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41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反向插接的收容空间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安装部突露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面外,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安装部以与线缆或电子元件机械及电性连接的焊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不仅能够正反插,还能够传输大电流。还能够传输大电流。还能够传输大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0003]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0004]现有的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其导电端子通常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两个端子组件,再将两个端子组件与前本体组装构成一个整体,如此不仅制程复杂而且可能产生公差累积而造成产品不良;并且传统的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通常不能传输较大的电流,不能满足应用需求。另外,传统的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通常需要电路板来进行转接,以实现导电端子与线缆之间的电性连接,如此,不仅需要额外的电路板,而且制作及组装过程均较为复杂。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传输大电流、能够正反插且无需电路板转接即可与线缆相连的电连接器。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反向插接的收容空间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安装部突露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面外,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安装部以与线缆或电子元件机械及电性连接的焊接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分别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及一对电源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或第二端子组的最外侧,所述电源端子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内侧,相邻设置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共同连接至一个所述电子元件。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设置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突伸,以与同一个电子元件相连。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包括呈U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平板部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在高度方向上两侧的一对所述焊接部,其中一侧的所述焊接部用以与线缆相连、另一侧的
所述焊接部用以与电子元件相连。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对弹性接触臂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的一对接触臂与固持部为二对一的对应关系,且连接构成开口朝前的音叉状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电源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其中一个所述连体电源端子具有L形的第二连接部、另一个所述连体电源端子具有呈U形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通过平板状的衔接部相连。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一对所述锁扣件彼此独立设置,且相对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锁扣件具有基部、位于其前端的锁扣臂及自所述基部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折形成的焊接部,所述锁扣件的焊接部沿横向方向延伸以与线缆相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锁扣件还具有自所述基部沿横向方向向所述电连接器的外侧方向突出形成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至少部分地突露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侧并与所述遮蔽壳体相焊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一对锁扣件的焊接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且所述导电端子位于该同一侧的焊接部用以与线缆相连。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锁扣件的焊接部朝向靠近相邻接地端子的方向延伸,且与相邻的所述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能够与对接连接器正反向插接,且无需电路板转接即可与线缆相连,如此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还能实现大电流的传输。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部分分解图。
[0022]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0023]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及绝缘本体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7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连体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将绝缘本体移除后的立体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将遮蔽壳体和绝缘本体移除后的立体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第四实施例将遮蔽壳体和绝缘本体移除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
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0]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图8及图9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图10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图1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第四实施例,在本技术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锁扣件3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
[0031]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未图示)正反向插接的收容空间120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13。
[0032]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主体部1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前方的对接部12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后方且向外突出的所述安装部13,其中所述主体部11与对接部12整体上呈椭圆形柱状设置,所述对接部12的内侧形成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120,以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所述安装部13突露于所述遮蔽壳体4的后端面外。
[0033]所述绝缘本体1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端子槽10,所述端子槽10位于所述对接部12内的部分沿电连接器100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端子槽10自绝缘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反向插接的收容空间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突露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面外,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安装部以与线缆或电子元件机械及电性连接的焊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分别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及一对电源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或第二端子组的最外侧,所述电源端子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内侧,相邻设置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共同连接至一个所述电子元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突伸,以与同一个电子元件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包括呈U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平板部及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部在高度方向上两侧的一对所述焊接部,其中一侧的所述焊接部用以与线缆相连、另一侧的所述焊接部用以与电子元件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玉龙胡兵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