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9352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包括油缸,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侧抽芯子,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油缸的塞杆上,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上,所述驱动轴连接侧抽芯子,所述侧抽芯子滑动地设置在弧形导轨上,所述侧抽芯子与母模仁之间为产品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顺利实现产品侧向有弧度的抽芯过程,并且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抽芯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包括油缸,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侧抽芯子,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油缸的塞杆上,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上,所述驱动轴连接侧抽芯子,所述侧抽芯子滑动地设置在弧形导轨上,所述侧抽芯子与母模仁之间为产品腔。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顺利实现产品侧向有弧度的抽芯过程,并且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抽芯效率高。【专利说明】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当产品侧向有弧度抽芯,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活动镶件注塑成型后,再手动把侧抽芯镶件取出来,实现抽芯动作,人工操作困难,且效率非常低下。这种方法浪费时间,浪费人力,同时也容易损伤制品,不利于工厂企业的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快速、便捷、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包括油缸,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和侧抽芯子,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油缸的塞杆上,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上,所述驱动轴连接侧抽芯子,所述侧抽芯子滑动地设置在弧形导轨上,所述侧抽芯子与母模仁之间为产品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通过端头转轴转动的设置在油缸的塞杆上,所述第二联动杆另一端通过中心轴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滑动地设置在下方的弧形滑槽上,并且所述弧形滑槽和弧形导轨的弧度与驱动轴的运动轨迹弧度一致。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顺利实现产品侧向有弧度的抽芯过程,并且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抽芯效率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弧度侧向抽芯机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弧度侧向抽芯机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油缸,2、第一联动杆,21、端头转轴,3、第二联动杆,31、中心轴, 4、侧抽芯子,5、驱动轴,6、母模仁,7、弧形导轨,8、产品腔,9、弧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参照图1或图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包括油缸1,第一联动杆2,第二联动杆3和侧抽芯子4,所述第一联动杆2 —端转动地设置在油缸I的塞杆上,另一端通过驱动轴5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杆3,所述第二联动杆3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6上,所述驱动轴5连接侧抽芯子4,所述侧抽芯子4滑动地设置在弧形导轨7上,所述侧抽芯子4与母模仁6之间为产品腔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杆2 —端通过端头转轴21转动的设置在油缸I的塞杆上,所述第二联动杆3另一端通过中心轴31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6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5滑动地设置在下方的弧形滑槽9上,并且所述弧形滑槽9和弧形导轨7的弧度与驱动轴5的运动轨迹弧度一致。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机构运行时,油缸I驱动第一联动杆2和第二联动杆3分别绕端头转轴21和中心轴31转动,从而使驱动轴5按一定的弧度运动,驱动轴5再带动侧抽芯子4沿着弧形导轨7运动,参照图2所示实现产品腔8中制品的侧向抽芯。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包括油缸(I),第一联动杆(2),第二联动杆(3)和侧抽芯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2) —端转动地设置在油缸(I)的塞杆上,另一端通过驱动轴(5)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杆(3),所述第二联动杆(3)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6)上,所述驱动轴(5)连接侧抽芯子(4),所述侧抽芯子(4)滑动地设置在弧形导轨(7)上,所述侧抽芯子(4)与母模仁(6)之间为产品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2)—端通过端头转轴(21)转动的设置在油缸(I)的塞杆上,所述第二联动杆(3)另一端通过中心轴(31)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6 )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5)滑动地设置在下方的弧形滑槽(9)上,并且所述弧形滑槽(9)和弧形导轨(7)的弧度与驱动轴(5)的运动轨迹弧度一致。【文档编号】B29C45/40GK104162963SQ201410258981【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专利技术者】丁幸强 申请人: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系统的弧度侧向抽芯机构,包括油缸(1),第一联动杆(2),第二联动杆(3)和侧抽芯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2)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油缸(1)的塞杆上,另一端通过驱动轴(5)转动地连接第二联动杆(3),所述第二联动杆(3)另一端转动地设置在母模仁(6)上,所述驱动轴(5)连接侧抽芯子(4),所述侧抽芯子(4)滑动地设置在弧形导轨(7)上,所述侧抽芯子(4)与母模仁(6)之间为产品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幸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