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拐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138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拐扙结构,尤其指一种可改变角度、且自动复位的万向拐扙结构,其由一立杆及一接设于立杆底端的支座组所组成,其中支座组具有一底座,且底座底面设有至少一脚垫,底座顶端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顶端锁设有一可插掣于立杆内部的弹力棒,该弹力棒可受力改变直径而迫紧于立杆内,这样,使支座组可适用于不同内径的立杆上,降低其制造、组装的成本,支座组可依地形产生改变角度的效果,并透过弹性件的回复预力作用,在受力消失后自动复位,能使拐扙有效的应用于不平的地面,确保使用者应用时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万向拐扙结构,尤其指一种可改变角度、且自动复位的万向拐扙结构,其由一立杆及一接设于立杆底端的支座组所组成,其中支座组具有一底座,且底座底面设有至少一脚垫,底座顶端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顶端锁设有一可插掣于立杆内部的弹力棒,该弹力棒可受力改变直径而迫紧于立杆内,这样,使支座组可适用于不同内径的立杆上,降低其制造、组装的成本,支座组可依地形产生改变角度的效果,并透过弹性件的回复预力作用,在受力消失后自动复位,能使拐扙有效的应用于不平的地面,确保使用者应用时的安全性。【专利说明】万向拐杖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万向拐杖结构,隶属于拐杖之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因年长、体弱或残疾而导致腿部行动不便者,需使用拐杖【手杖】或助行器作为支撑身体的辅助工具,使其可在不需要他人搀扶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行移动。而现有的拐杖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无法单独站立的单杆式拐杖;其二是可单独站立的脚架式拐杖。其中单杆式拐杖因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一般轻疾的患者,至于脚架式拐杖则是在立杆中、下段设有一多脚支架,使其能自行站立于地面,此类脚架式拐杖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较占空间,但其可得到较大的支撑力与平衡感,对于患者的安全性大幅提闻。 然而,不论现有单杆式或脚架式拐杖,其对使用者的安全性仍有不足之处,由于使用者在使用拐杖时是向下施力,当遇到坡道或路面不平处行进时,常无法让拐杖有效的向下施力。再者,患者在行进时不论拐杖在前、或拐杖在后,其手臂轴线会和直立的立杆轴线呈不同大小的夹角,不仅会造成支撑力下降,且也会影响操作的便利性,从而影响到行进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万向拐杖结构,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尤其能使拐杖在任意角度时均有效的平稳支撑于地面,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万向拐杖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立杆和一支座组;该立杆底端具有一插孔;该支座组可插设于立杆底端,其具有一底座、一弹性件及一弹力棒所组成,弹性件设于底座顶端,且弹性件可在一端轴线偏移后能产生自动回复预力,弹力棒透过一连接块设于弹性件顶端,且弹力棒可选择性插设于前述立杆的插孔内,连接块中央穿设有一供弹力棒穿套的长杆螺栓,且长杆螺栓于弹力棒上方螺设有一螺帽。 所述立杆顶端具有一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 所述立杆可设为一可调节长度的伸缩管件。 所述支座组的底座底面具有至少一嵌块,供具缓冲作用的脚垫套设。 所述支座组的底座顶面中央形成有一供弹性件套设的凸块。 所述支座组的连接块中央形成一供长杆螺栓穿置限位的阶级穿孔。 所述支座组的弹性件顶端与连接块底端通过嵌设方式连结。 所述支座组的弹力棒顶面与长杆螺栓螺设的螺帽间具有一压片。 所述支座组的弹力棒周缘形成有环状的变形凹槽。 所述支座组的底座与连接块间的弹性件外部套覆有一防尘套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使本创作的立杆与支座组能利用弹性件来产生万向角度变化,让立杆可配合地形变化,使支座组能紧贴于地面,并能在触地提起后自动复位,从而确保其操作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同时支座组进一步可利用弹力棒的变形,令支座组能装配于不同管径的立杆上,当组件损坏时也可便于拆换更新,从而降低其制造与组装的成本,充分提高了其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中局部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中支座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中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中支座组在锁接时的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的第一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万向拐杖结构的第二动作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万向拐杖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立杆(10)及一支座组(20),该支座组(20)可选择性接设于立杆(10)的底端;所述立杆(10)顶端具有一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11),且立杆(10)底端具有一供支座组(20)插掣的插孔(15),该立杆(10)可选自一体管件或伸缩管件。 进一步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座组(20)具有一底座(21)、一弹性件(23)及一弹力棒(25)所组成,其中底座(21)顶面中央形成有一供弹性件(23)套设的凸块(211),底座(21)底面具有至少一嵌块(212),而本创作以三个等角设置的嵌块(212)为主要实施例,底座(21)底面的各该嵌块(212)分别套掣有一脚垫(22),各该脚垫(22)由具缓冲作用的橡胶材料所制成,而套设于底座(21)顶端凸块(211)的弹性件(23)顶端嵌设有一连接块(24),其中弹性件(23)可选自轴线偏移后能产生自动回复预力的强力拉伸弹簧,该连接块(24)中央形成有一阶级穿孔(240),供一长杆螺栓(27)穿置限位,又前述弹力棒 (25)具有一贯孔(250),令弹力棒(25)可利用贯孔(250)套设于该长杆螺栓(27)上,且弹力棒(25)周缘形成有至少两道环状的变形凹槽(251),再者该弹力棒(25)可选择性插置于前述立杆(10)的插孔(15)内,使弹力棒(25)于上下受力压缩后可令外径变大迫紧于立杆(10)插孔(15)的内壁,弹力棒(25)顶面具有一压片(26),且长杆螺栓(27)于压片(26)上方螺设有一螺帽(270),再者支座组(20)于底座(21)与连接块(24)间的弹性件(23)外部套覆有一防尘套(28);这样,即组构成一能改变角度、且可拆换的万向拐杖结构。 本创作万向拐杖结构在实际运用时,如图3和图5所示,该支座组(20)可将弹力棒(25)插置于立杆(10)的插孔(15)内,且操作锁紧该长杆螺栓(27),使长杆螺栓(27)头部与螺帽(270)相对压迫弹力棒(25),该弹力棒(25)的外径利用变形凹槽(251)产生变异而加大外径,进而使支座组(20)可利用弹力棒(25)迫设于立杆(10)底端,如此可令支座组(20)应用于不同内径的立杆(10),从而能装配在不同的拐杖上,且当有组件损坏时,也可进行拆换,达到降低制造与组装成本的效果。 操作上,如图6和图7所示,使用者握持于立杆(10)顶端的握把(11),并以立杆(10)底端的支座组(20)支撑于地面,由于支座组(20)底座(21)底面具有脚垫(22),使其在着地时能产生缓冲的作用,同时由于支座组(20)具有可弯曲的弹性件(23),因此当遇到地形变化时,则可利用支座组(20)的弹性件(23)产生弯折,使支座组(20)能相对立杆 (10)改变角度,如此即可满足不同的地形变化,且让立杆(10)随时与使用者身体保持直立状、并让支座组(20)稳立于地面,大幅提高其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再者,当拐杖的支座组(20)离开地面后,支座组(20)的弹性件(23)失去限制力,如此支座组 (20)可利用弹性件(23)回复预力的作用,使支座组(20)能迅速复位,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拐扙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立杆和一支座组,其特征在于:该立杆底端具有一插孔;该支座组可插设于立杆底端,其具有一底座、一弹性件及一弹力棒所组成,弹性件设于底座顶端,且弹性件可在一端轴线偏移后能产生自动回复预力,弹力棒透过一连接块设于弹性件顶端,且弹力棒可选择性插设于前述立杆的插孔内,连接块中央穿设有一供弹力棒穿套的长杆螺栓,且长杆螺栓于弹力棒上方螺设有一螺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