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768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锂动力电池箱的撞击安全性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电池箱体的电池箱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均为双层结构;第四侧壁内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与第四侧壁相邻的第一、第三侧壁内加装有由蛇形铝合金吸能板构成的能量吸收装置;电池箱体的底板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本实用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质量轻、撞击安全性高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采用锂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名称为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属于新能源汽车
。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锂动力电池箱的撞击安全性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电池箱体的电池箱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均为双层结构;第四侧壁内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与第四侧壁相邻的第一、第三侧壁内加装有由蛇形铝合金吸能板构成的能量吸收装置;电池箱体的底板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本实用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质量轻、撞击安全性高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采用锂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专利说明】 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安全性锂动力电池箱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特性,在受到撞击时易引起燃烧、爆炸或者电池出现漏液后容易发生自燃等安全性问题。一般锂离子动力电池箱因为自身重量和成本的原因,采取的均是薄壁结构,受到外力撞击时,对箱内电池起不到保护作用,容易引起漏液燃烧甚至爆炸事故。随着目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这个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给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箱体。该电池箱体增加自重小,成本低,制作简单,具备较高的碰撞安全性,可满足用户锂动力电池箱的使用要求。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池箱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均为双层结构的侧壁;其中,第四侧壁内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与第四侧壁相邻的第一、第三侧壁内加装有由蛇形铝合金吸能板构成的能量吸收装置,一旦剧烈碰撞发生,其双层结构及能量吸收装置可以具备缓冲作用,吸收部分碰撞能量;电池箱体的底板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用于碰撞时一旦发生漏液可快速吸收电解液体,延缓燃烧速度或抑制燃烧发生;蛭石颗粒也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起到干燥防潮作用。 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内部填充有干粉灭火剂,且在破坏时,内部的干粉由于撞击散发在箱体周围,起到延缓燃烧作用。 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铝合金管内填充有泡沫铝材料。 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导流槽为底板上并列的条状凹槽。 本技术由于在电池箱体的基础上,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改成双层结构的侧壁,其中,第四侧壁内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与第四侧壁相邻的第一、第三侧壁内加装有蛇形铝合金吸能板,在底板上增设导流槽,导流槽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因而一旦剧烈碰撞发生,具备能量吸收装置的第四侧壁,具备缓冲作用,吸收部分碰撞能量,从而可避免对电池箱体内车用锂动力电池的冲击,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可快速吸收电解液体,可有效防止或延缓车用锂动力电池因撞击而引起漏液燃烧甚至爆炸事故。本技术由于在侧壁内加装有干粉灭火剂,因而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因撞击而破坏时,内部的干粉由于撞击散发在箱体周围,起到延缓燃烧作用。另外,导流槽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可以吸收电池箱体空气中的水份起到干燥防潮作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质量轻、撞击安全性高的特点。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采用锂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蛇形铝合金吸能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电池箱体I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1、2、3、4均为双层结构的侧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1、2、3、4内部填充有干粉灭火剂。其中,第四侧壁正面6迎撞击方向A,第四侧壁4内部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7的能量吸收装置,铝合金管内填充有泡沫铝材料,提高吸能效果。第一、第三侧壁1、3内加装有由蛇形铝合金吸能板8构成的能量吸收装置。电池箱体的底板设有导流槽5,导流槽5为并列的条状凹槽,导流槽5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 当车辆运行中在撞击方向A发生撞击时,双层结构侧壁的缓冲功能和吸能装置可以吸收部分撞击能量,以保护箱内电池;当双层结构的侧壁由于撞击结构发生严重破坏之时,里面的干粉会发生泄露,覆盖单体电池,阻止或延缓电池发生燃烧的时间,以便乘客有充足时间逃生;同时,电池单体发生漏液现象时,填充在底板上的导流槽5内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会将电解液吸收而抑制燃烧发生或减缓燃烧速度。另外,导流槽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可以吸收电池箱体空气中的水份起到干燥防潮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池箱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1、2、3、4)均为双层结构的侧壁;其中,第四侧壁(4)内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与第四侧壁(4)相邻的第一、第三侧壁(1、3)内加装有由蛇形铝合金吸能板(8)构成的能量吸收装置;电池箱体的底板设有导流槽(5),导流槽(5)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1、2、3、4)内部填充有干粉灭火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其特征是:所述的铝合金管内填充有泡沫铝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槽(5)为底板上并列的条状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槽(5)为底板上并列的条状凹槽。【文档编号】H01M2/10GK203967141SQ201420307201【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专利技术者】叶建民, 汪云, 孙南海, 王华杰, 孙艳玲 申请人:湖北文理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安全性车用锂动力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池箱体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壁(1、2、3、4)均为双层结构的侧壁;其中,第四侧壁(4)内设有由不同长度铝合金管及连接板构成桁架承力结构的能量吸收装置;与第四侧壁(4)相邻的第一、第三侧壁(1、3)内加装有由蛇形铝合金吸能板(8)构成的能量吸收装置;电池箱体的底板设有导流槽(5),导流槽(5)内填充有用明胶固定的蛭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民汪云孙南海王华杰孙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