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740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2:05
一种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成型后,上模打开,驱动机构带动第四镶块和第五拉杆向外移动,第四镶块与产品脱开的同时,在辅助块作用下,下模板向上运动使得产品与模仁脱开,随后通过省力推拉机构使第三拉杆拉动第五镶块向外移动并与产品脱开,接着拉动推拉环使第一拉杆带动第二镶块向外移动并与产品脱开,通过操作环控制滑动翘起机构,使第一镶块带着产品向外滑动一定距离后翘起,最后从第一镶块上取下产品即可;故整个过程无需工人频繁拿出和放回镶块,使工人的劳动强度较低,不易出现镶块或模腔、或镶块和模腔损坏的情况,镶块和模腔不需要经常维护,维护周期较长,维护的成本随之大幅降低,使用寿命也就较长,使用安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成型后,上模打开,驱动机构带动第四镶块和第五拉杆向外移动,第四镶块与产品脱开的同时,在辅助块作用下,下模板向上运动使得产品与模仁脱开,随后通过省力推拉机构使第三拉杆拉动第五镶块向外移动并与产品脱开,接着拉动推拉环使第一拉杆带动第二镶块向外移动并与产品脱开,通过操作环控制滑动翘起机构,使第一镶块带着产品向外滑动一定距离后翘起,最后从第一镶块上取下产品即可;故整个过程无需工人频繁拿出和放回镶块,使工人的劳动强度较低,不易出现镶块或模腔、或镶块和模腔损坏的情况,镶块和模腔不需要经常维护,维护周期较长,维护的成本随之大幅降低,使用寿命也就较长,使用安全性较好。【专利说明】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车辆门条门角结构较复杂,车辆门条门角在最后一次成型时,需要将三个条子和一个嵌件注塑成一体式结构,则在成型时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用模具需要设置多个镶块协助才能完成,且在注塑成型后,镶块与成品需要同时拿出,随后才能将镶块与成品分开,而合模之前还需要工人将镶块先放回模具,才能合模,否则无法进行注塑成型;在生产过程中镶块需要经常的取出和放回,镶块的质量较大,使得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在取出和放回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镶块与模腔磕碰的情况,进而导致镶块或模腔、或镶块和模腔出现损坏的情况,使得镶块和模腔需要经常维护,维护周期较短,维护的成本也就较高,而镶块在工人取出或放回的过程中,一旦掉落容易造成工人的人身伤害,安全性较低;再者没有安全保护机构,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人还在放置镶块,而机器却开启进入合模模式,容易造成工人的人身伤害,安全性较低,还使得生产效率降低。因此现有技术的车辆门条门角模具的存在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维护周期较短,维护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及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维护周期较长,维护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及安全性较高的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 本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用模具,它包括模座、上模、下模和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形成的模腔,所述的下模固定在模座上,所述的下模上设有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第三镶块、第四镶块和第五镶块,所述的第二镶块对应模腔嵌件部分,所述的下模分为下模板和模仁,所述的下模板上设有供模仁下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的模仁的下端过通孔与模座连接,且模仁的上端与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第四镶块和第五镶块围成模腔位于下模的部分;所述的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第四镶块和第五镶块均滑动连接在下模板上,第一镶块远离模腔的一端设有滑动翘起机构,所述的滑动翅起机构上设有操作环,所述的第二镶块分为前部和后部,所述的前部与后部铰接,所述的后部远离前部的一端设有第一拉杆,所述的第一拉杆远离后部的一端位于下模外,且第一拉杆远离后部的一端设有推拉环,所述的第三镶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下模板上,所述的第一拉杆通过连杆与第三镶块近下模板边缘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镶块远离模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拉杆,且模座上设有推拉第二拉杆的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五镶块近下模板边缘的一端设有第三拉杆,且下模板上设有推拉第三拉杆的省力推拉机构;所述的第一拉杆上设有第一安全杆,所述的第一安全杆的一端与第一拉杆连接,第一安全杆另一端与下模板铰接,且下模板与第一安全杆另一端的铰接处设有用于感应第一安全杆位置的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三拉杆上设有第二安全杆,且下模板上设有用于感应第二安全杆的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的连杆为“人”字型结构,且“人”字型结构分叉部分两端中的一端与第一拉杆连接,“人”字型结构分叉部分两端中的另一端与第三镶块近下模板边缘的一端连接,“人”字型结构剩余的一端与下模板转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合模前,先将三个条子塞入相应的模腔位置上,并将第二镶块的前部掀起放入嵌件后复位,随后合模注塑;注塑成型后,上模打开,驱动机构工作使得第四镶块向外移动与产品脱开的同时,在第五拉杆和辅助块的作用下,下模板垂直向上运动一定距离,使得产品与模仁脱开,随后通过省力推拉机构使得第三拉杆拉动第五镶块向外移动并与产品脱开,接着拉动推拉环使得第一拉杆带动第二镶块向外移动并与产品脱开,最后通过操作环控制滑动翘起机构,使得第一镶块带着产品向外滑动一定距离后翘起,此时从第一镶块上取下产品即可;合模前个部件复位,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故整个脱模和合模过程中均不需要工人频繁的拿出和放回镶块,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较低,也就不易出现镶块或模腔、或镶块和模腔损坏的情况,使得镶块和模腔不需要经常维护,维护周期较长,维护的成本也随之大幅降低,使用寿命也就较长,也就不会出现镶块掉落砸伤工人的情况发生,使用安全性较好;而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设置后,可感应各自对应机构的位置,一旦各自机构没有复位,则上模不会动作,进而使得本技术的使用安全性更好,且也更不易出现因机构没有复位而合模导致镶块及模腔损坏的情况,延长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本技术具有工人劳动强度较低,维护周期较长,维护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及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作为改进,所述的滑动翘起机构包括支架、第四拉杆、第一导向块和连接块,所述的支架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的连接块一端固定在第一导向块的上端面,连接块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支架铰接,且支架上设有与第一销轴滑动配合的“7”字型孔,所述的第一导向块上端面上设有“T”字型的第一滑槽,所述的第四拉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且第四拉杆近模腔的一端与第一镶块固定连接,第四拉杆远离模腔的一端与操作环固定连接;则这种结构的滑动翘起机构结构较简单,零部件较少,制备成本也就相对较低,且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较好;而“7”字型孔又可在保证第一镶块滑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增加第一镶块翘起的角度,使得工人更易于将产品取下,便于工人的操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架上设有对第四拉杆翘起限位的限位块,所述的支架由两片平行的竖板组成,第一导向块位于两片平行的竖板之间,两片平行的竖板上均有“7”字型孔,连接块两侧也就均有与“7”字型孔滑动配合的第一销轴;则这种结构使得连接块的两侧均有受力点,进而使得连接块在滑动及转动时的稳定性更好,保证了第一镶块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便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而限位块设置后,可防止第一镶块翘起的角度过高而浪费时间,进而可合理的控制生产周期。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部的上端面设有便于将前部翻起的手柄;则手柄设置后,便于工人可更快速省力的将前部翻起,进一步提高工人放置嵌件的效率,从而可进一步提闻生广效率。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省力推拉机构包括支杆和铰接杆,所述的支杆一端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支杆另一端与铰接杆铰接,且支杆与第三拉杆平行,所述的铰接杆分为上部和下部,且铰接杆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的铰接杆的下部设有腰型孔,且铰接杆的下部近端部位置与支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的第三拉杆通过第二销轴与腰型孔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门条门角成型的模具,它包括模座(1)、上模(2)、下模(3)和上模(2)与下模(3)合模后形成的模腔(4),所述的下模(3)固定在模座(1)上,所述的下模(3)上设有第一镶块(5)、第二镶块(6)、第三镶块(7)、第四镶块(8)和第五镶块(9),所述的第二镶块(6)对应模腔(4)嵌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3)分为下模板(3.1)和模仁(3.2),所述的下模板(3.1)上设有供模仁(3.2)下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的模仁(3.2)的下端过通孔与模座(1)连接,且模仁(3.2)的上端与第一镶块(5)、第二镶块(6)、第四镶块(8)和第五镶块(9)围成模腔(4)位于下模(3)的部分;所述的第一镶块(5)、第二镶块(6)、第四镶块(8)和第五镶块(9)均滑动连接在下模板(3.1)上,第一镶块(5)远离模腔(4)的一端设有滑动翘起机构,所述的滑动翘起机构上设有操作环(10),所述的第二镶块(6)分为前部(6.1)和后部(6.2),所述的前部(6.1)与后部(6.2)铰接,所述的后部(6.2)远离前部(6.1)的一端设有第一拉杆(11),所述的第一拉杆(11)远离后部(6.2)的一端位于下模(3)外,且第一拉杆(11)远离后部(6.2)的一端设有推拉环(12),所述的第三镶块(7)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在下模板(3.1)上,所述的第一拉杆(11)通过连杆(14)与第三镶块(7)近下模板(3.1)边缘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镶块(8)远离模腔(4)的一端设有第二拉杆(15),且模座(1)上设有推拉第二拉杆(15)的驱动机构(16),所述的第五镶块(9)近下模板(3.1)边缘的一端设有第三拉杆(17),且下模板(3.1)上设有推拉第三拉杆(17)的省力推拉机构;所述的第一拉杆(11)上设有第一安全杆(39),所述的第一安全杆(39)的一端与第一拉杆(11)连接,第一安全杆(39)另一端与下模板(3.1)铰接,且下模板(3.1)与第一安全杆(39)另一端的铰接处设有用于感应第一安全杆(39)位置的第一行程开关(40),所述的第三拉杆(17)上设有第二安全杆(41),且下模板(3.1)上设有用于感应第二安全杆(41)的第二行程开关(42),所述的连杆(14)为“人”字型结构,且“人”字型结构分叉部分两端中的一端与第一拉杆(11)连接,“人”字型结构分叉部分两端中的另一端与第三镶块(7)近下模板(3.1)边缘的一端连接,“人”字型结构剩余的一端与下模板(3.1)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珍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祥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