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568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调节方便及使用寿命长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架(1)、转轴(2)、机翼支架(3)、联动件(4)、若干个舵机(5)及机翼连接件(6),所述固定架(1)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舵机(5)的输出轴(7)相适配的轴承(8),所述输出轴(7)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9),所述调节块(9)与所述联动件(4)相铰接,所述输出轴(7)穿过所述轴承(8)后与所述调节块(9)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调节方便及使用寿命长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本技术包括固定架(1)、转轴(2)、机翼支架(3)、联动件(4)、若干个舵机(5)及机翼连接件(6),所述固定架(1)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舵机(5)的输出轴(7)相适配的轴承(8),所述输出轴(7)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9),所述调节块(9)与所述联动件(4)相铰接,所述输出轴(7)穿过所述轴承(8)后与所述调节块(9)相连接。本技术应用于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的
。【专利说明】 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节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桨距指的是直升机的旋翼或固定翼的螺旋桨旋转一周360度,向上或向前行走的距离。农用无人直升机一般采用可变桨距机构,可以非常容易的通过测量桨叶的攻角(迎风角度)大小来体现桨距的大小,和变化幅度,桨叶的攻角越大,桨距也越大。在农用无人直升机的可变桨距机构中一般设置有调节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调节机构的舵机的输出轴容易受损,从而降低了调节精度,会对农用无人直升机的飞行轨迹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调节方便及使用寿命长的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固定架、转轴、机翼支架、联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若干个舵机及设置在所述机翼支架上且与机翼相连接的机翼连接件,所述机翼连接件通过所述联动件与所述舵机传动连接,所述机翼支架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相适配的轴承,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联动件相铰接,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轴承后与所述调节块相连接。 所述联动件包括与所述机翼连接件传动连接的调节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调节轴承I和调节轴承I1、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调节轴承I相铰接的调节杆I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轴承II和所述调节块相铰接的调节杆II,所述调节轴承I位于所述调节轴承II下方,且所述调节轴承I与所述调节轴承II轴向限位连接。 所述调节杆I及所述调节杆II均由上连接头、下连接头及连接所述连接头和所述下连接头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头和所述下连接头螺纹连接。 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两块所述调节块,所述下连接头为T型件,所述下连接头的T型头部设在两块所述调节块之间并与两块所述调节块相铰接。 所述调节轴承I与所述机翼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杆III,所述调节杆III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轴承I与所述机翼支架相铰接。 所述调节杆III包括与所述机翼支架下端相铰接的上部件、与所述上部件相铰接的中部件及与所述中部件固定连接的下部件,所述下部件的下端与所述调节轴承I相铰接,所述下部件的上端与所述中部件固定连接。 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三个所述舵机,三个所述舵机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的周边。 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定位轴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固定架、转轴、机翼支架、联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若干个舵机及设置在所述机翼支架上且与机翼相连接的机翼连接件,所述机翼连接件通过所述联动件与所述舵机传动连接,所述机翼支架与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相适配的轴承,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联动件相铰接,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轴承后与所述调节块相连接,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所述舵机发生转动时,所述轴承能有效改变所述输出轴的受力点,从而减轻所述输出轴的磨损,在所述轴承的作用下能有效增强所述输出轴的承受强度,使得所述输出轴不容易损坏,从而能有效地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而且本技术的结构稳定、调节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固定架1、转轴2、机翼支架3、联动件4、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I上的若干个舵机5及设置在所述机翼支架3上且与机翼相连接的机翼连接件6,所述机翼连接件6通过所述联动件4与所述舵机5传动连接,所述机翼支架3与所述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I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舵机5的输出轴7相适配的轴承8,所述输出轴7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9,所述调节块9与所述联动件4相铰接,所述输出轴7穿过所述轴承8后与所述调节块9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架I上设置有三个所述舵机5,三个所述舵机5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2的周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4包括与所述机翼连接件6传动连接的调节件41、与所述转轴2转动连接的调节轴承I 42和调节轴承II 43、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件41和所述调节轴承I 42相铰接的调节杆I 44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轴承II 43和所述调节块9相铰接的调节杆II 45,所述调节轴承I 42位于所述调节轴承II 43下方,且所述调节轴承I 42与所述调节轴承II 43轴向限位连接。当农用无人机在飞行时,所述调节轴承I 42随着所述机翼支架3发生转动,所述调节轴承II 43则保持不动。在调节时,所述舵机5使所述调节轴承II 43发生上下移动,从而所述调节轴承II 43再带动所述调节轴承I 42发生上下移动,所述调节轴承I 42在通过所述调节杆I 44和所述调节杆I 44使所述机翼连接件6发生转动,从而改变桨叶的攻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I 44及所述调节杆II 45均由上连接头10、下连接头11及连接所述连接头10和所述下连接头11的连杆12,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头10和所述下连接头11螺纹连接,在出厂前可以通过所述所述连杆12进行校对,从而达到更高的飞行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7上固定设置有两块所述调节块9,所述下连接头11为T型件,所述下连接头11的T型头部设在两块所述调节块9之间并与两块所述调节块9相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轴承I 42与所述机翼支架3之间设置有调节杆III 13,所述调节杆III 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轴承I 42与所述机翼支架3相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III13包括与所述机翼支架3下端相铰接的上部件131、与所述上部件I相铰接的中部件132及与所述中部件132固定连接的下部件133,所述下部件133的下端与所述调节轴承I 42相铰接,所述下部件133的上端与所述中部件13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I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2相适配的定位轴承14,通过所述定位轴承14能很好地保证农用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本技术应用于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的
。 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用无人机桨距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架(1)、转轴(2)、机翼支架(3)、联动件(4)、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的若干个舵机(5)及设置在所述机翼支架(3)上且与机翼相连接的机翼连接件(6),所述机翼连接件(6)通过所述联动件(4)与所述舵机(5)传动连接,所述机翼支架(3)与所述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舵机(5)的输出轴(7)相适配的轴承(8),所述输出轴(7)上固定设置有调节块(9),所述调节块(9)与所述联动件(4)相铰接,所述输出轴(7)穿过所述轴承(8)后与所述调节块(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太鹤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