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成形品及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199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3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适合用于电线被覆材料等、耐磨损性等物性优异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成形品及电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以(A)/(B)=99/1~55/45的体积比含有含氟共聚物(A)和热塑性树脂(B);所述含氟共聚物(A)以特定的比例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a)、基于氟单体(其中不包括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b)、以及基于具有酸酐残基且不具有氟原子的单体的构成单元(c);所述热塑性树脂(B)是洛氏硬度为M60以上、且ASTM D-257规定的绝缘性为1015Ω·cm以上的热塑性树脂。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含氟共聚物组合物的成形品及电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可以适合用于电线被覆材料等、耐磨损性等物性优异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成形品及电线。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以(A)/(B)=99/1~55/45的体积比含有含氟共聚物(A)和热塑性树脂(B);所述含氟共聚物(A)以特定的比例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a)、基于氟单体(其中不包括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b)、以及基于具有酸酐残基且不具有氟原子的单体的构成单元(c);所述热塑性树脂(B)是洛氏硬度为M60以上、且ASTM?D-257规定的绝缘性为1015Ω·cm以上的热塑性树脂。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含氟共聚物组合物的成形品及电线。【专利说明】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成形品及电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成形品及电线。
技术介绍
氟树脂以四氟乙烯聚合物为代表,耐热性、难燃性、耐化学品性、耐候性、非粘着 性、低摩擦性及低感应特性优异。因此被应用于耐热难燃电线用被覆材料、化工厂耐腐蚀配 管材料、农业用塑料大棚材料、厨房器具用脱模涂层材料等广泛的领域。 特别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下称"PFA")、乙烯/四氟乙烯 共聚物(下称"ETFE")具有上述氟树脂特有的性质,也能熔融成形,其用途、成形方法分很 多种。其中,PFA是全氟共聚物,具有与聚四氟乙烯(PTFE)相当的优异的耐热性、电特性等 物性。但是,PFA与ETFE相比耐磨损性差,因此几乎未被应用于电线被覆材料等。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PFA的物性,已知将PFA与聚酰胺熔融混炼而得的含氟共聚物 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该含氟共聚物组合物需要掺入玻璃纤维,以获得充分 的耐磨损性。如果掺入玻璃纤维,则电绝缘性受损,因此不适合于电线被覆材料等用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4661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线被覆材料等所要求的电绝缘性和强度、耐磨损 性优异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以及使用该含氟共聚物组合物的成形品及电线。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构成。 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AV(B) =99/1?55/45的体积比含有下 述含氟共聚物(A)和下述热塑性树脂(B); 含氟共聚物(A):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a)、基于氟单体的构成单元 (b)、以及基于具有酸酐残基且不具有氟原子的单体的构成单元(c),相对于所述构成单元 (a)?(c)的总和100摩尔%,所述构成单元(a)为50?99. 89摩尔%、所述构成单元(b) 为0. 1?49. 99摩尔%、所述构成单元(c)为0.01?5摩尔%的含氟共聚物;其中,所述氟 单体不包括四氟乙烯; 热塑性树脂(B):洛氏硬度为M60以上、且ASTM D-257规定的绝缘性为1015Ω ·〇ιι 以上的热塑性树脂。 上述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Β)是选自聚酰胺 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的一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 上述或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氟单体是全氟单体。 上述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全氟单体是选自全氟(烷基乙 烯基醚)和六氟丙烯的一种以上的全氟单体。 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 (B)的平均粒径为4·5μπι以下。 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中,含氟共聚物组合物 100质量%中的含氟共聚物(Α)和热塑性树脂(Β)的总含量为50?100质量%。 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含氟共聚物(Α)和热塑性树脂(Β)熔融混炼。 成形品,其是将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成形而成的 成形品。 电线,其是将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被覆在芯线上 而成的电线。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具有电线被覆材料等所要求的电绝缘性和强度,耐磨 损性优异。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成形品具有电线被覆材料等所要求的电绝缘性和强度,耐磨损性 优异。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线具有充分的电绝缘性和强度,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例3中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的截面的显微镜照片(倍率3000倍)。 图2是例13中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的截面的显微镜照片(倍率30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构成单元"是指通过单体的聚合而形成的基于该单体的单元。构 成单元既可以是通过聚合反应直接形成的单元,也可以是通过对聚合物进行处理而将该单 元的一部分转化成了其它结构的单元。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单体"表示具有聚合性不饱和键、即聚合反应性碳一碳双键 的化合物。此外,"氟单体"是指分子内具有氟原子的单体,"非氟单体"是指分子内不具有 氟原子的单体。 〈含氟共聚物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含氟共聚物组合物是以特定的比例含有下述的含氟共聚物(Α)和热塑 性树脂(Β)的组合物。 含氟共聚物(Α)是具有基于四氟乙烯(下称"TFE")的构成单元(a)、基于氟单体 (其中不包括TFE)的构成单元(b)、以及基于具有酸酐残基且不具有氟原子的单体(下称 "AM单体")的构成单元(c)的氟树脂。 含氟共聚物(A)的耐热性、电绝缘性、难燃性、耐化学品性、耐候性等优异。 作为所述氟单体,可例举例如以下单体。 氟乙烯、偏氟乙烯(下称"VdF")、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下称"CTFE")、六氟丙 烯(下称"HFP")等氟代烯烃、 CF2 = CF0R1 (其中,R1是可以含有醚性氧原子的碳原子数1?10的全氟烷基)、 CF2 = CFOfSCpY其中,R2是可以含有醚性氧原子的碳原子数1?10的全氟亚烷 基,X1是卤素原子或羟基)、 CF2 = CF0R3C02X2(其中,R3是可以含有醚性氧原子的碳原子数1?10的全氟亚烷 基,X 2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3以下的烷基)、 CF2 = CF(CF2)p0CF = CF2 (其中,p 为 1 或 2)、 CH2 = CX3 (CF上X4 (其中,X3是氢原子或氟原子,q为2?10的整数,X4是氢原子 或氟原子)、 全氟(2-亚甲基-4-甲基-1,3-二氧戊环)、全氟(2, 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 戊烯)、全氟(4-甲氧基-1,3-间二氧杂环戊烯)等。 作为氟单体,较好是全氟单体,更好是选自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和HFP的一种以 上。 作为全氟单体以外的氟单体,较好是选自VdF、CTFE和CH2 = CX3 (CF2) qX4的一种以 上,更好是CH2 = CX3(CF上X4。 作为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具体例,可例举CF2 = CF0CF3、CF2 = CFO(CF2)2F、CF2 =CFO (CF2) 3F、CF2 = CFO (CF2) 4F、CF2 = CFO (CF2) 8F 等。其中较好是 CF2 = CFO (CF2) 3F。 作为 CH2 = CX3 (CF上X4 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含氟共聚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A)/(B)=99/1~55/45的体积比含有下述含氟共聚物(A)和下述热塑性树脂(B);含氟共聚物(A):具有基于四氟乙烯的构成单元(a)、基于氟单体的构成单元(b)、以及基于具有酸酐残基且不具有氟原子的单体的构成单元(c),相对于所述构成单元(a)~(c)的总和100摩尔%,所述构成单元(a)为50~99.89摩尔%、所述构成单元(b)为0.1~49.99摩尔%、所述构成单元(c)为0.01~5摩尔%的含氟共聚物;其中,所述氟单体不包括四氟乙烯;热塑性树脂(B):洛氏硬度为M60以上、且ASTM D‑257规定的绝缘性为1015Ω·cm以上的热塑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正登志梁川隆太海野正男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