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7092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包括包括机架、横梁、升降装置、机械手一、机械手二;所述的横梁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机械手二,并且所述的机械手二通过驱动装置在横梁上水平移动,机架的一边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机械手一,所述的机械手一通过升降装置上下移动,且机械手一抓取部的齿和机械手二抓取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所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上分别设有吸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不通过中间站就可以在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之间传递硅钢片,节约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包括包括机架、横梁、升降装置、机械手一、机械手二;所述的横梁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机械手二,并且所述的机械手二通过驱动装置在横梁上水平移动,机架的一边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机械手一,所述的机械手一通过升降装置上下移动,且机械手一抓取部的齿和机械手二抓取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所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上分别设有吸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不通过中间站就可以在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之间传递硅钢片,节约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专利说明】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机生产领域,涉及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硅钢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或缺的含碳极低的硅 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其产量约占世界钢材产量的1%,它是含硅 0. 8%-4. 8%的硅铁合金,经热、冷轧成厚度在1mm以下的硅钢薄板。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 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和磁时效,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 铁芯。 目前,电机行业的自动化生产已经逐步展开,用来替代原有的人工生产模式。电机 自动化生产的实现,第一步就是需要自动的将成堆硅钢片分离抓取并转移到下一工位。一 般情况下,硅钢片在两个机械手间转移需要借助一个中间站,这样即会增加整个动作的时 间周期,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又浪费空间,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硅钢片在两个机械手间 转移时需要借助一个中间站,延长整个动作的时间周期,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又浪费 空间,提高了生产成本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不通过中间站就可以在机械手间传递硅钢 片,节约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包括机架、横梁、升降装置、机械手一、机械手 二;所述的横梁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机械手二,并且所述的机械手二通过 驱动装置在横梁上水平移动,机架的一边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机械手一,所述的 机械手一通过升降装置上下移动,所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分别由相互平行的 齿构成,且机械手一抓取部的齿和机械手二抓取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所述的机械手一和 机械手二的抓取部上分别设有吸附装置。 所述的升降装置为丝杆升降机。 另设一根光杆与丝杆升降机的丝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的光杆贯穿机械手一。 所述的吸附装置为永磁吸铁。 所述的永磁吸铁分别设置在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的下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不通过中间站就可以在机械手 一和机械手二之间传递硅钢片,节约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俯视图。 其中,1、机架,2、横梁,3、升降装置,4、机械手一,5、机械手二,6、冲片,7、吸附装 置,8、光杆,9、升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包括机架1、横梁2、升降装置3、 机械手一 4、机械手二5 ;所述的横梁2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上端,横梁2上设置有机械手5 二,并且所述的机械手二5通过驱动装置在横梁2上水平移动,机架1的一边设有升降装置 3,升降装置3上设有机械手一 4,所述的机械手一 4通过升降装置3上下移动,所述的机械 手一 4和机械手二5的抓取部分别由相互平行的齿构成,且机械手一 4抓取部的齿和机械 手二5抓取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所述的机械手一 4和机械手二5的抓取部上分别设有吸 附装置7。 所述的升降装置3为丝杆升降机。 另设一根光杆8与丝杆升降机的丝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的光杆8贯穿机械手一 4 ; 采用光杆8是为了保证机械手一 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平旋转。 所述的吸附装置7为永磁吸铁。 所述的永磁吸铁分别设置在机械手一 4和机械手二5的抓取部的下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不通过中间站就可以在机械手 一和机械手二之间传递硅钢片,节约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在传递冲片时,先把堆好冲片6的升降平台9放置在机械手一 4的正下方,机械手 一 4在丝杆升降机的驱动作用下向下移动到冲片6的上方,机械手一 4上的永磁吸铁通电 吸住冲片,然后往上移动与机械手二5相遇,由于机械手一 4抓取部的齿和机械手二5抓取 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的,此时机械手二5上的永磁吸铁通电吸住冲片,机械手一 4继续向上 移动,机械手一 4松开冲片,完成了冲片由机械手一 4传递到机械手二5上,机械手二5在 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指定方向平移,带走冲片,机械手一 4再向下移动抓取下一块冲片,依 次循环完成冲片的传递。 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横梁、升降装置、机械 手一、机械手二;所述的横梁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机械手二,并且所述的 机械手二通过驱动装置在横梁上水平移动,机架的一边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机 械手一,所述的机械手一通过升降装置上下移动,所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分 别由相互平行的齿构成,且机械手一抓取部的齿和机械手二抓取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所 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上分别设有吸附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 置为丝杆升降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另设一根光杆 与丝杆升降机的丝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的光杆贯穿机械手一。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装 置为永磁吸铁。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吸 铁分别设置在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的下端面。【文档编号】B25J11/00GK203887856SQ201420177875【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专利技术者】叶华, 王晓峰, 王岳 申请人: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换位机械手取片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横梁、升降装置、机械手一、机械手二;所述的横梁水平设置在机架的上端,横梁上设置有机械手二,并且所述的机械手二通过驱动装置在横梁上水平移动,机架的一边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机械手一,所述的机械手一通过升降装置上下移动,所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分别由相互平行的齿构成,且机械手一抓取部的齿和机械手二抓取部的齿相互错位排列,所述的机械手一和机械手二的抓取部上分别设有吸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华王晓峰王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