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666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片,所述发泡片是一体成型出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并使用该树脂片所制造的发泡片(10),所述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由用于形成发泡层(11)的热塑性树脂层和用于形成非发泡层(12)的热塑性树脂层构成,该发泡片所具有的至少1个发泡层在其两侧具有非发泡层,该发泡层与该非发泡层由组成相互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该发泡层所具有的气泡(13)的平均直径为10μm以下,且该发泡层的气泡数密度为1.0×106个/mm3以上,该非发泡层的每一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和/或该非发泡层整体在该发泡片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片,所述发泡片是一体成型出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并使用该树脂片所制造的发泡片(10),所述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由用于形成发泡层(11)的热塑性树脂层和用于形成非发泡层(12)的热塑性树脂层构成,该发泡片所具有的至少1个发泡层在其两侧具有非发泡层,该发泡层与该非发泡层由组成相互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该发泡层所具有的气泡(13)的平均直径为10μm以下,且该发泡层的气泡数密度为1.0×106个/mm3以上,该非发泡层的每一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和/或该非发泡层整体在该发泡片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专利说明】发泡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发泡片。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由液晶层的背面侧照射光的背光面板。作为该背光面 板,采用能够减少光源的数量、有利于节能化的边缘照明方式的情况正在增加。在边缘照明 式背光面板中,与导光板相邻地设置有光反射板。通过该光反射板,从光源被导入至导光板 内而漏出到光反射板侧的光返回液晶层侧,因此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高效地出射至液 晶层侧,能够进一步提1?液晶显不装置的壳度。 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使用具有气泡的树脂性片(发泡片)作为光反射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209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1520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为了实现轻量化和削减成本,用于光反射板的发泡片的薄壁化正在进行。 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下述情况:若使用高度薄壁化的发泡片作为光反射板,则在设置背光时光 反射板容易产生挠曲,该挠曲使导光板与反射板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成为亮度不均 的原因。 为了兼顾光反射板的薄壁化和挠曲的抑制,反射板的高刚性化是有效的。在日本 特开2011-230431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在发泡片的表层进一步设置非发泡层,从而提高 光反射板的刚性。但是,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是通过在发泡片的表层进一步层积树脂 膜来提高刚性,因而花费成本或时间。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1-8823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0-218646号公报中,记载了 一种树脂性多孔体或发泡板,其中,表层部与内层部一体地成型,表层部的密度高于内层部 的密度。但是,这些方法难以使表层部的发泡性状或壁厚保持恒定,在品质方面有很多限 制。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发泡片,其是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发泡片,该发泡片 为更薄膜状,并且刚性优异,而且能够以更少的工序数制造,且品质的均匀性也优异。 上述课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1> 一种发泡片,所述发泡片是一体成型出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并使用该树脂 片所制造的发泡片,所述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由用于形成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层和用于 形成非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层构成,其中, 该发泡片所具有的至少1个发泡层在其两侧具有非发泡层, 该发泡层与该非发泡层由组成相互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该发泡层所具有的气泡的平均直径为l〇ym以下,且该发泡层的气泡数密度为 1. 0X106 个/mm3 以上, 该非发泡层的每一层的厚度为15 μ m以上、和/或该非发泡层整体在该发泡片整 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 〈2>如〈1>所述的发泡片,其中,构成非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具有结晶性,并且该 热塑性树脂通过在大气压下(0. IMPa)、23±1度、50±5% RH的条件下进行168小时状态调 节后的热测定未观测到结晶化行为。 〈3>如〈1>或〈2>所述的发泡片,其中,非发泡层由1种或2种以上的芳香族聚酯 树脂构成,1,4- 丁二醇成分在作为该芳香族聚酯树脂的构成成分的全部二醇成分中所占的 比例为10质量%以上。 〈4>如〈3>所述的发泡片,其中,非发泡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构成,或者由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合树脂构成。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其中,发泡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构成。 〈6>〈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片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a)?(c): (a)通过利用共挤出进行的一体成型来制备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的工序,所述 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由用于形成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层和用于形成非发泡层的热塑性 树脂层构成; (b)使不活泼高压气体渗透至该树脂片的工序;和 (c)加热该树脂片,使用于形成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层发泡的工序。 〈7>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工序(c)中,用于形成非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 层不发泡。 在本说明书中,"热塑性树脂"这一用语以下述含义而使用:除了由1种热塑性树 脂构成的树脂之外,还包含由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混合树脂。因此,"热塑性树脂 的组成"这一用语在热塑性树脂由1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情况下指的是该热塑性树脂的种 类,若热塑性树脂为由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混合树脂,则指的是该混合树脂的组 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种原料、部件或构成"由热塑性树脂构成"或"由热塑性树 脂形成"以下述含义而使用:除了该原料、部件或构成仅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形态外,还包 含由在热塑性树脂中混配有各种添加剂的组合物构成的形态。 具体而言,80质量%?100质量%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形态为"由热塑性树脂构 成"或"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形态。另外,"由热塑性树脂构成"或"由热塑性树脂形成" 为优选90质量%?100质量%、更优选95质量%?100质量%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形态。 这在热塑性树脂由更具体的树脂名特别指定的情况时也相同。 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为薄膜状,并且刚性也优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可精密地控制 发泡层与非发泡层的隔离,而且能够以更少的工序数制造。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的品质的 均匀性优异。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可适当参照附图由下述记载进一步明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的一个方式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被 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将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示于图1。发泡片(10)具有下述结构,其具备 发泡层(11)和位于该发泡层的两侧的非发泡层(12)。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还可以在图1所示 的结构中在非发泡层(12)的外侧进一步具备发泡层。另外,还可以在设置于非发泡层(12) 的外侧的发泡层的外侧进一步具备非发泡层。 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中,发泡层和非发泡层均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形成发泡层的热塑 性树脂的组成与形成非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组成相互不同。 本专利技术的发泡片的发泡层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对该热塑性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从 成本和发泡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热塑性聚酯树脂。作为该热塑性聚酯树脂,可以举出例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 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泡片,所述发泡片是一体成型出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并使用该树脂片所制造的发泡片,所述至少3层结构的树脂片由用于形成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层和用于形成非发泡层的热塑性树脂层构成,其中,该发泡片所具有的至少1个发泡层在其两侧具有非发泡层,该发泡层与该非发泡层由组成相互不同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该发泡层所具有的气泡的平均直径为10μm以下,且该发泡层的气泡数密度为1.0×106个/mm3以上,该非发泡层的每一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和/或该非发泡层整体在该发泡片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0质量%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英行伊仓幸广稻森康次郎株本昭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