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169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工具,该装配工具包括支撑杆、转动杆、操作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另一端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一端为作业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设有凹口,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还设有顶推面,所述顶推面位于凹口两侧,所述顶推面为弧面,所述操作杆另一端为操作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与操作端之间的部位与转动杆转动连接。装配工具可替代人工传递动力以使清洗杯置于灌装头所在位置,从而避免了人工徒手将清洗杯置于灌装头所在位置的作业方式,装配工具以杠杆原理在简易轻松的人工操作动作中向清洗杯传递安装所需的动力,由此清洗杯安装过程变得简单快速、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工具,该装配工具包括支撑杆、转动杆、操作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另一端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一端为作业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设有凹口,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还设有顶推面,所述顶推面位于凹口两侧,所述顶推面为弧面,所述操作杆另一端为操作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与操作端之间的部位与转动杆转动连接。装配工具可替代人工传递动力以使清洗杯置于灌装头所在位置,从而避免了人工徒手将清洗杯置于灌装头所在位置的作业方式,装配工具以杠杆原理在简易轻松的人工操作动作中向清洗杯传递安装所需的动力,由此清洗杯安装过程变得简单快速、省时省力。【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工具。 -种装配工具
技术介绍
液体灌装机上设有分布呈圆环状的灌装头,灌装头做运动轨迹为圆形的运动,并 且通过波轮驱动,灌装头在行进过程中做上下运动。灌装头是物料进入容器的最后输送部 件,物料离开灌装头后就暴露在输送物料的管路外部环境。为了要让物料不受污染后被灌 入容器内,必须要求灌装头工作时达到清洁指标,即灌装头需要清洗以达到设定的卫生等 级。清洗灌装头使用的工具是清洗杯,清洗杯对应灌装头结构而与灌装头连接,清洗杯上设 有管道,该管道与灌装头所在的灌装管道连通而形成闭环输送管路。现有技术中清洗杯安 装到灌装头上的操作完全由人工徒手实施,装配过程耗时耗力,劳动轻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替代人工向清洗杯施以安装所需动力 的装配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装配工具包括支撑杆、转 动杆、操作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另一端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一端为作 业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设有凹口,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还设有顶推面,所述顶推面位于 凹口两侧,所述顶推面为弧面,所述操作杆另一端为操作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与操作端 之间的部位与转动杆转动连接。装配工具基于杠杆的工作原理,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情 况下动力臂上受到较小的力即可在阻力臂上释放较大的力。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能保持清 洗杯安装时以坚直向上的安装趋势,作业端处的弧面极好地输出了在坚直方向上的分力, 这是因为清洗杯外部设有呈现出阶梯轴结构,作业端的弧面与清洗杯接触后产生线接触, 即操作杆在作业端与清洗杯的接触部位呈直线段、该直线段垂直于操作杆的摆动方向所在 平面。为了能使清洗杯受力平衡,操作杆的作业端设置凹口结构,该凹口结构的作用在于容 纳清洗杯并在清洗杯两个相对位置上形成受力部位。凹口的结构可以是V形、U形等开口 结构。 清洗杯向灌装头所在位置的直线运动路程是操作杆的作业端在该直线运动方向 上的位移量。在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杆在凹口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表面为 弧面结构的顶推面。该凸起结构有利于扩大顶推面的长度,其作用在于进一步保证顶推面 与清洗杯线接触,同时增加能够保证顶推面与清洗杯能够线接触的操作杆的作业端在前述 的直线运动方向上的行程。因此,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操作杆的作业端长度限定的情况下, 可通过在倾斜操作杆的方向上增加顶推面的长度以进一步获得较大的推动清洗杯的行程。 转动杆相对于操作杆起到了提供摆动所需的支点的作用,但在操作杆做转动运动 时,转动杆的作用又体现在了实现自转而提供操作杆转动所需的轴心的作用。因而转动杆 与支撑杆之间应具有转动结构,而且该转动结构必须具有能够承担工作时操作杆传递给转 动杆的下压力,下压力包括支撑杆、转动杆的重力、操作杆的操作端上受到的来自人工施加 的动力、操作杆的作业端上受到的来自清洗杯施加的阻力。为此,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 快速连接结构转动连接,该快速连接结构不仅能实现转动连接,而且可以承受较大的下压 力。 快速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撑杆上设有销柱I,所述转动杆上设有对 应销柱I的盲孔I,所述支撑杆通过销柱I插入盲孔I内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快速连接结构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结构转 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有容纳支撑杆的盲孔II,所述支撑杆通过一端伸入到盲孔II内与 转动杆转动连接。 快速连接结构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结构转 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有销柱I,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对应销柱I的盲孔I,所述转动杆通 过销柱I插入盲孔I内与支撑杆转动连接。 快速连接结构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结构转 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容纳转动杆的盲孔II,所述转动杆通过一端伸入到盲孔II内与 支撑杆转动连接。 快速连接结构保证了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在坚直方向上仅依靠自身重力即可连 接在一起,分离转动杆与支撑杆时只需克服重力即可实现分离目的。安装、拆卸都能快速进 行。 操作杆的作业高度受到转动杆、支撑杆的高度的限制,要增加操作杆作业高度可 通过增加转动杆或者支撑杆或者两者都增加高度来实现;另外,还可以转动杆与支撑杆之 间通过增高杆转动连接并通过增高杆增加操作杆的作业高度。该作业高度是指工人手握操 作端时手持部位距离支撑杆被固定安装的一端的高度以及顶推面与清洗杯接触时距离支 撑杆被固定安装的一端的高度。 该增加高度以及提供转动连接的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高杆一端设有对应 销柱I的盲孔III,另一端设有对应盲孔I的销柱II,所述支撑杆通过销柱I插入盲孔III内 与增高杆转动连接,所述增高杆通过销柱II插入盲孔I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增加高度以及提供转动连接的结构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高杆一端设有对应 盲孔II的销柱II,另一端设有容纳支撑杆的盲孔III,所述增高杆通过销柱II插入应盲孔II 内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通过一端伸入到盲孔III与增高杆转动连接。 增加高度以及提供转动连接的结构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高杆一端设有对应 销柱I的盲孔III,另一端设有对应盲孔I的销柱II,所述转动杆通过销柱I插入盲孔III内 与增高杆转动连接,所述增高杆通过销柱II插入盲孔I与支撑杆转动连接。 增加高度以及提供转动连接的结构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高杆一端设有对应 盲孔II的销柱II,另一端设有容纳转动杆的盲孔III,所述增高杆通过销柱II插入应盲孔II 内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通过一端伸入到盲孔III与增高杆转动连接。 上述增加高度以及提供转动连接的结构都是基于快速连接结构实现的,因此具有 明显的易拆装、易更换的特点。 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工具可替代人工传递动力以使清洗杯置于灌 装头所在位置,从而避免了人工徒手将清洗杯置于灌装头所在位置的作业方式,装配工具 以杠杆原理在简易轻松的人工操作动作中向清洗杯传递安装所需的动力,由此清洗杯安装 过程变得简单快速、省时省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工具包括支撑杆(1)、转动杆(2)、操作杆,所述支撑杆(1)一端固定安装,另一端与转动杆(2)转动连接,所述操作杆一端为作业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设有凹口,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还设有弧形的顶推面(11),所述顶推面(11)位于凹口两侧,所述操作杆另一端为操作端,所述操作杆在作业端与操作端之间的部位与转动杆(2)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正姚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