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体、连接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2741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压接连接构造体(1)、凹型连接器(20)以及压接连接构造体(1)的制造方法,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绝缘包覆体(202)侧的水分的浸入。压接连接构造体(1)是连接包覆电线(200)和具有筒部(130)的压接端子(100)而构成的,该筒部(130)由以下部分一体构成:包覆压接部(131),其对绝缘包覆体(202)进行压夹而压接;芯线压接部(132),其对铝芯线(201)进行压夹而压接,在宽度方向(Y)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闭截面形状的筒部(130)的包覆压接部(131)的内表面上,在对筒部(130)进行压接时形成防水突部(134),该防水突部(134)在压接状态下阻止水分沿长度方向(X)浸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在汽车用线束(wire harness)的连接器等上安装的连接构造体、 连接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上装备的电装设备经由捆束包覆电线而成的线束与另外的电装设备、电 源装置连接而构成电气回路。此时,线束和电装设备、电源装置通过分别安装在它们上的连 接器而连接。 这些连接器在内部安装有与包覆电线压接并连接的压接端子,是使凹凸对应地连 接的凹型连接器和凸型连接器嵌合的结构。 然而,由于这样的连接器被使用在各种环境下,因此,有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 致的结露等而在包覆电线的表面上附着不希望有的水分。而且,存在如下问题:当水分经由 包覆电线的表面而浸入到连接器内部时,从包覆电线的前端露出的电线导体的表面发生腐 蚀。 因此,提出了各种防止水分向被压接端子压接的电线导体浸入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线的防水构造为,在具有对电线的芯线进行压接 的芯线筒和对电线的绝缘包覆体层进行压接的绝缘包覆体筒的压接端子中,利用热收缩管 包覆压接到压接端子的电线的绝缘包覆体层以及芯线筒和绝缘包覆体筒,由此防止来自绝 缘包覆体层的水分的浸入。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电线的防水构造需要安装热收缩管的工序和对热收 缩管进行加热的工序,此外还需要使热收缩管可靠地收缩的时间,因此,存在为了对压接有 电线的芯线的芯线筒进行防水而需要大量工时的问题。 此外,由于热收缩管暴露于外部空气中,难以抑制历时劣化和变质,有时热收缩管 变形或损伤而使水分浸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1-81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将目的设为: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包覆体侧的水分 的浸入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是一种连接构造体,其是连接包覆电线和具有筒部的压接端子而构成的, 该筒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包覆压接部,其对通过绝缘性的包覆体包覆电线导体的外周的所 述包覆电线中的所述包覆体的前端附近进行压夹而压接;以及导体压接部,其对从所述包 覆体的前端在所述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上露出规定的长度的所述电线导体进行压夹而压 接,该连接构造体的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构成所述筒部:所述包覆压接部,其在所述包覆 电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围所述包覆体的闭截面形状,并且是在所述长度方 向上延伸设置规定的长度而形成的;以及所述导体压接部,其是将所述包覆压接部沿所述 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形成的,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围所述电线导体 的闭截面形状,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和所述包覆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边界上,具有在 对所述筒部进行压接时形成的防水单元。 能够将上述筒部设为内部中空形状的闭合筒形式。 能够将上述闭截面形状设为对端部进行焊接而形成的闭截面形状,或者对重合的 端部进行焊接而形成为一体的闭截面形状等。 根据该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体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从包覆体侧浸入。 具体而言,通过具有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闭截面形状的包覆压接部和导体压 接部以及防水单元,筒部能够防止水分从包覆体侧的端部浸入到包覆压接部的内部。此外, 例如通过对筒部的电线导体侧端部进行封闭或进行密封,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从筒部的长 度方向两端浸入到内部。 除此以外,由于在包覆体和包覆压接部之间的边界处具有对所述筒部进行压接时 形成的防水单元,因此,连接构造体能够抑制暴露在外部空气中而引起的防水单元的历时 劣化等,并且能够防止外部因素引起的防水单元的损伤。因此,连接构造体能够可靠且持续 地防止在压接状态下水分浸入到包覆压接部的内部。 因此,连接构造体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压接状态下水分浸入到包覆压接部的内部。 作为该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将所述防水单元形成在所述包覆压接部上,并且由在所 述宽度方向上对所述包覆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构成所述防水单元,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交 叉的方向形成该压缩部,并且,沿长度方向观察时,该压缩部是沿着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 面没有间隙地形成的。 关于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压缩,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对包覆体进行压缩,或者 朝向包覆体的径向中心对包覆体进行压缩等。 根据该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体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从包覆体和包覆压接部之间的间隙 浸入。 具体而言,通过压缩部在宽度方向上对包覆体进行压缩,能够通过包覆体的斥力 可靠地封堵包覆体与包覆压接部之间的间隙。因此,在针对包覆体压夹包覆压接部时,能够 可靠地闭塞伴随包覆压接部的变形而产生的间隙。 此外,通过在包覆压接部上形成压缩部,能够抑制外部因素引起的损伤、变质,能 够更持续地防止水分向包覆压接部的内部浸入。 除此以外,通过以沿长度方向观察时没有间隙的方式形成压缩部,能够更可靠地 防止在压接状态下水分向包覆压接部的内部浸入。 因此,连接构造体通过将包覆体和包覆压接部之间的间隙可靠地闭塞的压缩部, 能够实现防水性的提高。 此外,作为该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将所述压缩部形成为从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 朝向所述包覆电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突出的突形状。 能够将上述突形状设为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凸状、大致山形状或者使包 覆压接部缩径后的形状等。 根据该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体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缩部的防水性。 具体而言,通过将压缩部设为突形状,能够更可靠地压缩包覆体。并且,由于通过 突形状的压缩部使包覆体变形为大致凸凹状,因此能够使水分的浸入路径复杂化并且延长 浸入路径的距离。由此,能够使浸入到包覆体和包覆压接部之间的间隙的水分更难以到达 电线导体。 除此以外,通过压接使突形状的压缩部嵌入包覆体内,万一在长度方向上施加拉 拔力,也能够防止包覆电线从压接端子容易地脱落。 因此,连接构造体通过将压缩部设为突形状,能够确保更可靠的防水性。 此外,作为该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周面或所述包覆体的前端 附近的外周面上具备具有防水性的密封部件。 上述密封部件能够由具有防水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并涂布在包覆压接部的内周面 或包覆体的外周面上,或者,能够通过粘接材料粘贴薄片状的树脂材料而构成。 根据该专利技术,在压夹包覆压接部时,由于在包覆压接部和包覆体上粘合有密封部 件,因此,在压接状态下能够闭塞包覆体与包覆压接部之间的间隙。由此,压接端子能够容 易地防止水分经由包覆体的表面浸入到包覆压接部的内部。 此外,通过并用上述的压缩部,压接端子能够在压接状态下确保更可靠的防水性。 因此,压接端子通过使用密封部件,能够容易地闭塞包覆体与包覆压接部之间的 间隙,从而确保更可靠的防水性。 此外,作为该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在所述筒部上具有密封部,该密封部是将所述导体 压接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形成的,对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前端进行密封。 根据该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体能够防止来自筒部的电线导体侧的开口的水分的浸入。 并且,通过密封部和上述的防水单元,压接端子能够使压接状态下的筒部的内部成为密闭 状态。由此,连接构造体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分向筒部的内部浸入。 因此,连接构造体通过使压接状态下的筒部的内部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构造体,其是连接包覆电线和具有筒部的压接端子而构成的,该筒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包覆压接部,其对通过绝缘性的包覆体包覆电线导体的外周的所述包覆电线中的所述包覆体的前端附近进行压夹而压接;以及导体压接部,其对从所述包覆体的前端起在所述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上露出规定的长度的所述电线导体进行压夹而压接,在该连接构造体中,由以下部分构成所述筒部:所述包覆压接部,其在所述包覆电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围所述包覆体的闭截面形状,并且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规定的长度而形成的;以及所述导体压接部,其是将所述包覆压接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形成的,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围所述电线导体的闭截面形状,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和所述包覆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边界上,具有在对所述筒部进行压接时形成的防水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20 JP 2012-162074;2012.07.20 JP 2012-162071. 一种连接构造体,其是连接包覆电线和具有筒部的压接端子而构成的,该筒部由以 下部分构成:包覆压接部,其对通过绝缘性的包覆体包覆电线导体的外周的所述包覆电线 中的所述包覆体的前端附近进行压夹而压接;以及导体压接部,其对从所述包覆体的前端 起在所述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上露出规定的长度的所述电线导体进行压夹而压接,在该连 接构造体中, 由以下部分构成所述筒部: 所述包覆压接部,其在所述包覆电线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围所述包覆体 的闭截面形状,并且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规定的长度而形成的;以及 所述导体压接部,其是将所述包覆压接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形成的,并且在 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包围所述电线导体的闭截面形状, 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和所述包覆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边界上,具有在对所述筒部 进行压接时形成的防水单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中, 所述防水单元形成在所述包覆压接部上,并且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所述包覆体进行 压缩的压缩部构成所述防水单元, 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该压缩部,并且,沿长度方向观察时,该压缩部是 沿着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没有间隙地形成的。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中, 所述压缩部形成为从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包覆电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 心关出的关形状。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中, 在所述包覆压接部的内周面或所述包覆体的前端附近的外周面上具备具有防水性的 密封部件。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中, 在所述筒部上具有密封部,该密封部是将所述导体压接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 形成的,对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前端进行密封。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中, 在所述包覆压接部上具有基端侧大直径内周部,该基端侧大直径内周部是通过使所述 压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幸大外池翔高村聪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