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导电膜及触摸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及触摸屏。
技术介绍
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单导电层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1及设于 该透明基底1上的单导电层2即触控图案,该触控图案包括条状的第一列电极21及第二 列电极22,第二列电极22由多个呈块状的第三导电单元220首尾依次排列而成,第二列电 极22沿第一列电极21的侧向等间距排列,每一第一列电极21与侧向的多个第三导电单元 220分别形成感应节点,每一第一列电极21及每一第三导电单元220均通过电极引线3与 触控电路4 (以下称触控1C)连接,当触摸物接近或接触触摸屏时,第一列电极21和/或第 三导电单元220上的电信号变化,通过电极引线3传导至触控1C,从而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由于第三导电单元220阵列分布且数量较多,因此连接每一第三导电单元220的电极引线 3均需经过感应区域la,从而造成感应区域中分布电极引线3的区域形成感应盲区。为了 减小感应盲区,连接每一第三导电单元220的电极引线3通常分两组分别引向透明基底的 相对两侧,其中一侧的电极引线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及设于该透明基底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列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列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电极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同一列的第一导电单元之间电串联;同一列的第二导电单元之间电串联;所述第二列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导电单元;每个所述第三导电单元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对应形成一对感应节点,每个所述第三导电单元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对应形成第二对感应结点;所述第一列电极包括外电极和位于所述外电极内部的内电极;同列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形成所述内电极;相邻每两列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串联、形成所述外电极;每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横向间隔布置、且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透明基底及设于该透明基底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列电极和至少 一个第二列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列电极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同一列的第一导电单 元之间电串联;同一列的第二导电单元之间电串联; 所述第二列电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导电单元; 每个所述第三导电单元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对应形成一对感应节点,每个所 述第三导电单元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对应形成第二对感应结点; 所述第一列电极包括外电极和位于所述外电极内部的内电极; 同列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形成所述内电极; 相邻每两列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串联、形成所述外电极; 每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横向间隔布置、且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通过位于横向间隔布置的两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一连 接线电串联; 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之间均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外侧的第二连接线电串联; 各第三导电单元通过电极引线与柔性电路板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在列方向上,第三导电单元的长度等于与所述第三导电单元相对应的第一导电单元的 首端至第二导电单元的末端之间的距离。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在列方向上,第三导电单元的长度等于与所述第三导电单元相对应的第一导电单元长 度的一半与第二导电单元长度的一半之和。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导电单元、外导电单元以及第二导电单元的长度均相等,且两第二导电单元相 邻处正对内导电单元中间位置或正对外导电单元中间位置。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唐根初,蒋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