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1298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包括螺纹部分连接在装配产品上的通气塞体,以及套装在通气塞体内的空心螺母;空心螺母内套装有密封杆;空心螺母的内侧开设有矩形环形槽,通气塞体与空心螺母之间的空隙处安装有用于卡滞密封杆的开口卡环,开口卡环在密封杆移动时能够张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与装配产品相连的通气塞体内套装空心螺母,再将密封杆套装于空心螺母中;同时在通气塞体与空心螺母之间的空隙处安装开口卡环,开口卡环能够卡滞密封杆,并且在密封杆移动时能够张开,在防止杂质、灰尘进入的同时,也能够防止雨水和湿气的进入,同时通气塞内没有采用弹簧,在整车震动的影响下,可以保证密封垫片正常密封,大大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
技术介绍
机械式变速器、取力器、分动箱、车桥、减速机以及气动元件在工作时均要装配通 气塞,以排掉或者减小箱体内的气压。普通的通气塞,一般分为常开式和常闭式,常开式通 气塞内外相通,外部有一个防尘罩,可以防止较大颗粒进入,无法阻止灰尘、雨水、小的杂质 进入。常闭式通气塞,在普通的通气塞防尘罩内增加了橡胶密封垫片和弹簧,可以防止杂 质、灰尘的进入,无法防止雨水和湿气的进入。当车辆行使时,由于整车的震动,通气塞内的 弹簧自由的伸缩,无法保证密封垫片正常密封,所以杂质、灰尘、雨水等均无法防护。 现有的商用车领域,特别是重卡,本身的使用环境就比较恶劣,还有一部分车辆就 在矿区使用,灰尘多,容易造成变速器、取力器、气阀、气缸等零部件的卡滞故障,产品寿命 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螺纹部分连接在装配产品上的 通气塞体,以及通过螺纹连接在通气塞体内的空心螺母;空心螺母内套装有密封杆;空心 螺母的内壁开设有矩形环形槽,矩形环形槽内设置有与密封杆相配合在密封杆处于原始 状态时起密封作用,并限制密封杆脱出的第一 〇型密封圈;通气塞体与空心螺母以及装配 产品均通过螺纹连接,且空心螺母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平面以及与开口卡环相配合的锥面; 通气塞体的下方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口,通气塞体与空心螺母之间的空隙处安装有用于卡 滞密封杆的开口卡环,开口卡环在密封杆移动时能够张开。 所述的密封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为相隔开的空心结构,密封杆上部为与第一 0型 密封圈相配合的光杆,下部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作为排气通道的轴向开口槽。 所述的密封杆下部还设置有两处高于密封杆直径的限位凸台。 所述的密封杆处于原始状态时,开口卡环位于密封杆下部的两个限位凸台之间; 密封杆处于工作状态时,密封杆下部的限位凸台卡在空心螺母的限位平面上。 所述的通气塞体与空心螺母相连接的孔口倒角处安装有起密封作用的第二0型 密封圈。 所述的开口卡环在圆周方向开设有便于密封杆装配和移动的开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与装配产品相连的通气塞体内安装空心螺母,再将密封杆套装于空 心螺母中,并且在空心螺母的内侧设置第一 〇型密封圈,第一 〇型密封圈能够与密封杆相配 合,在密封杆处于原始状态下起密封作用,并且能够防止密封杆脱出;同时在通气塞体与空 心螺母之间的空隙处安装开口卡环,开口卡环能够卡滞密封杆,并且在密封杆移动时能够 张开,在防止杂质、灰尘进入的同时,也能够防止雨水和湿气的进入,同时通气塞内没有采 用弹簧,在整车震动的影响下,可以保证密封垫片正常密封,大大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密封杆上下部为相隔开的空心结构,密封杆上端设有密封配合 的光杆,与第一 0型密封圈配合。下端沿周向均匀开有个轴向开口槽,是排气的通道,同时 使密封杆在向远离通气塞体方向移动时,密封杆下端在径向具有一定的收缩量,第一 〇型 密封圈和开口卡环内径对密封杆具有一定的径向抱紧力,使得密封杆无法脱出或者偏离原 始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开口卡环与空心螺母的配合面设计成锥面,便于固定和限位。 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开口卡环在圆周方向开设有开槽,便于密封杆的装配和移动,同 时,密封杆在移动时,开口卡环可以张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密封杆处于原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密封杆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密封杆;2为空心螺母;3为通气塞体;4为第一 0型密封圈;5为第二0 型密封圈;6为开口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螺纹部分连接在装配产品上的通气塞体3,以及通过 螺纹连接在通气塞体3内的空心螺母2 ;空心螺母2内套装有密封杆1 ;空心螺母2的内壁 开设有矩形环形槽,矩形环形槽内设置有与密封杆1相配合在密封杆1处于原始状态时起 密封作用,并限制密封杆1脱出的第一 〇型密封圈4 ;密封杆1的上部和下部均为相隔开的 空心结构,密封杆1上部为与第一 0型密封圈4相配合的光杆,下部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 若干作为排气通道的轴向开口槽。密封杆1下部侧面上还设置有两处高于密封杆1直径的 限位凸台。密封杆1处于原始状态时,开口卡环6位于密封杆1下部的两个限位凸台之间; 密封杆1处于工作状态时,密封杆1下部的限位凸台卡在空心螺母2的限位平面上。通气 塞体3与空心螺母2以及装配产品均通过螺纹连接,且空心螺母2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平面 以及与开口卡环6相配合的锥面。通气塞体3与空心螺母2相连接的孔口倒角处安装有起 密封作用的第二〇型密封圈5。通气塞体3的下方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口,通气塞体3与空 心螺母2之间的空隙处安装有用于卡滞密封杆1的开口卡环6,开口卡环6在密封杆1移动 时能够张开。开口卡环6在圆周方向开设有便于密封杆1装配和移动的开槽。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本专利技术与普通的通气塞有所不同,由密封杆1,空心螺母2,通气塞体3,第一 0型密 封圈4,第二0型密封圈5,开口卡环6组成。 密封杆1是关键零件,上下部为相隔开的空心结构,密封杆1上端设有密封配合的 光杆,与第一 〇型密封圈4配合。下端沿周向均匀开有4个轴向开口槽,是排气的通道,同时 使密封杆1在向远离通气塞体3方向移动时,密封杆1下端在径向具有一定的收缩量。密 封杆1下端还设有两处高于光杆直径的限位凸台,在原始状态和工作状态时分别卡在开口 卡环6以及空心螺母2的限位平面上。 空心螺母2与通气塞体3螺纹连接,空心螺母2内壁有2处矩形环形槽并装有0 型密封圈,并且限制密封杆1脱出,空心螺母2下端设有与开口卡环6配合的锥面以及限 位平面。通气塞体3与空心螺母2以及产品螺纹连接,通气塞体3的孔口倒角处装有第二 0型密封圈5,下方有排气的通口。第一 0型密封圈4与密封杆1配合,在密封杆1没有上 移前起密封作用。开口卡环6装配在空心螺母2与通气塞体3之间的空隙处,卡滞密封杆 1。开口卡环6与空心螺母2的配合设计成锥面,便于固定和限位。为了密封杆1便于装配 和移动,开口卡环6在圆周方向有开槽,密封杆1移动时开口卡环6可以张开。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 本专利技术通气塞体3的螺纹部分连接在装配的产品上,在产品工作前或者使用前, 密封杆1上部分的光杆与第一 〇型密封圈4配合,起到密封作用。 密封杆1处于密封状态(即原始状态)时,开口卡环6位于密封杆1下部的两个 限位凸台之间,第一 〇型密封圈4和开口卡环6内径对密封杆1具有一定的径向抱紧力,使 得密封杆1无法脱出或者偏离原始安装位置。 通气塞体3下方的孔口与装配的箱体内腔相通,当箱体工作时随着温度的上升, 内部的气压也逐步上升,箱体内部的气压向上顶着密封杆1,当气压作用在密封杆1上下分 界面的力大于第一 〇型密封圈4及开口卡环6对密封杆1产生的摩擦阻力之和时,密封杆 1逐步向上移动,直到密封杆1上下分界面的开槽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部分连接在装配产品上的通气塞体(3),以及通过螺纹连接在通气塞体(3)内的空心螺母(2);空心螺母(2)内套装有密封杆(1);空心螺母(2)的内壁开设有矩形环形槽,矩形环形槽内设置有与密封杆(1)相配合在密封杆(1)处于原始状态时起密封作用,并限制密封杆(1)脱出的第一O型密封圈(4);通气塞体(3)与空心螺母(2)以及装配产品均通过螺纹连接,且空心螺母(2)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平面以及与开口卡环(6)相配合的锥面;通气塞体(3)的下方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口,通气塞体(3)与空心螺母(2)之间的空隙处安装有用于卡滞密封杆(1)的开口卡环(6),开口卡环(6)在密封杆(1)移动时能够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部分连接在装配产品上的通气 塞体(3),以及通过螺纹连接在通气塞体(3)内的空心螺母(2);空心螺母(2)内套装有密 封杆(1);空心螺母(2)的内壁开设有矩形环形槽,矩形环形槽内设置有与密封杆(1)相 配合在密封杆(1)处于原始状态时起密封作用,并限制密封杆(1)脱出的第一 0型密封圈 ⑷;通气塞体⑶与空心螺母⑵以及装配产品均通过螺纹连接,且空心螺母⑵的下端 开设有限位平面以及与开口卡环(6)相配合的锥面;通气塞体(3)的下方开设有用于排气 的通口,通气塞体(3)与空心螺母(2)之间的空隙处安装有用于卡滞密封杆(1)的开口卡 环(6),开口卡环(6)在密封杆(1)移动时能够张开。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密封装置的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杆(1)的 上部和下部分别为相隔开的空心结构,密封杆(1)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虎冯梦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