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011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包括进气缩口段(1)、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气扩压段(3)、废气扩压段(4),其特征在于:废气扩压段(4)末端包裹在混合气形成段(2)外部,混合气形成段(2)的管壁周向上带有多排引射孔;废气进入废气扩压段(4)以后,经过引射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新鲜空气经进气缩口段(1)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新鲜空气和废气在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后,进入混合气扩压段(3)。在发动机进行废气再循环时,通过本装置使引入的废气和进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各缸进入废气的均匀性,同时本装置能够在无外加动力条件下实现较高废气引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
是发动机进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已成为满足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EGR是将一部分排气通过进气系统返回燃烧室,通过降低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以及缸内混合气中O2的体积分数,破坏NOx的生成环境,从而降低NOx的排放。与同类降低NOx排放技术相比,降低NOx排放效果明显,它是一种有效处理发动机排放物的实用技术。 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55735.7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充分混合结构及废气再循环系统,气体充分混合结构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包括外部段以及插入至第二管体腔内的内部段,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密封固连;内部段的端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二管体内流经该端口的气体的进气方向的夹角为80°?110°,内部段的长度在1/4第二管体内径和3/4第二管体内径之间;内部段的端口为自内部段的始端延伸至内部段的末端的斜切口。通过设置EGR废气引入方向与EGR废气出口处的新鲜空气流入方向的夹角,废气导向管插入进气歧管内的深度,以及废气导向管出口处的斜切口形状,使得EGR废气与新鲜空气可以充分混合,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为更有效地降低NOx排放,需要较高的EGR率(大于15% ),即需要较高的废气引入量。同时发动机各缸引入废气的不均匀性对发动机缸内的燃烧过程以及排放影响很大,需要进入气缸前的空气和引入的废气充分混合。基于上述两点,为解决发动机进、排气混合不均匀和无外加动力条件下废气引射比例较低的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发动机进、排气混合不均匀和无外加动力条件下废气引射比例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包括进气缩口段1、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气扩压段3、废气扩压段4,其特征在于:废气扩压段4末端包裹在混合气形成段2外部,混合气形成段2的管壁周向上带有多排引射孔;废气进入废气扩压段4以后,经过引射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 ;新鲜空气经进气缩口段I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 ;新鲜空气和废气在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后,进入混合气扩压段3。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发动机进行废气再循环时,通过本装置使引入的废气和进气能够充分混合,提高各缸进入废气的均匀性,同时本装置能够在无外加动力条件下实现较高废气引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 图2是混合气形成段引射孔结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包括进气缩口段1、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气扩压段3、废气扩压段4,其特征在于:废气扩压段4末端包裹在混合气形成段2外部,混合气形成段2的管壁周向上带有多排引射孔;废气进入废气扩压段4以后,经过引射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 ;新鲜空气经进气缩口段I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 ;新鲜空气和废气在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后,进入混合气扩压段3。 在废气沿废气扩压段4经过引射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过程中,对混合气形成段2的管壁进行冲刷,优选混合气形成段2的壁厚不小于5_,以提高混合气形成段2的可靠性。 废气沿废气扩压段4经过引射孔斜向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为减小废气所受阻力,提高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的均匀性,优选混合气形成段2的引射孔斜度α为30°?60°。 为减小废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的阻力,优选废气扩压段4的废气流入孔斜度δ为 45。?60。。 为使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体积小,效率高,废气流动流畅,较小废气阻力,优选废气扩压段4的后端内径与进气缩口段I的进口外径相等或尺寸相近。 为使进气缩口段I满足发动机最大进气量时混合气形成段2的内外气体压差不小于3kPa的要求,优选进气缩口段I的收缩角β为30°?40°。 为使混合气扩压段3满足发动机最大进气量时混合气的压力恢复到进气缩口段I的进口压力,优选混合气扩压段3的扩口角Y为20°?30°。 结合附图1说明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在发动机上与发动机进排气管路的连接关系:进气缩口段I与进气管路入口连接;混合气扩压段3与进气管路出口连接,废气扩压段4与排气管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包括进气缩口段(1)、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气扩压段(3)、废气扩压段(4),其特征在于:废气扩压段(4)末端包裹在混合气形成段(2)外部,混合气形成段(2)的管壁周向上带有多排引射孔;废气进入废气扩压段(4)以后,经过引射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新鲜空气经进气缩口段(1)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新鲜空气和废气在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后,进入混合气扩压段(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包括进气缩口段(I)、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气扩压段(3)、废气扩压段(4),其特征在于:废气扩压段(4)末端包裹在混合气形成段(2)外部,混合气形成段(2)的管壁周向上带有多排引射孔;废气进入废气扩压段(4)以后,经过引射孔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新鲜空气经进气缩口段(I)进入混合气形成段(2);新鲜空气和废气在混合气形成段(2)混合后,进入混合气扩压段(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混合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气形成段(2)的壁厚不小于5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丹红田永海黄树和丁技峰龚永星赵建平高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