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膜摩擦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1048715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按照第一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一次摩擦;按照第二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二次摩擦;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为液晶分子在所述取向膜上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不同于第一摩擦方向。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取向膜摩擦方法,能够减少相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漏光现象,提升画面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向膜摩擦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其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机身薄、功耗低、低辐射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 在液晶显示屏中的上、下层玻璃基板上粘贴有取向膜,取向膜具有使液晶分子按照固定方向排列的功能,从而优化显示效果、视角等。但是,在取向膜加热固化后,其表面取向性不均一,液晶分子站立于取向膜上时,方向杂乱。由于取向效果的好坏对液晶显示器的均一性、视角、色差、响应速度等基本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液晶填充之前必须要对取向膜进行取向处理。 在各类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摩擦取向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取向技术。所谓摩擦取向为利用尼龙、纤维或棉绒等材料装载于摩擦机上,按照工艺要求的方向摩擦上下基板上的取向膜,使取向膜表面状况发生改变,对液晶分子产生均一的锚定作用,从而使液晶分子在液晶显示器的上下层玻璃基板之间的显示区域内,以一定的预倾角呈现均匀、一致的排列。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次摩擦的方式,对取向膜进行取向处理,具体工艺为:首先将用于制作取向膜的材料,一般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涂覆在制作有隔垫物PS的基板上,从而在基板上形成取向膜的薄膜,之后利用摩擦布(尼龙、纤维或棉绒材质等)沿列方向(图中所示的0°方向)对所述薄膜进行摩擦,形成PI分子侧链沿一定方向排列的取向膜,使后续注入的液晶分子按照取向膜上的PI分子侧链的方向有序排列。由于隔垫物的存在,取向膜上的部分区域SI受到隔垫物的保护而不能被摩擦到,这部分区域成为隔垫物阴影(shadow)区域。 对于分别率较低的液晶显示器来说,隔垫物的高度一般较小,相应的阴影区域一般也比较小,根据锚泊传递原理,隔垫物阴影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受非阴影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影响,也能够保持正常的取向,不会产生太严重的漏光现象。正常取向的液晶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使相邻的液晶分子正常取向的这种现象称为锚泊传递,其使相邻的液晶分子正常取向的能力称为锚泊能力。 而对于高PPI液晶显示器来说,隔垫物的高度一般较高,相应的阴影区域一般也比较大。非阴影区域的液晶分子对位于阴影区域中心的液晶分子的影响有限,导致阴影区域中心的液晶分子难以正常取向,漏光现象严重,降低了画面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减少相应的液晶显示器的漏光现象,提升画面品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包括: 按照第一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一次摩擦; 按照第二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二次摩擦; 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为液晶分子在所述取向膜上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不同于第一摩擦方向。 进一步的,第二次摩擦的摩擦强度大于第一次摩擦的摩擦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次摩擦的压入量为0.2?0.4 ;第二次摩擦的压入量为0.3?0.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摩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arctan (b/a),其中,a为液晶显示面板中隔垫物的行距,b为一个隔垫物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摩擦方向的夹角等于arctan (b/a)。 进一步的,使用尼龙、纤维或棉绒对取向膜进行第一次摩擦和第二次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取向膜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作的取向膜。 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隔垫物的高度大于等于3.4微米。 进一步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隔垫物的高度小于3.9微米。 本专利技术提供取向膜摩擦方法中,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两次摩擦,且第一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不同于第二次摩擦的摩擦方向。由于两次摩擦方向不同,则两次摩擦都没有被摩擦到的区域(阴影区域)相对于一次摩擦没摩擦到的区域变小。从而使液晶分子不能正常取向的区域变小,减少漏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取向摩擦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向膜摩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向膜摩擦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向膜摩擦方法所制作的取向膜中液晶分子的取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用于制作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按照第一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一次摩擦。 步骤202,按照第二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二次摩擦; 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为液晶分子在所述取向膜上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不同于第一摩擦方向。 参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向膜摩擦方法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第一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与列方向(液晶分子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成一定的夹角α,第二次摩擦方向为列方向。第一次摩擦时,隔垫物PS对应的阴影区域为SI,第二次摩擦时,隔垫物PS对应的阴影区域为S2(包括图中所示的S12和S22),S2的补集即第二次摩擦时被摩擦到的区域计为SO。则经两次摩擦以后,最终的阴影区域(即完全没有被摩擦到的区域)为SI与S2的交集S12,可见S12的面积相对于S2的面积大大减小。 参见图4,在后续注入液晶分子后,由于SO区域中的取向膜在第二次摩擦中被重新取向,SO中的液晶分子I按照步骤S2过程形成的取向结果进行排列,从而能够正确取向;而对于S22,虽然S22区域的取向不是液晶分子需要排列的方向,但是S22区域中的液晶分子2在SO中液晶分子I的作用力下仍能够正常取向,并且具有较强的锚泊能力,使得S12区域中的液晶分子3的取向趋于正确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向膜摩擦方法也可以包括多于两次的摩擦过程,只要最后一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为液晶分子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且多次摩擦中有一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与最后一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不同,都能使得阴影区域变小,使得相应区域的液晶分子能够更好的取向,减少漏光现象。 进一步的,第二次摩擦的摩擦强度大于第一次摩擦的摩擦强度。 第二次摩擦的摩擦强度大于第一次摩擦的摩擦强度能够更好的保证液晶分子按照第二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产生的取向排列。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二次摩擦的摩擦强度也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次摩擦的摩擦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次摩擦的压入量为0.2?0.4 ;第二次摩擦的压入量为0.3?0.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摩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arctan (b/a),其中,a为液晶显示面板中隔垫物的行距,b为一个隔垫物的宽度。使第一次摩擦的摩擦方向与第二次摩擦的摩擦方向的倾角为一个较大值(大于预设值),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阴影部分SO的面积。 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第一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一次摩擦;按照第二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二次摩擦;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为液晶分子在所述取向膜上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不同于第一摩擦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向膜摩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第一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一次摩擦; 按照第二摩擦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取向膜进行第二次摩擦; 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为液晶分子在所述取向膜上正确排列时的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二摩擦方向不同于第一摩擦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摩擦的摩擦强度大于第一次摩擦的摩擦强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摩擦的压入量为0.2?0.4 ;第二次摩擦的压入量为0.3?0.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摩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arctan(b/a),其中,a为液晶显示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鹏宋省勋李京鹏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