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清专利>正文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692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所述后行车的前端通过一插接装置与前行车连接。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承压横梁,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两端以向下方向上各设有两个插柱;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中部以向上方向上设置一立柱;在该立柱上设有一转筒,在该转筒外焊接一连接梁,该连接梁固定在所述前车架上方;在两个所述前车底梁后部的内侧各焊接一插管,所述插柱与插管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折叠构造,通过折叠式后行车插接在折叠式前行车的尾端,做到前行车带动后行车行走的两人用电动车。从而使使用者或行动不方便的人出游时可有陪护人员一同。通过插接设置,可随时单独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代步车,尤其涉及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各种电动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生活当中。但是有些电动 车是一体结构的,相对体积较大,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如要出去旅游,由于体积的原因,则 无法携带,从而给使用者或行动不方便的人的出游带来困扰。另外,由于老人有时诸事不 便,需要有人在身边随时陪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 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包括折 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其中, 所述前行车至少包括两个前车顶梁、两个前车底梁、两个前端柱和两个后端柱,所 述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通过X形折叠结构活动连接;一前端柱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 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另一前端柱套设一转筒,该转筒与同侧设置 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顶部连接一把手;两个所述 的后端柱分别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底部均连接一车轮;在两个 前端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其中,所述前行车至少包括两个前车顶梁、两个前车底梁、两个前端柱和两个后端柱,所述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通过X形折叠结构活动连接;一前端柱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另一前端柱套设一转筒,该转筒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顶部连接一把手;两个所述的后端柱分别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底部均连接一车轮;在两个前端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扭转件,两个扭转件通过一拉杆相互连接;所述前行车上还设置有电动装置和刹车装置;所述后行车至少包括包括前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 行车,其中, 所述前行车至少包括两个前车顶梁、两个前车底梁、两个前端柱和两个后端柱,所述前 车顶梁和前车底梁通过X形折叠结构活动连接;一前端柱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 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另一前端柱套设一转筒,该转筒与同侧设置的前 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顶部连接一把手;两个所述的后 端柱分别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底部均连接一车轮;在两个前端 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扭转件,两个扭转件通过一拉杆相互连接; 所述前行车上还设置有电动装置和刹车装置; 所述后行车至少包括包括前车架、折叠式后车架以及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折叠座椅; 所述后车架包括后车架支腿、折叠交汇架、后车轮支腿和后车架斜撑腿,所述折叠座椅 包括座板架和折叠椅腿;所述后车架支腿与所述前车架的后部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后车 架支腿的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所述后车轮支腿的一端固定有车轮,另一 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所述后车架斜撑腿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后车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清孙士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清孙士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