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7686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防脱钩装置,通过传感器单元内的接触开关感应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所述传感器单元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然后由操作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避免因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所导致的脱钩现象,相比现有技术中纯机械机构设计的防脱钩装置,控制精确,可靠性更高;且此时所述车厢已停止动作,所述垃圾车的卸车过程将无法继续进行,操作员将了解到故障的发生,进而起到提醒操作员的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钩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一体化
,尤其涉及一种防脱钩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车的车厢由于装卸需要,经常处于举升和下降的状态。在垃圾车的装卸过程 中,有可能会出现车厢举升后却不能正常脱离副车架,从而使副车架被车厢带离正常位置 后脱钩,导致副车架下坠打到车架的事故,因此需要为垃圾车安装防脱钩装置以避免此类 事故发生。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脱钩装置都是基于机械机构的设计,有可能会出现机械 结构的不可靠性,控制不精确,同时不能提醒操作员故障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可靠性低且不能 提醒操作员故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防脱钩装置,应用于垃圾车,连接与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包括: 通过内部的接近开关感应所述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 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传 感器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的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与所 述传感器单元并联。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单元还为: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车厢处于举升状态时, 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传感器单元。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还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脱离所述副车 架的操作单元。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感应所述车厢的位置信息的第一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正极与所述电池 正极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负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感应所述副车架的位置信息的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正极与所述电 池正极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负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正极与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线圈; 与所述第一线圈并联连接的第二线圈; 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三线圈; 连接于所述第三线圈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之间的第四线圈; 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连接点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 端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控制自卸锁油缸回油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 连;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线圈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 控制所述自卸锁油缸出油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 相连; 控制主油缸出油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所 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串联的所述第二线圈的常开触点及所述第四线圈的常开触 点,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 -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连的电机接触器; 控制所述车厢执行下降动作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常开输入端与所述电池 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常闭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及第四线圈的常开触点的连接点 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常闭输入端与常开输出端相连,两者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机接触器的 另一端相连; 控制所述主油缸入油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相 连; 控制所述车厢执行举升动作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常闭输出端与所述第四 电磁阀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常闭输入端与常开输出端相连,两者的连接点与所述 第二开关的常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常开输入端通过并联的所述第三线圈的常开 触点及第四线圈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电机接触器并联连接的警示蜂鸣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的防脱钩装置,通过传感器单元内 的接触开关感应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 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所述传感器单元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然后由操 作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避免因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 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所导致的脱钩现象,相比现有技术中纯机械机构设计的防脱钩 装置,控制精确,可靠性更高;且此时所述车厢已停止动作,所述垃圾车的卸车过程将无法 继续进行,操作员将了解到故障的发生,进而起到提醒操作员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防脱钩装置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防脱钩装置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防脱钩装置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钩装置,应用于垃圾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可靠性低且 不能提醒操作员故障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防脱钩装置连接与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所述防脱钩装 置包括:并联的传感器单元101与操作单元102 ;其中:传感器单元101包括接近开关。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传感器单元101通过其内部的所述接近开关感应所述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 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 时,传感器单元10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由操作单元102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 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 本实施例公开的防脱钩装置,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 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能够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避免因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 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所导致的脱钩现象,相比现有技术中纯机械机构设计的防脱 钩装置,控制精确,可靠性更高;且此时所述车厢已停止动作,所述垃圾车的卸车过程将无 法继续进行,操作员将了解到故障的发生,进而起到提醒操作员的作用。 优选的,传感器单元101还为: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车厢处于举升状态时, 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传感器单元101。 优选的,操作单元102还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脱离所述副车 架的操作单元102。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传感器单元101通过其内部的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车厢处于举升状态时,输 出第二控制信号;操作单元102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脱离所述副车架;传 感器单元101通过其内部的所述接近开关感应所述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 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传感器单元101输出第一控 制信号;由操作单元102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 停止动作。 本实施例内其余的特征及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脱钩装置,应用于垃圾车,连接与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包括传感器单元、操作单元,其中,传感器单元包括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并联; 通过内部的接近开关感应所述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传感器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的操作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脱钩装置,应用于垃圾车,连接与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包括传感器单元、操 作单元,其中,传感器单元包括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并联; 通过内部的接近开关感应所述垃圾车的车厢及副车架的位置信息,当所述接近开关感 应到所述副车架无法正常脱离所述车厢而被带离正常位置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传感器 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停止动作的操作单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还为:当所述接近 开关感应到所述车厢处于举升状态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传感器单元。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还为:根据所述第二 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车厢脱离所述副车架的操作单元。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感应所述车厢的位置信息的第一接触开关,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正极与所述电池正极 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负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感应所述副车架的位置信息的第二接触开关,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正极与所述电池正 极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负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正极与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线圈; 与所述第一线圈并联连接的第二线圈; 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三线圈; 连接于所述第三线圈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之间的第四线圈; 一端与所述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连接点相连的第一开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捷蔡奔梁华赖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