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振宇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879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电动车中驱动电机占用空间较大等技术问题。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电动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和连接前车轮和后车轮的车身结构,本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车轮的中心处且能够驱动后车轮旋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与定子固连且将定子包裹的壳体,转子与后护板固定连接,壳体与后车轮之间通过辐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驱动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车是现代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电动车相比汽车具有灵活、占用路面面积小 等优点,在越来越拥挤的交通环境中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相比自行车而言,具有无需人力 驱动等优势,是人们代步的重要工具。 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是全社会的重要话题,在许多地区,学生无法具有乘坐校车 的条件,现设计一种安全性极高的电动车,可用于学生使用,安全性能较高,可适合许多地 区学生上学和放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 动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驱动电机占用的空间,提高驱动效率。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电动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和连接前车轮和后车轮 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本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车轮的中心处且能够驱动后车轮旋转 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与定子固连且将定子包裹的壳体,所述转子与 后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后车轮之间通过辐条相连。 本驱动结构采用转子固定,定子转动的方式,驱动力得到提高,后车轮与驱动电机 的壳体之间通过辐条相连,不但是驱动电机占用空间小,而且驱动电机直接驱动后车轮旋 转,避免了传统电动车通过传动结构驱动车轮旋转的方式中,能量的损耗和浪费。 在上述的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中,所述壳体上周向均匀设置有散热孔。电动车 在运行过程中,气流通过散热孔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避免驱动电机过热,在下雨天气,部 分雨水能够进入到壳体与定子之间,对驱动电机进行冷却。 在上述的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中,所述转子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一支撑轴,所 述支撑轴与后护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与定子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本驱动电机采用全封 闭式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驱动电机内进入尘土等杂物,对驱动电机进行保护,提高本电动 车的使用寿命,与驱动电机相连的蓄电池设置在车身结构中的座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驱动电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驱动电机内进入尘土等杂物,对 驱动电机进行保护,提高本电动车的使用寿命,与驱动电机相连的蓄电池设置在车身结构 中的座板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动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电动车的车身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去除车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驱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电机的剖视图。 图6是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制动系统中缓冲油缸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中,11、前车轮;12、后车轮;13、前护板;14、后护板;15、座板;16、脚板;17、车 门;21、避让孔;22、踏板;23、定位轮;3、驱动电机;31、转子;32、定子;33、壳体;34、辐条; 35、散热孔;36、支撑轴;41、制动盘;42、支撑架;43、连杆一;44、连杆二;45、连杆三;46、连 杆四;47、支撑杆;48、滑槽;51、销钉一;52、销钉二;53、销钉三;54、销钉四;55、延长杆; 56、凸轮一;57、凸轮二;58、复位弹簧;6、缓冲油缸;61、缸体;62、缓冲腔一;63、缓冲腔二; 64、活塞;65、拉索一;66、拉索二;67、溢流孔;68、缓冲弹簧;69、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学生用的电动车包括前车轮11、后车轮12和连接前车轮 11和后车轮12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车轮12的直径为前车轮11的直径的三倍,车身 结构包括与前车轮11相连的前护板13和后车轮12相连的后护板14,前护板13和后护板 14之间具有一座板15,座板15的下端的两侧具有两块水平设置的脚板16,脚板16的两外 侧设置有与脚板16垂直的车门17,车门17的前侧铰接在前护板13上,脚板16上开设有一 避让孔21,脚板16上铰接有位于避让孔21处的踏板22,踏板22的下表面具有能够贴靠在 地面上的定位轮23 ;后车轮12的中心处设置有能够驱动后车轮12旋转的电驱动结构,后 车轮12与踏板22之间设置有制动系统。 本学生用的电动车采用后车轮12直径远远大于前车轮11直径的结构,后车轮 12和设置在后车轮12上的驱动结构具有较大质量,能够提高本电动车的平稳性,同时,后 车轮12对驾驶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出现追尾等意外情况时,本电动车不容易出现前 翻;本电动车具有能够保护驾驶员腿部的车门17,在电动车受到侧部撞击时,不会对驾驶 员的腿部造成伤害,驾驶员可以通过脚踩踏板22,使两个定位轮23能够接触地面,从而在 停车时,电动车不会倾斜或侧倒。 如图4和图5所示,电驱动结构包括一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包括转子31、定子 32和与定子32固连且将定子32包裹的壳体33,转子31与后护板14固定连接,壳体33与 后车轮12之间通过辐条34相连。本驱动结构采用转子31固定,定子32转动的方式,驱动 力得到提高,后车轮12与驱动电机3的壳体33之间通过辐条34相连,不但是驱动电机3占 用空间小,而且驱动电机3直接驱动后车轮12旋转,避免了传统电动车通过传动结构驱动 车轮旋转的方式中,能量的损耗和浪费,壳体33上周向均匀设置有散热孔35,电动车在运 行过程中,气流通过散热孔35对驱动电机3进行散热,避免驱动电机3过热,在下雨天气, 部分雨水能够进入到壳体33与定子32之间,对驱动电机3进行冷却,转子31的中心处固 定设置有一支撑轴36,支撑轴36与后护板14固定连接,支撑轴36与定子32之间通过轴承 相连,本驱动电机3采用全封闭式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驱动电机3内进入尘土等杂物,对 驱动电机3进行保护,提高本电动车的使用寿命,与驱动电机3相连的蓄电池设置在车身结 构中的座板15内。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制动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33-端面上的制动盘41, 支撑轴36穿过制动盘41的中心,制动盘41内设置有一棱形的支撑架42,支撑架42包括等 长的连杆一 43和连杆二44、连杆三45和连杆四46,连杆一 43、连杆二44连杆三45和连杆 四46依次首尾相连且铰接,支撑轴36上固定设置有两根处于同一直线上的支撑杆47,支撑 杆47上开设有滑槽48,连杆一 43和连杆四46之间通过一销钉一 51铰接,连杆二44和连 杆三45之间通过一销钉三53铰接,销钉一 51和销钉三53滑动连接在滑槽48内,连杆一 43和连杆二44之间通过销钉二52铰接,连杆三45和连杆四46之间通过销钉四54铰接, 销钉一 51和销钉三53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一延长杆55,延长杆55上设置有能够低靠在制动 盘41外侧壁上的凸轮一 56,销钉二52和销钉四54上均固定设置有能够低靠在制动盘41 内侧壁上的凸轮二57,销钉四54与踏板22之间设置有一个当踏板22绕铰接点摆动时带动 销钉四54向制动盘41外侧运动的牵引结构,在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电动车包括前车轮(11)、后车轮(12)和连接前车轮(11)和后车轮(12)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本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车轮(12)的中心处且能够驱动后车轮(12)旋转的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包括转子(31)、定子(32)和与定子(32)固连且将定子(32)包裹的壳体(33),所述转子(31)与后护板(14)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3)与后车轮(12)之间通过辐条(3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车上的电驱动结构,电动车包括前车轮(11)、后车轮(12)和连接前车轮 (11)和后车轮(12)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本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后车轮(12)的中心处 且能够驱动后车轮(12 )旋转的驱动电机(3 ),所述驱动电机(3 )包括转子(31 )、定子(32 )和 与定子(32)固连且将定子(32)包裹的壳体(33),所述转子(31)与后护板(14)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振宇陈文熙洪振宇潘悦徐博强
申请(专利权)人:尹振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