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460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12:43
一种电动车的结构,至少包括车架、后避震器、后轮框架及后轮;车架的水平管部后端向车体后方另延设有后车架,后车架具有后避震器连结部;后轮框架设有连结部、后轮接设部及枢接部;后避震器一端连接于车架的后车架的后避震器连结部,另一端连接于后轮框架的连结部上;后轮框架的枢接部与车架的后车架连接;后轮设有轮毂马达,且后轮接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上,后轮的轮毂马达设有固定轴,后轮藉由固定螺栓与固定轴连结,固定轴朝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的方向侧延设有固定部,固定轴的固定部穿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后以固定螺帽来螺设于固定轴的固定部上,令后轮被固定于后轮框架上,令后轮的轮距的宽度的提升不再被后轮框架所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的结构
本 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动车的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能提升后轮的轮距宽度的自由度,进而能提升电动车的行车安全性的电动车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1,请参阅图1、2所示,至少包括有车架11、后避震器12、后轮框架13、后轮14 ;该车架11,前方枢设有转向把手111,该转向把手111的下方接设有头管112,该头管112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113,该前避震器113固设有前轮114,该车架11后端设有朝车体后方延设有后避震器12 ;该后避震器12的后端设有后轮框架13 ;该后轮框架13为Π字型的框架,其二侧端分别设有后轮接设部131,该后轮接设部131可供后轮14枢设用;该后轮14为设有轮毂马达141,该后轮14藉由电池B的电力来令轮毂马达141作动,进而使电动车I行进。另请配合图2、3参阅,该后轮14包括有双轮式后轮14a及单轮式后轮14b 二种,不论是双轮式后轮14a或单轮式后轮14b的后轮14,其是以一固定轴15穿设于后轮14后,该固定轴15之二端再嵌设于后轮框架13的后轮接设部131上,并以一固定螺帽151螺设于固定轴15之二端,藉此来令后轮14得以固定于后轮框架13上。现有之电动车I藉由上述方式固然可令后轮14稳固的固定于后轮框架13上,但如图2、3所示般,现有的电动车I的后轮14是被架设于后轮框架13所界定的内侧空间内,亦即该后轮14的外侧是介设有后轮框架13,因此该后轮14的轮距宽度会受到后轮框架13的限制,且后轮框架13占据该电动车I后部的横向宽度,而不利于该电动车I的行车;另、如众所周知,轮距越宽对于行车时车辆的稳定性就越加的稳定,是以现有电动车I藉由上述方式来将后轮14固定于后轮框架13上,会造成后轮14轮距宽度的自由度受到严重的限制。有鉴于现有的电动车I的后轮14固定于后轮框架13的结构具有上述的缺失。因此,要如何开发出可增进后轮14轮距宽度自由化的后轮14与后轮框架13的连结结构,实为目前车辆制造业者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是在于克服现有电动车后轮轮距宽度受到后轮框架的限制,而无法提升后轮轮距宽度自由化来增进行车安全的缺失。为此,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结构,至少包括有车架、后避震器、后轮框架及后轮;该车架的水平管部后端向车体后方另延设有一后车架,该后车架具有后避震器连结部;该后轮框架设有连结部、后轮接设部及枢接部;该后避震器一端连接于车架的后车架的后避震器连结部,另一端连接于该后轮框架的连结部上;该后轮框架的枢接部是与车架的后车架连接;该后轮设有轮毂马达,且该后轮是接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上,其中,该后轮的轮毂马达设有一固定轴,该后轮是藉由固定螺栓来与固定轴连结,该固定轴朝该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的方向侧延设有固定部,该固定轴的固定部是穿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后以固定螺帽来螺设于固定轴的固定部上,藉此来令后轮被稳固的固定于该后轮框架上,藉此来令该后轮的轮距的宽度的提升不再被后轮框架所限制,而能提升后轮的轮距宽度的自由度,进而能提升电动车的行车安全性。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与枢接部之间连接有支撑臂。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为只有单一支撑臂的单臂式后轮框架,且后轮为单轮式后轮。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为具有二支支撑臂的框架,且后轮为双轮式后轮。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设有刹车组,且该刹车组是位于后轮与支撑臂之间。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的轮框的轴孔设防尘盖。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固定轴于后轮的内轴承上设有C形扣环。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接设部设有穿孔。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固定轴于后轮的外轴承上设有C形扣环。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单臂式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设有连结座,该连结座设有复数个螺固孔,另该后轮的刹车组设有复数个锁固孔,藉由螺丝穿设于螺固孔来螺设于锁固孔上。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电动车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现有电动车双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立体图。图3是现有电动车单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动车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动车双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动车双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部分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动车单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的另一实施例。、I电动车I I车架 I I I转向把手 I I 2头管I I 3前避震器I I 4前轮 I 2后避震器 I 3后轮框架I 3 I后轮接设部I 4后轮 I 4 a双轮式后轮 I 4 b单轮式后轮 I 4 I轮毂马达 I 5固定轴15 1固定螺帽 2电动车 3车架3 I转向把手3 2头管 3 3前避震器3 4前轮 35水平管部3 6上升管部3 6 I容室 3 6 2座垫 3 7后车架3 7 I后避震器连结部 4后避震器 5后轮框架5 a单臂式后轮框架 5 I连结部5 2后轮接设部5 2 I穿孔 5 3枢接部 5 4支撑臂 55连结座5 5 I螺固孔 6后轮 6 a双轮式后轮 6 b单轮式后轮 6I轮毂马达6 2内轴承 6 3轮框 6 3 I轴孔 6 4防尘盖 6 5外轴承 6 6刹车组6 6 I锁固孔 7外壳7 1脚踏部 8固定轴8 I固定螺栓8 2固定螺帽 8 a固定部 B电池S螺丝CC形扣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首先,请先参阅图4、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2,至少包括有车架3、后避震器4、后轮框架5、后轮6及外壳7 ;该车架3,前方枢设有转向把手31,该转向把手31的下方接设有头管32,该头管32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33,该前避震器33固设有前轮34,该头管32是被外壳7所包覆,该车架3由头管32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供脚踏部71设置的水平管部35,该水平管部35后端向车体后方另延设有一后车架37,该后车架37朝后轮框架5方向设有后避震器连结部371,该后避震器连结部371可供后避震器4连结用;另该后车架37向上延设有二上升管部36,该二上升管部36之间设有可供电池B容置的容室361,该容室361的上方设有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362 ;该后避震器4 一端是连接于后车架37的后避震器连结部371上,该后避震器4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后轮框架5的连结部51上,藉由后避震器4的设置可消弭来自后轮6的震动,以增进行车时的舒适性;该后轮框架5设有连结部51、后轮接设部52及枢接部53,该后轮接设部52与枢接部53藉由支撑臂54来连接,该连结部51是供后避震器4连结用,该枢接部53是供后车架37连接用,该后轮接设部52具有穿孔521,藉此该后轮接设部52可供后轮6固设用。该后轮6是设有轮毂马达61,该轮毂马达61设有固定轴8,该固定轴8朝后轮框架5的后轮接设部52的方向侧延设有固定部8a,该后轮6是藉由电池B的电力来令轮毂马达61作动,进而使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2行进。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请参阅图5、6所示,图式中是以双轮式后轮6a(即具有二支支撑臂54)来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电动车2的后轮6轮式后轮6a)与后轮框架5的连结方式,该双轮式后轮6a各自以固定轴8穿设于后轮6的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的结构,至少包括有车架、后避震器、后轮框架及后轮;该车架的水平管部后端向车体后方另延设有一后车架,该后车架具有后避震器连结部;该后轮框架设有连结部、后轮接设部及枢接部;该后避震器一端连接于车架的后车架的后避震器连结部,另一端连接于该后轮框架的连结部上;该后轮框架的枢接部是与车架的后车架连接;该后轮设有轮毂马达,且该后轮是接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上,其特征在于该后轮的轮毂马达设有一固定轴,该后轮是藉由固定螺栓来与固定轴连结,该固定轴朝该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的方向侧延设有固定部,该固定轴的固定部是穿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后以固定螺帽来螺设于固定轴的固定部上,藉此来令后轮被稳固的固定于该后轮框架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与枢接部之间连接有支撑臂。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