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5741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稠油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预测方法。包括取模型稠油进行蒸馏,获得沸点在不同温度段的多个拟组分;将多个拟组分分别进行燃烧实验,分别获得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稠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待预测稠油样品中的拟组分与模型稠油中多个拟组分的对应关系,并获得各拟组分在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利用预测模型,以各拟组分在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作为权重,获得各拟组分的活化能的加权平均值,进而获得待预测稠油样品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便捷地对来自不同油藏的稠油在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变化进行准确预测,且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油气开采

技术介绍
在目前常规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形势下,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已经 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产量逐渐增加。稠油是浙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和密度较大的 原油,又称重油,属于非常规石油资源。 稠油油藏需要采用热力开采技术,通过加热地下油藏使稠油降粘而进行开采,主 体开采技术有注蒸汽技术和火烧油层技术两大类。 注蒸汽技术为将在地面蒸汽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注入油藏中而使稠油降粘,但蒸 汽在注入过程中沿程热损失较大,因此能耗大,效率低。 火烧油层技术又称为地下燃烧或层内燃烧,亦称为火驱开采法,是一种在油层内 部产生热量的热力采油技术。火烧油层就是在地层条件下,以热解反应过程中沉淀在矿物 基质表面上的类焦炭物为燃料,以注入空气中的氧气为助燃剂,在储层中人为地创造一个 能使稠油氧化燃烧放热的条件,在不断注入热空气的条件下,油层就会燃烧(或称为火 烧),形成移动燃烧带(又称火线)。火线前方的稠油发生受热降粘、蒸馏(物理作用), 甚至裂解(化学反应),蒸馏得到的轻质油、汽及燃烧产生的烟道气驱向前方,而残留下来 未被蒸馏的重质成分在高温下产生裂解,最后的裂解产物焦炭作为燃料(约占稠油地质储 量的10-15% ),以维持油层继续向前燃烧。在高温下,油层内的束缚水及燃烧生成的水变 成水蒸汽,携带大量热量传递给前方油层,从而形成一个多种驱动的复杂过程,把稠油驱向 生产井,有效提高稠油的采出程度。火烧油层技术的驱油效率高,一般大于80%,采收率高, 一般达50-80%,油藏适应范围广,对油藏埋深及井网的要求不十分严格,因此,火烧油层方 式在稠油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项更具潜力的开发方式。 通常,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能否实施动态跟踪调整是火烧驱油成败的关键。一般需 建立火驱数值模型以便实现火烧油层过程中的动态跟踪,例如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如CMG 软件等,进行开发方案设计及结果预测。该过程需引入相关参数,其中稠油燃烧反应中的活 化能是关键参数之一。目前的测试中,为了运算方便,活化能等参数一般采用软件本身的固 定默认值,由于没有结合具体油藏特性,这样利于软件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往往差 异很大,难以实现针对不同具体稠油油藏条件下火烧过程的动态跟踪。另外,直接取待开采 油藏的稠油样品进行燃烧实验,测得活化能的变化,然而该方法在测定来自不同油藏稠油 的活化能时,每次都需要对稠油样品进行燃烧实验,耗时较长,成本较高,难以满足生产的 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便捷地对来自不同油藏 的稠油在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变化进行准确预测,且成本低廉。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 取模型稠油进行蒸馏,获得沸点在不同温度段的多个拟组分;将所述多个拟组分 分别进行燃烧实验,分别获得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 即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活化能变化的模型; 对待预测稠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的拟组分与所述模 型稠油中多个拟组分的对应关系,并获得各拟组分在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 量; 利用所述预测模型,以各拟组分在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作为权 重,获得各拟组分的活化能的加权平均值,进而获得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燃烧过程中的活 化能变化曲线。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将所述稠油进行实沸点蒸馏,收集沸点在以下11个温 度段的拟组分:初馏点 _130°C、130-200°C、200-230°C、230-260°C、260-330°C、330-360°C、 360-420°C、420-450°C、450-480°C、480-500°C 以及 500°C 以上。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对待预测稠油进行成分分析的方法为气相色谱法。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获得所述拟组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的方法 为: 在氧气条件下,将所述拟组分与40-60目砂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不同的升温 速率升温至550-650°C进行燃烧实验,并分别获取在相应的升温速率下,该拟组分在不同时 刻的温度和对应的转化率;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结合等量转化的Friedman方法,通过计算获得该拟组分燃 烧过程中的活化能的变化曲线。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燃烧实验是在80-200psi的压力下进行的。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转化率通过燃烧的产物C02或反应物中02的浓度变 化得到。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将所述各拟组分升温至600°C。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燃烧实验中,采用线性升温将所述拟组分升温。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升温速率为1_5°C /min。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所述燃烧实验中,空气流量为0. 5-1. 5L/min。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对来自不同油藏的稠油,无 需每次都进行燃烧实验,只要通过实沸点蒸馏或气相色谱,得到稠油不同沸点范围的拟组 分的百分含量,则能够便捷地对来自不同油藏的稠油在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变化进行准确 预测,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燃烧实验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420_450°C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2B为420_450°C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气体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3为待预测稠油样品的气相色谱谱图。 图4为直接燃烧稠油样品过程中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曲线。 图5为图4中的曲线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测的稠油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变化曲线 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许多不 同形式来体现,不应理解为限于本文陈述的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由于稠油组成的复杂性造成 了燃烧机理的复杂性以及反应方程的不确定性,本专利技术对模型稠油进行蒸馏并收集拟组分 以建立拟组分燃烧时活化能的变化模型,通过模型稠油拟组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待测稠 油的活化能进行预测。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活化能均指表观活化能。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拟组分燃烧过程中活化能变化的模型 A、收集模型稠油拟组分 将模型稠油样品进行蒸馏,收集各温度段下的馏分。例如,通过切割馏分,可收 集沸点在以下11个温度段的拟组分:初馏点-130°c、130-200°c、200-23(rc、230-26(rc、 260-330 °C、330-360 °C、360-420 °C、420-450 °C、450-480 °C、480-500 °C 以及 500 °C 以上。 B、模型稠油拟组分的燃烧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进行模型稠油拟组分的燃烧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 括燃烧池1、加热炉2、过滤系统3、气体分析仪4、气体流量计5、温度控制器6、数据采集和 处理设备7、供氧装置8和压力传感器9,其中,温度控制器6的热电偶插入加热炉2中用以 测量其中的温度;燃烧池1置于加热炉2中,且燃烧池1与压力传感器9连接以检测其中的 压力,燃烧池1的气体产物出口与过滤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稠油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预测方法,其包括:取模型稠油进行蒸馏,获得沸点在不同温度段的多个拟组分;将所述多个拟组分分别进行燃烧实验,分别获得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对待预测稠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的拟组分与所述模型稠油中多个拟组分的对应关系,并获得各拟组分在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利用所述预测模型,以各拟组分在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作为权重,获得各拟组分的活化能的加权平均值,进而获得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稠油燃烧过程中活化能的预测方法,其包括: 取模型稠油进行蒸馏,获得沸点在不同温度段的多个拟组分;将所述多个拟组分分别 进行燃烧实验,分别获得各拟组分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变化曲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 对待预测稠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的拟组分与所述模型稠 油中多个拟组分的对应关系,并获得各拟组分在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 利用所述预测模型,以各拟组分在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中所占的百分含量作为权重, 获得各拟组分的活化能的加权平均值,进而获得所述待预测稠油样品燃烧过程中的活化能 变化曲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将所述稠油进行实沸点蒸馏,收集沸点在以 下 11 个温度段的拟组分:初馏点-130°c、130-200°c、200-23(rc、230-26(rc、260-33(rc、 330-360°C、360-420°C、420-450°C、450-480°C、480-500°C 以及 500°C 以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对待预测稠油进行成分分析的方法为气相 色谱法。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仁保高珊珊张学鲁罗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