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3811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中,加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原料,除氧充氮置换保护,开启外循环泵进行高速循环喷雾,控制反应温度为0‑60℃,将液碱原料喷雾进入反应器中,同时慢慢加入一氯甲烷原料,实现三者的充分混合反应等步骤,由于本体系属于动力学控制体系,而副反应又得到了足够的抑制,进一步根据副反应活化能高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低温法进行动力学反应控制,抑制了一氯甲烷的水解反应,更抑制了烯丙基异构化反应,因此使得反应体系的选择性更高,最终得到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产品色泽小于30,封端率大于9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烷基封端聚醚作为特种结构和性能的聚醚在合成润滑油、日用化工和化纤油剂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聚醚分子链中羟基全部被烷基取代的烷基封端聚醚与分子链中含有羟基的聚醚相比,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利用烷基封端聚醚良好的耐热性,可作为性能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化纤高速纺丝的油剂中,也可作为添加剂用于耐高温的润滑油或导热油中。利用其对强碱的稳定性,可用于强碱性的洗涤剂配方中。制造烷基封端聚醚的方法,其中以卤代烷为烷基化试剂的Williamson(威廉姆森)法因其反应活性高而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日本专利公开特许昭48-22198、特许昭54-32598和特许昭51-203500中揭示,是以甲醇钠、金属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作碱金属化试剂。以上合成方法由于反应体系中碱性过强,因此合成得到的烷基封端聚醚封端率低,产品色深,副产物多。专利US5,847,229提出,采用两步法,即先将固体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与含有羟基的聚醚充分反应生成相应的醇盐,然后醇盐与硫酸二甲酯进行反应,可比以往的方法较大幅度地提高封端聚醚的收率。但是,由于副反应的存在,包括专利US5,847,229在内的已有方法,用于封端的原料(如硫酸二甲酯)使用量为理论量的200%以上,封端效率才能达到90%以上。烯丙醇聚醚,是烯丙醇与环氧乙烷的加成聚合物,无毒、无刺激性,化学性质稳定。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带有活性基团,能与活泼氢或双键反应,可用于改性硅油接枝,高分子材料分散剂。单甲基单烯丙基封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是将原有烯丙醇聚醚分子结构末端羟基中的活泼氢被甲基取代,消除了羟基与硅氢键的反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该产品是一类优异的硅油改性剂,改性后的硅油可用作发泡匀泡剂、密封胶粘剂、消泡剂等。这类产品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对硅油进行改性后可用作高性能密封胶、流平剂、高效消泡剂、软泡匀泡剂、硬泡匀泡剂、护发调理剂、润湿剂、农药增效剂。在功能性发泡聚氨酯材料、高性能密封胶、日用化工、农药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专利CN101497560报道了在反应釜中加入烯丙醇无规聚醚(EO/PO=55/45,羟值为36),首先加入甲醇钠甲醇溶液在温度90-95℃,抽真空条件下反应1.0小时,然后降温至40-60℃进一步和硫酸二甲酯进行封端反应7.0小时后,加入洗涤水,在40-50℃搅拌30分钟,然后静置分层,移去水相,用碱中和,最后经精制吸附制得一端基为烯丙基、另一端基为甲基的烯丙醇无规聚醚1500产品。该工艺中硫酸二甲酯毒性太大,不利于工业应用。中国专利201010254309.5公开了一种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烯丙基醚的合成方法,以甲氧基聚乙二醇和甲基氯丙烯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存在下,甲氧基聚乙二醇与甲基氯丙烯缩合而制得。该工艺原料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化。尹艳红等人(精细化工,2002年8月,19卷增刊,《醚化封端聚醚的技术进展》)报道了封端后的聚醚不但保持原有的单烷基聚醚化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良好特性,如低毒、对人体刺激性低微、可生物降解、优良的去污性能、复配性好、产品具有灵活可调的HLB值等,而且由于原先的单烷基聚醚化合物末端羟基上的活泼氢被疏水的烷基取代,提高了整个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具备很多单烷基聚醚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如泡沫低、亲油性强、酸碱稳定性增强、乳化能力好、流动点低、黏温变化小、氧化稳定性、耐热性、抗结焦性较好、有较低的黏度和密度。将端羟基不饱和聚醚在酸性条件下和酸酐进行酯化封端或在碱性条件下与卤代烃进行醚化封端反应,可以制备封端聚醚。酯化封端由于酯键的不稳定,易发生水解,在生产、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仍不能避免交联等副反应的发生。而采用醚化封端可以避免以上副反应的发生。醚化封端工艺方法简单,封端剂便宜易得。一般的醚化反应需2步进行,如以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MMC)合成烯丙基聚醚,采用一步法合成较高封端率的封端聚醚。该工艺封端率不高。专利CN102250332公开了一种甲基封端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方法,是以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和一氯甲烷为原料,首先反应制得甲基烯丙氧基聚乙二醇盐,再通入一氯甲烷进行缩合反应,反应后除去生成的盐。该合成方法采用了固体碱作为反应原料,反应中传质困难,产品色泽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中,加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原料,除氧充氮置换保护,开启外循环泵进行高速循环喷雾;2)控制反应温度为0-60℃,将液碱原料喷雾进入反应器中,同时慢慢加入一氯甲烷原料,实现三者的充分混合反应,加料喷雾时间为2-36小时,加料结束之后,继续保温循环喷雾反应2-12小时后,反应结束;3)反应结束后,以50%的磷酸中和后,经过减压蒸馏过滤的后处理工艺,制备得到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产品。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中的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SauterMeanDiameter)在10–300μm范围内。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原料,分子量为150-600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一氯甲烷和碱的摩尔比例为1:1.01-2.00:1.01-2.0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碱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水溶液,其质量浓度为10-5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反应温度优选为10-4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得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还要进行产物精制,首先减压蒸馏除去体系中的低沸点物质,然后经过过滤得到精制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产品。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产品色泽小于30,封端率大于9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磷酸为50%的磷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独特的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替代了传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通过将烯丙醇聚醚和液碱原料在反应器上部喷雾混合,它们形成了大量极小的液滴颗粒,与此同时一氯甲烷作为气体在反应器上部可以与这些小液滴迅速发生接触。喷雾的小液滴粒径极小,从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与气相中的一氯甲烷迅速接触,并迅速吸收进入小液滴,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反应体系中各个反应物种间的传质过程,根据测试,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的传质速率比传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传质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极大的促进了反应器中各个反应物种间的传质,从而使得反应可以处于动力学控制。由于新型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的使用,本反应体系中无需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反应体系中的快速传质过程极大提升了反应效率,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液滴中的快速传质也保证了各个小液滴内容浓度的均一性,比搅拌釜中浓度分布均匀性有了极大提升,这进一步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2、本专利技术在反应中,将液碱和一氯甲烷两种原料采用不断加入反应器的方式与烯丙醇聚醚发生反应。一方面,传统釜式反应器中,使用的醇钠、醇钾或者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为一次性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中,加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原料,除氧充氮置换保护,开启外循环泵进行高速循环喷雾;2)控制反应温度为0‑60℃,将液碱原料喷雾进入反应器中,同时慢慢加入一氯甲烷原料,实现三者的充分混合反应,加料喷雾时间为2‑36小时,加料结束之后,继续保温循环喷雾反应2‑12小时后,反应结束;3)反应结束后,以磷酸中和后,经过减压蒸馏过滤的后处理工艺,制备得到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中,加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原料,除氧充氮置换保护,开启外循环泵进行高速循环喷雾;2)控制反应温度为0-60℃,将液碱原料喷雾进入反应器中,同时慢慢加入一氯甲烷原料,实现三者的充分混合反应,加料喷雾时间为2-36小时,加料结束之后,继续保温循环喷雾反应2-12小时后,反应结束;3)反应结束后,以磷酸中和后,经过减压蒸馏过滤的后处理工艺,制备得到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喷雾式反应器中的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SauterMeanDiameter)在10–300μm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原料,分子量为150-600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甲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一氯甲烷和碱的摩尔比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张治国索艳格杨振施旭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润禾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