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071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铰链于该车身以形成行李箱的箱盖(2),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在所述行李箱内可释放地连接在所述车身和箱盖(2)之间的连接件(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车辆的车辆行李箱中设置连接件(3),以实现在该车辆行李箱中装运大件货物时,能够调节该车辆行李箱的开度。装上大件货物后,该连接件(3)能够使箱盖(2)和车身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对恒定,从而防止箱盖(2)任意摇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行李箱是装载物品的空间,通常包括行李箱盖以及车身地板钣金件。通常情 况下,车辆行李箱位于车辆的后部,俗称后备箱。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使用车辆行李箱装运大件货物的情况,如大箱子、自行 车等。由于行李箱的空间有限,因此通常只能将货物的大部分置于行李箱内,少部分暴露于 行李箱外,以至于无法关闭行李箱盖,严重影响后视野,且在路况较差时,车辆颠簸会导致 行李箱盖急剧盖紧和弹起,易压坏货物或损坏行李箱铰链。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 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车辆,以能够随着车辆行李箱中所装货物的形状和体积调节 箱盖的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能够随着车辆行李箱中所装货物的形 状和体积调节箱盖的开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包括车身和铰接于该车身以形成行李箱 的箱盖,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在所述行李箱内可释放地连接在所述车身和箱盖之间的 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箱盖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一者的刚性 杆,所述车辆包括设置于所述箱盖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另一者的锁紧部,所述刚性 杆的端部可释放地接合于所述锁紧部。 优选地,所述锁紧部为多个,该多个所述锁紧部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优选地,所述刚性杆的长度为可调节的。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端可释放地连接于所述箱盖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 中一者且另一端通过卷轴器连接于所述箱盖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另一者的柔性件。 优选地,该车辆还包括可释放的锁紧装置,所述柔性件的所述一端通过该锁紧装 置连接于所述箱盖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一者。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件的所述一端上的第一锁紧件和设置 在所述箱盖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与所述柔性件的所述一端接合的一者上的第二锁 紧件,该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可释放地接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件为锁舌,所述第二锁紧件为与所述锁舌可释放地接合的 锁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车辆的车辆行李箱中设置连接件,以实现在该车辆行李 箱中装运大件货物时,能够调节该车辆行李箱的开度。装上大件货物后,该连接件能够使箱 盖和车身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对恒定,从而防止箱盖任意摇摆。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刚性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圆圈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柔性件 2箱盖 3连接件 4锁紧装置 41第一锁紧件 42第二锁紧件 5卷轴器 6刚性杆 7锁紧部 8第一螺旋件 9第二螺旋件 10第三螺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铰接于该车身以形成行李箱的箱盖2,其 中,行李箱还包括在行李箱内可释放地连接在车身和箱盖2之间的连接件3。 该车辆车身与箱盖2铰接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车辆,例如两厢车、三厢车或者面 包车。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可释放地连接在车身和箱盖2之间,比如连接件3的端部可 以设置挂钩和钩环中的一者,在车辆行李箱中与该端部接合的位置处设置挂钩和钩环中的 另一者;再例如,在连接件3的端部设置螺孔,使用螺栓将该端部连接在车辆行李箱中的匹 配位置。在下文中对可释放地连接有更加详细地描述。将该连接件3设置在行李箱内部, 可以在打开箱盖2时,使连接件3绕开箱盖2的干涉,从而可以使连接件3与大件货物直接 接触,使大件货物、箱盖2以及车身之间的接触更加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车辆的车辆行李箱中设置连接件3,如图1和图3所示,以 实现在该车辆行李箱中装运大件货物时,能够调节该车辆行李箱的开度。装上大件货物后, 该连接件3能够使箱盖2和车身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对恒定,从而防止箱盖2任意摇摆。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连接件3包括铰接于箱盖2内表面和行李箱底面 中一者的刚性杆6,车辆包括设置于箱盖2内表面和行李箱底面中另一者的锁紧部7,刚性 杆6的端部可释放地接合于锁紧部7。 刚性件6可以一端铰接于箱盖2内表面,另一端通过锁紧部7连接于行李箱底面; 也可以一端铰接于行李箱底面,另一端通过锁紧部7连接于箱盖2内表面。现仅对一种连 接形式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刚性杆6 -端铰接于箱盖2内表面,另一端通过锁紧部7连 接于行李箱底面,该锁紧部7可以通过紧固件将该刚性杆6固定在该行李箱底面上。 当行李箱中需要装入大件货物而使该箱盖2无法闭合时,可以将该刚性杆6如图 1所示地连接于箱盖2和车身之间。该刚性杆6可以支撑箱盖2,使该箱盖2与车身之间的 角度保持恒定,从而防止箱盖2绕铰链摆动。当需要卸载该大件货物时,将锁紧部7的紧固 件拆卸,然后将该刚性杆6绕箱盖2上的铰链旋转,即可将该刚性杆6收起,从而可以将该 大件货物搬离并将该箱盖2闭合。 为了能够使不同体积、形状的货物装入该行李箱时,该行李箱均能实现闭合,优选 地,锁紧部7为多个,该多个锁紧部7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如图1所示,车辆行李箱 的底面上可以设置多个锁紧部7,可以根据装运货物的不同形状、体积,绕与箱盖2铰接的 铰链旋转该刚性杆6,找到能够使箱盖2与货物贴合的锁紧部7的位置,然后通过紧固件将 刚性杆6的该端部连接在该位置处即可。 为了能够扩大箱盖2的开度范围,优选地,刚性杆6的长度为可调节的。例如,如 图2所示,该刚性杆6可以包括多个套管,各套管之间通过螺旋连接。如第一螺旋件8、第二 螺旋件9以及第三螺旋件10。另外,长度可调的刚性杆6还可以包括具有导轨结构,通过定 位销定位的套管结构。除此,长度可调节的刚性杆6的结构还包括多种形式,在此不逐一列 举。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可以设置为柔性件1,优选地,连接件3包括一端可 释放地连接于箱盖2内表面和行李箱底面中一者且另一端通过卷轴器5连接于箱盖2内表 面和行李箱底面中另一者的柔性件1。 如图4所示,该柔性件1 一端可以通过卷轴器5连接于箱盖2的内表面上,该卷轴 器5可以固定在箱盖2的内表面上,另一端可释放地连接于行李箱底面上。该柔性件1卷 收于卷轴器5内部且其长度为可调的,当车辆行李箱中需要装运大件货物时,将该柔性件1 从卷轴器5中抽出适量长度,然后将另一端固定在行李箱底面上即可。该卷轴器5拉拽柔 性件1,迫使箱盖2紧密贴合在大件货物上,从而使箱盖2、大件货物和车身保持相对稳定的 贴合,避免了箱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铰接于该车身以形成行李箱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还包括在所述行李箱内可释放地连接在所述车身和箱盖(2)之间的连接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铰接于该车身以形成行李箱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 李箱还包括在所述行李箱内可释放地连接在所述车身和箱盖(2 )之间的连接件(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铰接于所述箱盖(2) 内表面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一者的刚性杆(6),所述车辆包括设置于所述箱盖(2)内表面 和所述行李箱底面中另一者的锁紧部(7),所述刚性杆(6)的端部可释放地接合于所述锁 紧部(7)。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7)为多个,该多个所述锁紧 部(7 )沿车辆长度方向依次排列。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杆(6)的长度为可调节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一端可释放地连接 于所述箱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