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8280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刚性优异并且耐冲击特性也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配混有聚烯烃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等)、聚酰胺树脂(例如尼龙11树脂等)和相容化剂(例如马来酸酐改性EPR、马来酸酐改性EBR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能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树脂相分离结构,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连续相和分散于连续相内的分散相,并且在分散相中进而具有微分散相,微分散相的平均直径为5~120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刚性优异并且耐冲击特性也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积极地研究通过将极性不同的树脂彼此混合而对树脂的特性进行改性的共混聚合物(包括聚合物合金)(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4)。特别是,对于汽车的内饰部件、外饰部件等领域,要求高的机械物性,因此必须兼顾耐冲击特性和刚性(弯曲弹性模量)。然而现状是,上述的共混聚合物中,耐冲击特性和刚性的各特性是相互折衷的关系,特别是存在由于产生耐冲击特性而刚性不足这样的相反的关系,因此还未能得到充分地满足耐冲击特性和刚性两种特性的共混聚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585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8780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9279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490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刚性优异并且耐冲击特性也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主旨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配混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相容化剂,前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能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树脂相分离结构,前述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连续相和分散于前述连续相内的分散相,并且在前述分散相中进而具有微分散相,前述微分散相的平均直径为5~1200nm。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主旨为:在权利要求1中,前述相容化剂为由乙烯或丙烯与碳原子数3~8的α-烯烃的聚合物构成的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或者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主旨为制造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其具备将混合树脂与聚烯烃树脂进行熔融混炼的混合工序,所述混合树脂由聚酰胺树脂和相容化剂熔融混炼而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配混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相容化剂,具有能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特定的树脂相分离结构,因此刚性优异并且耐冲击特性也优异。另外,相容化剂为由乙烯或丙烯与碳原子数3~8的α-烯烃的聚合物构成的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或者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优异的耐冲击特性和刚性。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得到刚性优异并且耐冲击特性也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树脂相分离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3为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4为用于说明比较例1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5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2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6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3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7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4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8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5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低倍率)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9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5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0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6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1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7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2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8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低倍率)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3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8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4为用于说明实施例19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5为用于说明实施例20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6为用于说明实施例21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低倍率)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图17为用于说明实施例21的在100W下进行了1分钟的氧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之后进行了锇涂敷处理的试样的利用FE-SEM观察到的树脂的相分离结构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此处所示的事项用于示意地说明例示的事项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最有效且不难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概念的特征的说明。从该点出发,意图并不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表示到在本专利技术根本的理解所需要的程度以上,而是通过与附图结合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方式实际上具体化到什么程度。[1]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配混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相容化剂热塑性树脂组合物。(1-1)关于各成分对于上述“聚烯烃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各种聚烯烃。可列举出例如: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等。另外,上述α-烯烃通常为碳原子数3~20的不饱和烃化合物,可列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3-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等。这些聚烯烃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即,聚烯烃树脂可以为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对于聚烯烃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获得的重均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10,000~500,000,更优选为100,000~450,000,进而优选为200,000~400,000。需要说明的是,该聚烯烃树脂与后述的相容化剂所包含的作为相容化剂的聚烯烃系成分,在对于聚酰胺树脂不具有亲和性且不具有能够与聚酰胺树脂反应的反应性基团方面是不同的。上述“聚酰胺树脂”为具有多个单体通过酰胺键(-NH-CO-)聚合而成的链状骨架的聚合物。作为构成聚酰胺树脂的单体,可列举出:氨基己酸、氨基十一烷酸、氨基十二烷酸、对氨基甲基苯甲酸等氨基酸、ε-己内酰胺、十一烷内酰胺、ω-月桂内酰胺等内酰胺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进一步,聚酰胺树脂也可以通过二胺与二羧酸的共聚而得到。该情况下,作为单体的二胺,可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配混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相容化剂,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能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树脂相分离结构,所述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连续相和分散于所述连续相内的分散相,并且在所述分散相中进而具有微分散相,所述微分散相的平均直径为5~1200n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2 JP 2011-282234;2012.12.21 JP 2012-28027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配混有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相容化剂,所述相容化剂为由乙烯或丙烯与碳原子数3~8的α-烯烃的聚合物构成的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或者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能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树脂相分离结构,所述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连续相和分散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头雅征河田顺平毛利诚渡边修加藤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