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312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5:03
一种包括靠背垫的车辆用座椅靠背,该车辆用座椅靠背在形成有就坐者的背倚靠面的上述靠背垫前表面部设有开口部,将以日本工业标准JISK7221-2:2006所述的方法为基准测量的、弯曲挠曲量在20mm以上且在20mm挠曲时的负荷为2N~100N的、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独立的棒状或板状的支承体在桥架在形成上述开口部且相对的缘部之间的方向上以单点支承或多点支承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或座椅骨架,或使该多个支承体与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一体成形,将具有使该多个支承体空开预定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形态的结构体作为靠背垫,并具有使该支承体能够向上述支承体的后方弯曲变形的空隙部,根据该车辆用座椅靠背,能够谋求轻型化,提高缓冲性,提高适合感,提高再循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座椅靠背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的轻型化,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富于再循环性、适合感且富于缓冲性为特征的车辆用座椅靠背。
技术介绍
通常,就车辆用座椅靠背而言,内包有金属制的座椅骨架、钢丝,并通常使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缓冲材料,然后利用表皮材料包覆整体而成。乘员的负荷主要通过使在座椅骨架、钢丝与表皮材料之间夹着的聚氨酯泡沫层向压缩方向挠曲来支承,缓冲性和适合性主要通过聚氨酯泡沫层向压缩方向挠曲时的反作用力、恢复力以及挠曲而获得。另外,作为涉及车辆用座椅靠背的轻型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这样一种技术:座椅骨架呈框状,且座椅骨架的截面呈山形,并且,在座椅骨架的框状的内周侧形成上述山形的一侧且具有与就坐者相对的倾斜面,在座椅骨架上覆盖具有弹性的网,通过将该网的周缘部自座椅骨架的山形上方牵引且在该山形的另一侧固定,而以形成凹曲面状的就坐面的方式张设,在网与座椅骨架的倾斜面之间设有角度。作为其他的涉及轻型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样一种涉及车辆用座椅的技术:其具有就坐部,该就坐部包括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骨架的底板、配置于该底板上的块、配置于该块上的弹簧板、以及包覆该弹簧板的表皮,以在上述底板与上述弹簧板之间形成预定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块,上述弹簧板利用具有弹性的发泡体而成型,该发泡体由PP (聚丙烯)微珠发泡体、PE (聚乙烯)微珠发泡体、PP发泡体、PE发泡体、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发泡体、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以及聚氨酯泡沫材料中的任一者形成,上述弹簧片在向上述底板方向施加力时向上述空间内挠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0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094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9]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通常的车辆用座椅靠背中使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缓冲材料,由于其缓冲性极高且舒适性优异,因此至今仍较多使用。但是,该聚氨酯泡沫存在再循环性能差的问题。而且,车辆用座椅靠背除了谋求通常的缓冲性以外,还谋求对于随着汽车的运动而施加于乘员的前后左右的加速度、将乘员的身体以最佳的位置支承的功能。为了减轻长时间乘车时的疲劳,也需要以最佳的位置支承身体。因此,对于仅仅是非常轻型且软质的聚氨酯泡沫来说无法满足该功能,所以为了获得某种程度的刚性,需要将聚氨酯泡沫的密度设为一定以上的密度,因此,存在轻型化无法推进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中,支承由乘员产生的负荷的网材料被设于靠背周围的座椅骨架收揽而被坚固地固定,因乘员的就坐而施加的负荷经由网材料最终利用座椅骨架的刚性来支承。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座椅骨架的构造必须保持一定以上的强度,因此,虽然与以往的缓冲材料相当的网材料自身的重量较轻,但是因座椅骨架的重量有增加趋势,而作为整体的重量减轻效果不充分。而且,网材料的缓冲性主要通过材料的伸缩来获得,因而其缓冲性被限定,因长时间使用而产生松弛,还存在商品性差的倾向。另外,由于是在座椅骨架上张架平面的网材料的构造,因此,基本的靠背的形状为平面状,而难以获得为了以最佳的位置支承乘员的身体所需的三维形状,其结果,存在使乘员产生不适感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因汽车的运动而向乘员施加横向G时等,利用不稳定的吊床状的网材料无法稳定地支承乘员的身体。接着,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弹簧板为外形呈大致矩形的板状发泡体,在该弹簧板的供乘员就坐的一侧沿横向形成有多个槽。但是,若槽部较浅,则无法产生柔软性,若槽部较深,则在缓冲材料挠曲时,在仅存的槽部底部的连结部分集中过大的拉伸力,而发生较大的伸长变形,因此很有可能产生无法恢复的永久变形、或断裂。位于槽底部的连结部分只要一部分损坏,则一下子失去支承,缓冲材料整体的表观硬度急剧下降,作为缓冲材料的功能较大程度地受损。因而,事实上难以为了避免损坏而将缓冲材料的挠曲设为一定以上,难以赋予充分的就坐时的适合感和舒适性。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记载有:根据乘员的体型适当选择高度不同的块,从而能够获得个人的良好的就坐感,但存在这样的问题:乘员必须根据体重的轻重在就坐之前改变为适合自己的高度的块、即必须做出在现实上难以实施的应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于在乘员就坐时的适合感、缓冲性、能够实现轻型化、且富于再循环性的车辆用座椅靠背。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合成树脂发泡体为柔软且能够弯曲变形、并且恢复性优异的材质,指的是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K7221-2:2006所述的方法(在23°C ±2°C、相对湿度50% ±5%的气氛下,将去除表皮后的长度为350mm、宽度为100mm、厚度为25mm的试验片以支点间距离为300mm、试验速度为20mm/min± lmm/min施加负荷到挠曲最大成为90mm,记录负荷挠曲曲线。)为基准测量的弯曲挠曲在20mm以上、且在20mm挠曲时的负荷为2N?100N的合成树脂发泡成形体。具体而言,指的是发泡聚丙烯、发泡聚乙烯、其他的他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或改性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体等。在上述合成树脂发泡体中包含有微珠发泡成形体,作为微珠发泡成形体,可列举有聚丙烯系微珠发泡成形体、聚乙烯系微珠发泡体等。在具体选定材料时,进一步期望的是,支承长度为400mm左右的棒状或板状的试验片的两端,下压中央25mm如后且保持30分钟,然后,在释放负荷之后,样品自身变形的恢复在90%以上。或者,期望的是,以利用以往的聚氨酯泡沫制的靠背进行的试验为基准,对两端进行了支承的样品的中央部反复下压预定次数而使其变形,然后,测量的残留变形(也称作残留位移量。)在预定量以下。作为满足这样的条件的材料,例如优选发泡聚丙烯的密度为0.06g/cm3?0.015g/cm3,进一步优选密度为0.035g/cm3?0.015g/cm3,或者优选发泡聚乙烯的密度为0.08g/cm3?0.03g/cm3等。另一方面,不优选缺乏柔软性且容易因弯曲变形而断裂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发泡聚苯乙烯等。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谋求轻型化而对材料进行了研究。作为能够转化为具有连续气泡结构的聚氨酯泡沫的原材料的例子,相比于以往以来作为靠背的缓冲材料而通常使用的聚氨酯泡沫,通常具有独立气泡构造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具有轻型且富有刚性、容易再循环等优点,但将压缩方向上的挠曲、恢复力作为缓冲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因内包的空气的斥力而使反作用力随着发泡体的变形急剧升高的倾向,因此,缓冲性欠缺,感觉较硬,舒适性较差。另外,与聚氨酯泡沫相同,通常具有独立气泡构造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在通过使其在压缩方向上挠曲而作为缓冲材料使用的情况下,随着长时间的使用逐渐失去恢复力而发生蠕变。主要是因构成气泡的树脂保护膜的反复变形产生的疲劳、和因内包的空气的压力下降所导致。因而,作为长时间使用的汽车用靠背的原材料并不优选。因此,专利技术人们通过从各种角度分析合成树脂发泡体的物理特性,发现了最佳的方法不是以往作为通常的缓冲材料使用的沿压缩方向挠曲的构造,而是将由能够弯曲变形且恢复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支承体3的弯曲变形及其恢复性作为缓冲材料利用的方法,从而做成了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中所述的问题,技术方案I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I的专利技术包括靠背垫2,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就坐者的背倚靠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其包括靠背垫,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就坐者的背倚靠面的上述靠背垫前表面部设有开口部,将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K7221‑2:2006所述的方法为基准测量的、弯曲挠曲量在20mm以上且在20mm挠曲时的负荷为2N~100N的、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独立的棒状或板状的支承体在桥架在形成上述开口部且相对的缘部之间的方向上以单点支承或多点支承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或座椅骨架,或使该多个支承体与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一体成形,将设为使该多个支承体空开预定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形态的结构体作为靠背垫,并具有使该支承体能够向上述支承体的后方弯曲变形的空隙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1 JP 2011-280300;2012.03.29 JP 2012-076261.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其包括靠背垫,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就坐者的背倚靠面的上述靠背垫前表面部设有开口部,将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K7221-2:2006所述的方法为基准测量的、弯曲挠曲量在20mm以上且在20mm挠曲时的负荷为2N?100N的、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独立的棒状或板状的支承体在桥架在形成上述开口部且相对的缘部之间的方向上以单点支承或多点支承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或座椅骨架,或使该多个支承体与上述开口部的周缘部一体成形,将设为使该多个支承体空开预定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形态的结构体作为靠背垫,并具有使该支承体能够向上述支承体的后方弯曲变形的空隙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体的形态从正面看呈直线形状、曲线形状、或使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折而成的、由直线部分的组合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博之今井贵史佐佐木秀浩村田诚志郎盐谷晓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洋座椅株式会社JSP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