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玫专利>正文

多挡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201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4:09
一款自动变速器,两个轴系平行布置,三个行星排,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三行星排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三对圆柱齿轮布置在两个轴系上,主动圆柱齿轮布置在第一轴系,被动齿轮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五个换挡元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接合或分离,第一换挡元件为制动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可以将旋转件制动在壳体上,第二、第三和第五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四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二轴系上;另外还有十一个互联部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刚性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自由度的多档位动力换挡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挡自动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按照动力传动系统布置形式分为纵置和横置两种形式,按照齿轮传动机构分为圆柱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一般大多数机构采用的是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按照轴系数量分为单轴和多轴传动系统,一般单轴传动系统采用行星齿轮系,轴向长度比较长,适合于布置在纵置后驱的汽车动力舱内;而多轴传动系统采用圆柱齿轮与行星齿轮混合传动系统,轴向长度短,适合于布置在横置的汽车动力舱内。随着变速器挡位不断增加,特别是进入到8挡自动变速器时代,需要更多的行星排和换挡元件,若采用单轴传动系统,轴向长度很长,很难布置在横置的动力舱内,所以,双轴圆柱齿轮和行星齿轮混合方案布置的变速器开始出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84676.8和200810238563.9两个专利,可动力换挡多挡变速器,采用了双轴圆柱齿轮和行星齿轮混合传动系统。在第一轴系上布置了第一行星排和两个离合器,在第二轴系上布置了第二和第三行星排,以及两个离合器。该布置方案第二轴零部件过多,过长,造成壳体外部凸出,容易与车身纵梁干涉,不易于布置在汽车较为狭小的动力舱内,需要减少第二轴零部件数量,以及缩小第二轴顶部突出部位;另外,该方案中,有一对圆柱齿轮,其被动大齿轮尺寸过大,位置正好处于传动轴头部位置,致使该大齿轮易于与传动轴头部干涉,限制了该对圆柱齿轮传动比变动和调整;再有,该方案中,往往有一对圆柱齿轮位于中间部位,壳体必须有一个中间支撑墙固定轴承支撑这对圆柱齿轮,致使壳体轴向长度增加,成本增大,重量增加。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70012.3、200810168018.7 和 200810168016.8 三个专利,带有外驱动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与上述的两个专利相似,存在同样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68017.2专利,带有外驱动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与上述几种专利不同,将第一和第二行星排与两个离合器、一个制动器布置在第一轴系,第二轴系仅仅留有第三行星排和两个离合器,减少了第二轴系的零部件数量。但是,由于三对圆柱齿轮布置在一侧,正好是处于与车身纵梁干涉的部位,即使第二轴系零件减少了,仍然无法减少与纵梁干涉部位的零件;另外,三对圆柱齿轮在一侧,套轴太多,很难实现轴承支撑,而且工艺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双轴行星传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的方案,减少第二轴上的零部件,缩小易于干涉的顶部突出部位,使壳体与车身纵梁间隙增大,可以适应各种车辆动力舱布置;将第二轴上的大圆柱齿轮位置变更,使大圆柱齿轮部位外部壳体与传动轴头部不会产生干涉;将布置在中间部位的一对圆柱齿轮改到一侧,依靠壳体支撑,不需要壳体增加一个中间支撑墙,轴向长度缩短,壳体重量减少,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款双轴行星传动可动力换挡变速器,两个轴系平行布置,三个行星排,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三行星排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三对圆柱齿轮布置在两个轴系上,主动圆柱齿轮布置在第一轴系,被动齿轮布置在第二轴系上;五个换挡元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接合或分离,第一换挡元件为制动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可以将旋转件制动在壳体上,第二、第三和第五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一轴系上,第四换挡元件为离合器,布置在第二轴系上;另外还有十一个互联部件,将传动机构部件之间刚性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自由度的多档位动力换挡传动机构。该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原理是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9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6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2个部件,这些部件被5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11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11个互联部件转速Ii1至nn为变量可以得到下面9个方程,可以描述出该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r^+kii^-G^+DneO,其中Ic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l)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l-(k3+l)nn=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114/111(|= iei,其中iei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116/119= ie2,其中ie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117/118= ie3,其中ie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l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将第三互联部件与第四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与第七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i= n7 ; 第四换挡元件C4将第九互联部件与第十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IO ?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与第七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7 ;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构成9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A1Ai11=L,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8个前进挡,I个倒档。该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原理是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第五换挡元件C5与第二行星排齿圈R2连接改为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连接,其方程更改如下: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r^+kii^-G^+DneO,其中Ic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l)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l-(k3+l)nn=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 齿轮数学关系式是114/111(|= iei,其中iei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116/119= ie2,其中ie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117/118= ie3,其中ie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l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将第三互联部件与第四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与第七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i= n7 ; 第四换挡元件C4将第九互联部件与第十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IO ?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与第六互联部件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6 ;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九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六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二个部件,这些部件被五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十一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十一个互联部件转速[n1]至[n11]为变量可以得到下面九个方程,可以描述出该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3+k1n5‑(k1+1)n1=0],其中[k1]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1)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k3n10‑(k3+1)n11=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4/n10= iG1],其中[iG1]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6/n9= iG2],其中[iG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7/n8= iG3],其中[iG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第一换挡元件[C1] 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第二换挡元件[C2] 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第四互联部件[4]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1]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1= n7];第四换挡元件[C4]将第九互联部件[9]与第十互联部件[10]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10];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5]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7];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 构成九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n1/n11=ij],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特征是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九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六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二个部件,这些部件被五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十一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十一个互联部件转速[nj至[ηη]为变量可以得到下面九个方程,可以描述出该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HJk1Ii5-(h+1)Ii1=O],其中[kj为第一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二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5+k2n7-(k2+l)n6=0],其中[k2]为第二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三行星排数学关系式是[n8+ k3n1Q-(k3+l)nn=0],其中[k3]为第三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比值; 第一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4/n1(l= iei],其中[iei]为第一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二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6/n9= ie2],其中[ie2]为第二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三对圆柱齿轮数学关系式是[n7/n8= ie3],其中[ie3]为第三被动圆柱齿轮齿数与主动圆柱齿轮齿数比值; 第一换挡元件[Cl]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0]; 第二换挡元件[C2]将第三互联部件[3]与第四互联部件[4]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3= n4]; 第三换挡元件[C3]将第一互联部件[I]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Di1= n7]; 第四换挡元件[C4]将第九互联部件[9]与第十互联部件[10]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9= n10]; 第五换挡元件[C5]将第五互联部件[5]与第七互联部件[7]分离或接合,接合时数学关系式是[n5= n7]; 整个传动机构按照规定的换挡逻辑,在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接合三个换挡元件可以得到一个挡位,构成九个速度变量方程,解得该挡位输入和输出传动比为Jn1Ai11=L],其中[ij]是第[j]挡输入与输出传动比,该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变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组平行轴系,在轴系上旋转的部件有三组行星排和三对圆柱齿轮传动机构,五个换挡元件,十一个互联部件;第一互联部件[I]是输入轴,是动力源与第一行星排框架[CA1]、第三换挡元件[C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二互联部件[2]是壳体;第三互联部件[3]是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I]与第一换挡元件[Cl]、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四互联部件[4]是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与第二换挡元件[C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五互联部件[5]是第一行星排齿圈[R1]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第五换挡元件[C5]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六互联部件[6]是第二主动圆柱齿轮[GA2]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七互联部件[7]是第三换挡元件[C3]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五换挡元件[C5]、第二行星排齿圈[R2]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八互联部件[8]是第三被动圆柱齿轮[GD3]与第三行星排太阳轮[S3]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九互联部件[9]是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与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互联部件[10]是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I]与第三行星排齿圈[R3]、第四换挡元件[C4]之间的互联部件,第十一互联部件[11]是第三行星排框架[CA3]与输出齿轮或者输出轴之间的互联部件;第一换挡元件[Cl][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I]、第二换挡元件[C2]与壳体[2]分离或接合,第二换挡元件[C2]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太阳轮[SI]、第一换挡元件[Cl]与第一主动圆柱齿轮[GA1]分离或接合;第三换挡元件[C3]可以有选择的将输入轴[I]、第一行星排框架[CA1]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第五换挡元件[C5]分离或接合;第四换挡元件[C4]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被动圆柱齿轮[GDI]、第三行星排齿圈[R3]与第二被动圆柱齿轮[GD2]分离或接合;第五换挡元件[C5]可以有选择的将第一行星排齿圈[R1]、第二行星排太阳轮[S2]与第三主动圆柱齿轮[GA3]、第二行星排齿圈[R2]分离或接合;五个换挡元件中,每次接合三个换挡元件构成一个档位,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建立起至少八个前进挡、一个倒档的传动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自动换挡变速器,其变化特征是第五换挡元件[C5]与第二行星排齿圈[R2]连接改为与第二行星排框架[CA2]连接,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行星排置于第一轴系,第三行星排置于第二轴系,三对圆柱齿轮的主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一轴系,被动圆柱齿轮置于第二轴系;三组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框架九个部件,三对圆柱齿轮的主、被动齿轮六个部件,以及输入、输出轴二个部件,这些部件被五个换挡部件有选择的接合和分离,以及被十一个互联部件刚性连接;若以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玫
申请(专利权)人:王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