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7105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收紧机构和压紧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前、后夹持体;前夹持体包括、前主受力板、前侧板和前底板,及前调节臂;后夹持体包括、后主受力板、后侧板和后底板,及后调节臂;收紧机构包括收紧器和钩环;压紧机构包括前、后压紧体,前、后压紧体均可调节地安装在试验台上;试验台上设有滑槽及与其滑动配合连接的滑块,前、后压紧体均与滑块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非驱动车轮的双重夹紧,即:实现对非驱动轮的夹紧,实现对非驱动轮的横向拉紧;以保证非驱动轮的可靠夹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装卸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驱动轮夹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轮胎夹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汽车排放耐久性试验中的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属于汽车试验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车耐久性试验是汽车设计开发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既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有效途径,又为进一步修改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汽车耐久性试验可分为试验场外场试验和室内道路模拟试验。其中室内道路模拟试验是将车辆放置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试验,底盘测功机可模拟车辆的行驶阻力,是通过车辆驱动轮放置在转鼓表面上,通过控制转鼓电机力模拟道路阻力,为试验车辆提供负荷。那么在试验过程时,试验车辆的驱动轮是放置在转鼓上,而非驱动轮则是放置在地面上,由于车辆运行时,驱动轮的负荷会通过车身结构将作用力传递到非驱动轮上,如不对非驱动轮加以约束,则会形成车辆相对于地面的位移趋势,进而使车辆发生运动,最终将导致车辆脱离试验转鼓,这是试验过程禁止发生的,轻者影响试验工作进度,重者将引发严重的工作安全事故。现行的解决办法是在非驱动轮前后放置两个独立的楔形挡块,并将前后两个挡块用捆绑带连接,以减少加速减速过程车辆冲击造成的相对位移,保证挡块与车轮的有效接触。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一般指I?2小时)对车辆的约束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汽车排放耐久性试验时由于它要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工作条件下,实践中发现由于试验过程的中车辆的反复加速减速冲击作用,挡块会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逐渐的发生松动,进而需重新对挡块进行安装放置,这样势必影响到试验工作的进程,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在汽车耐久性试验中,结构简单、易操作、效率高,且能够可靠夹紧轮胎的非驱动轮夹紧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收紧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前夹持体和后夹持体,所述前夹持体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前主受力板、前侧板、前底板、及与前侧板垂直布置的前调节臂,所述后夹持体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后主受力板、后侧板、后底板、及与后侧板垂直布置的后调节臂,所述前主受力板与后主受力板平行布置。所述收紧机构包括收紧器、钩环和捆绑带,所述收紧器固接在前侧板或后侧板,相应地所述钩环固接在后侧板或前侧板,所述捆绑带的一端固接收紧器,捆绑带的另一端固接钩环。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前压紧体和后压紧体,所述前、后压紧体均为“ Ω ”状结构,相应地其内腔横截面形状与前、后调解臂的横截面外轮廓相同,所述前压紧体压紧、安装在前调节臂上,后压紧体压紧、安装在后调节臂上,所述前、后压紧体均可调节地安装在试验台上。所述试验台上设有滑槽及与其滑动配合连接的滑块,所述前、后压紧体均与滑块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滑块上设有螺孔,相应地前、后压紧体上设有与螺孔相匹配的通孔,通过螺钉或螺栓及垫片等将前、后压紧体与滑块紧密连接,进而实现将前、后压紧体与试验台稳固紧密配合连接。将非驱动轮放置在前、后主受力板之间,通过调整前、后调节臂及前、后压紧体到合适位置处,以使轮胎位于最佳位置处,再通过收紧装置将非驱动轮稳固地夹紧在前、后主受力板之间。进一步,所述前夹持体与后夹持体呈对称布置,所述前、后侧板的外侧均固接一基座,所述钩环固接在其中一个基座上,相应地所述收紧器固接在另一个基座上;即基座具有通用性,既可以与钩环连接,又可以与收紧器连接,采用一种固定连接形式解决了两个零件的连接固定,减少了设备的加工量,便于设备安装。进一步,所述前、后主受力板的外侧均固接有加强肋,所述前主受力板与前底板的外部直角连接处固接有支撑肋板,所述后主受力板与后底板的外部直角连接处固接有支撑肋板,以稳固整个夹持体。进一步,所述前、后压紧体上设有提拉环,方便拿取;前、后压紧体的“外翼”均设有用来稳固其形状的小块肋板。进一步,所述前、后压紧体上设有数个通孔,所述通孔配合安装有顶丝,用来锁紧前、后调节臂,避免松动。进一步,所述前、后调节臂的末端部位均设有用来限位的螺栓或限位块。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非驱动车轮的双重夹紧,即:通过紧固件将压紧机构与滑块的紧密连接及滑块与试验台滑槽的配合连接实现对非驱动轮的夹紧,利用收紧器拉紧捆绑带,实现对非驱动轮的横向拉紧;以保证在汽车排放试验中对非驱动轮的可靠夹紧,节省了由于经常松动而重新安装挡块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安全工作性;此外,本技术还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装卸方便等优点;本技术可适应不同大小的轮胎,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非驱动轮夹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非驱动轮夹紧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非驱动轮夹紧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非驱动轮夹紧装置的右视图;图5是图1中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滑块剖视图。图中:1.主受力板,2.加强肋,3.支撑肋板,4.底板,5.试验台,6.基座,7.收紧器焊接板,8.收紧器活动连接块,9.收紧器,10.前侧板,11.钩环,12.肋板,13.压紧体,14.压紧螺栓,15.垫片,16.螺栓套筒,17.限位螺栓,18.轮胎,19.定位型钢,20.滑槽,21.固定螺丝,22.收紧器固定螺栓,23.顶丝,24.后侧板,25.收紧器连接螺栓,26.滑块,27.手提环,28.手提环支架,29.钩环焊接板。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轮胎旋转(前进)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是一种用在汽车排放耐久性试验的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如图1-图6所示,包括前夹持体、后夹持体、压紧机构、收紧器9、滑槽20、滑块26、限位螺栓17、连接螺栓、顶丝23、固定螺丝21、垫片15、压紧螺栓14。前夹持体包括前底板、前主受力板、支撑肋板3、加强肋2、前侧板10、前调节臂(定位型钢19)、钩环11、基座6,将前底板、前主受力板与前侧板10两两垂直焊接成为一体,在前主受力板和前底板间焊接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支撑肋板,对前主受力板起到支撑和提高强度的作用,在前主受力板和前侧板10上焊接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加强肋2,加强前主受力板的刚度,提高前主受力板的稳定性,前调节臂(定位型钢19)焊接在前侧板10另一侧并且在前调节臂上开有限位螺栓17螺纹孔,为便于收紧器9和钩环11的固定,提高收紧器9和钩环11的固定强度,在焊接有前调节臂一侧的前侧板10上焊接有基座6,基座6上开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用以连接钩环11,钩环11焊接在钩环焊接板29上,在钩环焊接板29上开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用来与基座6连接。后夹持体包括后底板、后主受力板、后支撑肋板、加强肋2、后侧板24、后调节臂(定位型钢19)、收紧器焊接板7、基座6、收紧器活动块、收紧器9,后主受力板、后底板、后侧板24互相垂直焊接成一体,两个三角形支撑肋板焊接在后主受力板和后底板上,对后主受力板起到支撑和提高强度的作用,两个长方形加强肋焊接在后主受力板和后侧板24上,提高后主受力板的刚度和稳定性,在后侧板24的另一侧焊接有后调节臂和基座6,后调节臂上开有限位螺栓17螺纹孔,基座6上开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用以连接收紧器9 ;收紧器焊接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收紧机构和压紧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前夹持体和后夹持体,所述前夹持体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前主受力板、前侧板、前底板、及与前侧板垂直布置的前调节臂,所述后夹持体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后主受力板、后侧板、后底板、及与后侧板垂直布置的后调节臂,所述前主受力板与后主受力板平行布置;所述收紧机构包括收紧器、钩环和捆绑带,所述收紧器固接在前侧板或后侧板,相应地所述钩环固接在后侧板或前侧板,所述捆绑带的一端固接收紧器,捆绑带的另一端固接钩环;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前压紧体和后压紧体,所述前、后压紧体均为“Ω”状结构,相应地其内腔横截面形状与前、后调解臂的横截面外轮廓相同,所述前压紧体压紧、安装在前调节臂上,后压紧体压紧、安装在后调节臂上,所述前、后压紧体均可调节地安装在试验台上;所述试验台上设有滑槽及与其滑动配合连接的滑块,所述前、后压紧体均与滑块通过紧固件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驱动轮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机构、收紧机构和压紧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前夹持体和后夹持体,所述前夹持体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前主受力板、前侧板、前底板、及与前侧板垂直布置的前调节臂,所述后夹持体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后主受力板、后侧板、后底板、及与后侧板垂直布置的后调节臂,所述前主受力板与后主受力板平行布置; 所述收紧机构包括收紧器、钩环和捆绑带,所述收紧器固接在前侧板或后侧板,相应地所述钩环固接在后侧板或前侧板,所述捆绑带的一端固接收紧器,捆绑带的另一端固接钩环;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前压紧体和后压紧体,所述前、后压紧体均为“ Ω ”状结构,相应地其内腔横截面形状与前、后调解臂的横截面外轮廓相同,所述前压紧体压紧、安装在前调节臂上,后压紧体压紧、安装在后调节臂上,所述前、后压紧体均可调节地安装在试验台上; 所述试验台上设有滑槽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王亚飞邵忠瑛万辅君刘海乔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