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组件及内端子预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757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及内端子预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端子和外端子;所述内端子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成一空腔;所述外端子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筒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端子的筒腔内;所述内端子的连接部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外端子的套筒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压舌;所述压舌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内端子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连接端子组件,节省材料。(*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端子组件及内端子预制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及内端子预制件。
技术介绍
连接端子是电气连接中的重要零部件。根据其应用领域不同,其结构也是各种各样。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其中一种连接端子,其结构包括内端子10和外端子20。内端子包括一连接部15,连接部15围成一空腔151。连接部15包括底板19和相对设置于底板19上的一对侧壁板18。两个侧壁板18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31和第二翼板32。第一翼板31与第二翼板32之间具有间隙。两个侧壁板1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第一支撑板37与第一翼板31相邻。第二支撑板38与第二翼板32相邻。连接部15 —端设置有第一接触片11和第二接触片12。第一接触片11与第二接触片12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接触片11设置有第一凸点13,第一凸点13突出于第一接触片11。第二接触片12设置有第二凸点(图中未示出),第二凸点突出于第二接触片12。第一凸点13与第二凸点位置相对。外端子20包括套筒21。套筒21围成一筒腔26。套筒21端部连接有第一夹持板22和第二夹持板23。第一夹持板22与第二夹持板23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端子和外端子;所述内端子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成一空腔;所述外端子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筒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端子的筒腔内;所述内端子的连接部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外端子的套筒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压舌;所述压舌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内端子的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端子和外端子;所述内端子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成一空腔;所述外端子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筒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端子的筒腔内;所述内端子的连接部设置有一开口 ;所述开口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外端子的套筒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压舌;所述压舌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内端子的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底板和两个侧壁板;两个侧壁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的连接部,所述开口为所述两个侧壁板上端之间的间隙;所述底板和所述两个侧壁板围成所述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板上端分别设置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分别自所述两个侧壁板上端起相向延伸;至少一个压舌延伸至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压舌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边缘处,并自所述第一通孔处起向所述开口内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两个压舌;所述两个压舌在所述第一通孔边缘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凹孔;所述外端子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伸入所述凹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为贯穿所述底板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挡板自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空腔内。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子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挡板数目为两个,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边缘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筒下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压舌数目为两个,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边缘处,并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两个侧壁板之间;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两个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常军王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