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963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连接端子能够与对配端子对配保持稳定且电传输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深入应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特别地,随着新能源的利用,电动汽车的使用也不断增多。如何实现电动汽车便捷、稳定地充电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与对配端子对配保持稳定、电传输性能强的连接端子。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排布。优选地,所述通孔至少为一对。每一对所述通孔径向正对设置。优选地,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三个,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相互间隔120度排列。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具有容腔底壁。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底壁轴向邻接设置。优选地,所述接触壁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抱爪。相邻所述抱爪之间设置有切口。多个所述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排布。优选地,每两个所述抱爪为一对。每一对所述抱爪径向正对设置。优选地,所有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均匀排布。优选地,所述切口至少为一对。每一对所述切口径向正对设置。优选地,所有抱爪均自所述接触壁的一端倾斜延伸至彼此靠近,且处于同一个锥面上。优选地,所述抱爪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径向向外突出设置。优选地,所述抱爪的自由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引导面。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一体件。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导电镀层。优选地,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导电镀层。优选地,所述导电镀层连续延伸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孔壁。优选地,所述导电镀层为金属电镀层。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高压大电流端子。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充电插座连接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连接端子的容纳通过容纳对配端子,能够便利地实现与对配端子的稳固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电传导。通过在接触壁上设置通孔,能够便利于导电镀层的设置,特别是便利于电镀液流通以实现固化形成均匀覆盖的导电镀层。所述连接端子不仅精简了工艺而且提升了载流性能。所述接触部通过在所述接触壁的一端设置抱爪,提升了与对配端子的机械保持性能,增强了电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在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连接端子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连接端子的投影示意图。图4为图3的连接端子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连接端子在设置有导电镀层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101。所述连接端子101包括端子本体10及接触部20。所述接触部20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一端上,且可以与对配端子(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所述端子本体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所述端子本体10只要能够承载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其他结构,且能够实现电传导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10大致呈柱形状。也即是,所述端子本体10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延伸预设的长度。所述接触部20自所述端子本体10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20具有接触壁21。所述接触壁21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接触壁21围成一容腔23。所述接触壁21的具体形状、结构及数量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可以实现与对应的对配端子或连接件实现接触电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通用性能,所述接触壁21所围成的外部轮廓大致为圆筒状。所述接触壁21为一个连续、完整的圆筒壁。当然,所述接触壁21可以为多个。此时,多个所述接触壁21依次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排布围成所述容腔23即可。为了便利于制造及获得均匀导电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壁21的厚度均匀一致。所述容腔23延伸至在所述接触壁21的自由端形成一开口(图中未标示)。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腔23的横截面为圆孔状。所述根据应用需要,所述容腔2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孔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腔23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均匀延伸。也即是,所述容腔23的横截面面积及尺寸均保持不变。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接触壁21具有内周面25a及外周面25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周面25b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连续延伸的圆筒面或圆管面。相应地,所述外周面25b也为圆管面。所述内周面25a及外周面25b可直接与对配端子或连接件接触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周面25a和/或外周面25b上可涂覆下述导电镀层60,以增强导电性能。所述接触部20具有容腔底壁25c。所述容腔底壁25c与所述内周面25a围成所述容腔23。也即是,所述容腔底壁25c与所述接触壁21围成所述容腔23。所述容腔底壁25c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端部。所述容腔底壁25c可以为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制造及提升对配连接性能,所述容腔底壁25c延伸呈圆锥形凹陷。为了便利于导电液体流动至覆盖在所述内周面25a上以形成下述导电镀层60,所述接触壁21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28。也即是,所述通孔28与所述容腔23连通。所述通孔28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所述接触壁21的内外侧的连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加工及液体流通,所述通孔28为圆孔。所述通孔28可以仅为一个。为了更便利于导电液体均匀流动以及便利于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8为多个。具体地,所述通孔28为四个。为了进一步提升导电液体均匀流通性,多个所述通孔28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均匀排布。为了便利于加工以提升加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通孔28为一对。一对所述通孔28径向正对设置。也即是,通过一次加工即可在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径向上同时形成两个贯穿所述接触壁21的所述通孔28。为了在所述连接端子101在任意角度时使得所有内周面25a均能设置相应的导电镀层60,所述通孔28为两组。且该两组所述通孔28呈十字交叉状,也即是四个所述通孔28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作为变形,为了充分精简工艺且实现电镀液的充分流动,所述通孔28可以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28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等间距设置。也即是,三个所述通孔28沿所述接触壁21的周向相互间隔120度排列。也即是,三个所述通孔28在同一圆周上,并连接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与所述接触壁21的圆形横截面的外接圆接触。为了增强对配端子的稳固接触性能,所述接触部20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抱爪30、30a、30b、30c、30d、30e。多个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抱爪30的具体数量根据具体应用而选择,譬如两个或四个或者更其他数量。为了提供对对配端子的均匀保持力,所述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至少为一对;每一对所述通孔径向正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三个,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相互间隔120度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容腔底壁;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底壁轴向邻接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壁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抱爪;相邻所述抱爪之间设置有切口;多个所述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抱爪为一对;每一对所述抱爪径向正对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有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鹏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