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753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2 01:24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以优良的产率和高尺寸精度生产的、具有高连接可靠性的连接端子。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11),连接端子(11)包括端子本体(12)和具有从接触凸片(43)的两侧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一对弹簧部分(42a)和(42b)的可动触头(13),其中可动触头(13)的弹簧部分(42a)和(42b)的端部被固定到端子本体(12),在可动触头(13)的顶端处接触凸片(43)通过被推动到端子而被导通连接到将被连接的另一个端子,并且可动触头(13)在以下过程中形成:将金属板冲裁以在将成为接触凸片(43)的板部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处形成在平面视图中具有波状形状的一对弹簧部分(42a)和(42b),并且以该板部为边界沿着相同的方向折叠该板部使得弹簧部分(42a)和(42b)从包括该板部的接触凸片(43)的两侧平行地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容纳在壳体中从而构造连接器的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通常,连接器具有其中连接到电线的连接端子被容纳在壳体中的构造(例如见PTLD0如在图5中所示,连接端子包括与本体I 一体地设置的波状凸片2,并且位于波状凸片2的顶端处的端头3接触另ー个端子的端头。而且,波状凸片2在这个连接端子中用作弹簧并且使得能够以优良的接触压カ进行连接。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lJPCT 日本翻译专利公报 No. 10-50467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顺便提及,如在图6中所示,在连接端子中,金属板4被冲裁以一体地形成将是本体I的部分和将是波状凸片2的部分。此后,通过执行弯折过程形成本体1,并且将是波状凸片2的所述部分被形成为波状形状。因此,难以使该部分以高尺寸精度形成,这导致了尺寸可靠性低的可能性。而且,在连接端子中,本体I与波状凸片2 —体地形成。相应地,在波状凸片2的尺寸精度不良的情形中,整个连接端子变成缺陷产品,这导致低产率的问题。已经考虑到以上状况地实现了本专利技术,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以优良产率和高尺寸精度生产的、具有高连接可靠性的连接端子。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具有以下特征(I)到(3)中的任何一个。(I) 一种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可动触头,该可动触头具有接触凸片和ー对弹簧部分,该对弹簧部分沿着相同方向从所述接触凸片的两侧延伸;其中,所述弹簧部分的端部被固定到所述端子本体,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接触凸片将被推动到待连接的另ー个端子,以便导通连接于该另ー个端子;所述可动触头以如下过程形成在该过程中,将金属板冲裁,以在该板的、将成为所述接触凸片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处,形成在平面视图中各自具有波状形状的所述ー对弹簧部分,并且以所述板为边界沿着相同的方向折叠该板,使得所述弹簧部分从所述接触凸片的两侧平行地延伸。(2)具有(1)的构造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弹簧部分在所述接触凸片中的连接位置是关于所述接触凸片的中点点对称的位置。(3)具有(1)或者(2)的构造的连接端子,其中,从所述接触凸片的两侧延伸的波状的所述弹簧部分的波的相位是彼此相反的。具有(I)的构造的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可动触头这两个部件,并且可动触头以如下过程形成将金属板冲裁,以在将要成为接触凸片的板部的中央部分的两侧处形成在平面视图中各自具有波状形状的该ー对弹簧部分,并且以该板部为边界沿着相同的方向折叠该板部使得弹簧部分从接触凸片的两侧平行地延伸。因此,能够以高尺寸精度分开地形成端子本体和可动触头。即,将金属板冲裁成一体地形成将要成为本体的部分和将要成为波状凸片的部分,并且此后,通过弯折过程形成所述本体,并且与其中将要成为波状凸片的部分被形成为波状形状的所述连接端子相比较。因此,能够以高尺寸精度形成连接端子并且显著地改进尺寸可靠性。结果,能够增加产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以高尺寸精度形成连接端子使得能够改进接触凸片对于端子本体的位置精度并且能够改进对于待连接的另ー个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在具有(2)的构造的连接端子中,弹簧部分在接触凸片中的连接位置是关于接触凸片的中点点対称的位置。相应地,防止了由于可动触头的扭转或者倾斜所引起的、在接触凸片和待连接的另ー个端子之间的接触表面倾斜是可能的。即,能够从每一个弹簧部分向接触凸片提供良好平衡性的偏压作用カ并且能够通过优良地并且稳定地推动接触凸片而以高可靠性将接触凸片导通连接到待连接的另ー个端子。在具有(3)的构造的连接端子中,从接触凸片的两侧延伸的波状弹簧部分的波的相位是彼此相反的。相应地,能够抑制每ー个弹簧部分的偏压作用力上的变化并且能够以更高的可靠性导通连接接触凸片。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以优良的产率和高尺寸精度生产的、具有高连接可靠性的连接端子 。如上已经简要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而且,通过參考附图阅读如下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进ー步得到阐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其中构造连接端子的可动触头展开的平面视图;图4是示意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的视图,图4 Ca)是平面视图,并且图4 (b)是沿着图4 (a)的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图5是通过观察在过去使用的连接端子的一个实例的截面获得的透视图;图6是其中在过去使用的连接端子的一个实例展开的平面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1 :连接立而子12 :端子本体13 :可动触头27 :接合孔42a和42b :弹簧部分43 :接触凸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參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ー个实例。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其中构造连接端子的可动触头展开的平面视图,并且图4是示意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的视图。图4 (a)是平面视图,并且图4 (b)是沿着图4 (a)的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如在图1和2中所示,连接端子11包括端子本体12和可动触头13,该可动触头13是与端子本体12独立的的独立本体。连接端子11通过被容纳在壳体(未示出)中而构成连接器。因此,当各连接器相互连接时,连接端子11的可动触头13形成相互接触。S卩,连接端子11并不是以其中阳端子被装配且耦接到阴端子的方式而导通连接的。连接端子11是通过当可动触头相互撞击时产生的接触压カ而导通连接的。通过对由铜、铜合金、不锈钢或者铝形成的金属板压カ加工而生产端子本体12和可动触头13。优选的是在金属板的表面上执行镀锡以改进电连接性能。在端子本体12中,其后端侧用作压接部分21,并且其顶端侧用作电连接部分22。 在后端侧处的压接部分21包括导体压接部分21a和护套压接部分21b,并且在压接部分21被压接吋,电线23连接到该压接部分21。具体地,在电线23的端部处从护套23a暴露的导体23b被压接在导体压接部分21a中,并且电线23的护套23a被在压接护套压接部分21b中。在顶端侧处的电连接部分22包括形成为矩形管的滑管25。滑管25包括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沿着轴向方向的滑孔26,并且可动触头13容纳在该滑孔26中。而且,ー对接合孔27形成在滑管25的每ー个横向侧中。容纳在滑管25中的可动触头13包括相互平行地布置的固定板部分41、从固定板部分41朝向顶端侧延伸的弹簧部分42a和42b以及将弹簧部分42a和42b的顶端连接的接触凸片43。固定板部分41包括向外侧突出的ー对接合突起45,并且接合突起45从滑管25内侧与形成在该滑管25中的接合孔27接合。相应地,可动触头13的后端被固定到滑管25,从而相对于滑管25,可动触头13沿着轴向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弹簧部分42a和42b被形成为线状并且形成为沿着轴向方向具有多个弯曲部分46的波状形状。当从横向侧观察时,弹簧部分42a和42b的波的相位是彼此相反的;因此,每ー个弯曲部分46被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接触凸片43被弯曲成U形的形状从而向顶端侧突出,并且弹簧部分42a和42b分别地连接到接触凸片43的两侧。为了制造可动触头13,首先,对由铜、铜合金、不锈钢或者铝形成的金属板冲裁,使得如在图3中所示,在平面视图中具有波状形状的弹簧部分42a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30 JP 2010-1724451.一种连接端子,包括 端子本体;和 可动触头,该可动触头具有接触凸片和一对弹簧部分,该对弹簧部分沿着相同方向从所述接触凸片的两侧延伸; 其中,所述弹簧部分的端部被固定到所述端子本体,所述可动触头的所述接触凸片将被推向待连接的另一个端子,以便导通连接于该另一个端子;所述可动触头以如下过程形成在该过程中,将金属板冲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辉史樱井俊典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