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102)及具备该连接装置(102)的终端设备(100)。所述连接装置(102)包括柔性电路板(1023)、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的一端的主板接口(1021)、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的另一端的显示屏接口(1022)。所述主板接口(1021)包括第一金手指(10211),所述第一金手指(1021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覆盖有第一导电胶层(1026),所述第二端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覆盖膜(1025)。所述显示屏接口(1022)包括第二金手指(10221),所述第二金手指(1022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层(1028),所述第四端面覆盖有第二透明覆盖膜(1029)。(*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连接装置的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排线设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连接装置的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中,电子设备的主板及显示屏通过一根带有主板接口及显示屏接口的排线相连。由于该排线表面的黑色覆盖膜的透光性差,阻挡装配工人的视线,为提高压合精度,避免电子设备的主板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触不良或短路情况,业内普遍采用的方案是取消该条排线的主板接口及显示屏接口上的金手指的背面的黑色覆盖膜。然而,上述方案将会带来新的问题,即在该条排线与主板及显示屏的压合过程中,因排线上的金手指失去其背面的黑色覆盖膜的隔离保护,金手指易受压断裂,导致电子设备在装配环节的良品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及包括该连接装置的终端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连接装置,包括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的主板接口、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另一端的显示屏接口,所述主板接口包括第一金手指,所述第一金手指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覆盖有第一导电胶层,所述第二端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覆盖膜;所述显示屏接口包括第二金手指,所述第二金手指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层,所述第四端面覆盖有第二透明覆盖膜。在本技术上述连接装置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表面覆盖有用于阻焊的黑色覆盖膜,所述黑色覆盖膜沿所述柔性电路板两端延伸并与所述主板接口及所述显示屏接口相抵接。在本技术上述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透明覆盖膜和所述第二透明覆盖膜均为黄色透明覆盖膜。本技术还构造一种包括连接装置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及显示屏,所述主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手指相适配的第三金手指,所述第三金手指包括第五端面,所述第五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胶层相抵接并与所述第一端面共同压合所述第一导电胶层;所述显示屏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金手指相适配的第四金手指,所述第四金手指包括第六端面,所述第六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胶层相抵接并与所述第三端面共同压合所述第二导电胶层。在本技术上述终端设备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靠近主板接口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主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在主板接口压合到所述主板时形成连通孔。在本技术上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为圆形孔或椭圆孔。在本技术上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及所述主板电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收来自外部系统的外部信号;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外部信号中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者对所述外部信号中的数字信号进行解压缩,所述主板用于将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处理的外部信号输入到所述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该处理的外部信号输出到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在本技术上述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及所述主板电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收来自外部系统的外部信号;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外部信号中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者对所述外部信号中的数字信号进行解压缩,所述主板用于将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处理的外部信号输入到所述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该处理的外部信号输出到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由于本技术连接装置及具备该连接装置的终端设备采用了在连接装置的主板接口的第一金手指的第二端面以及在显示屏接口的第二金手指的第四端面均覆盖一层具有高透光性的黄色覆盖膜的技术方案,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组装过程中显示屏与主板之间的排线上的金手指受压易断裂的缺陷,实现了提高电子设备在装配环节的良品率及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的主板接口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的显示屏接口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在连接装置102的主板接口 1021的第一金手指10211的第二端面及显示屏接口 1022的第二金手指10221的第四端面均覆盖高透光性的黄色覆盖膜1025 ;2)在连接装置102的主板接口 1021的第一金手指10211的第一端面覆盖第一导电胶层1026,在连接装置102的显示屏接口1022的第二金手指10221的第三端面覆盖第二导电胶层1028。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在连接装置102的主板接口 1021的第一金手指10211的第二端面及显示屏接口 1022的第二金手指10221的第四端面均覆盖一层具有高透光性的黄色覆盖膜的设计,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中,电子设备的主板101与显示屏103之间的连接排线上的金手指在压合过程中受压易断裂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电子设备在装配环节的良品率及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0021 ] 如图1所示,本技术连接装置102包括柔性电路板1023、设置在该柔性电路板1023的其中一端的主板接口 1021、设置在该柔性电路板1023的另一端的显示屏接口 1022。该主板接口 1021包括第一金手指10211,该显示屏接口 1022包括第二金手指10221。该柔性电路板1023的外表面还覆盖有一层黑色覆盖膜1027 (Black Coverlay),该层黑色覆盖膜1027沿柔性电路板1023四周延伸并与主板接口 1021及显示屏接口 1022相抵接。该层黑色覆盖膜1027主要起到电子设备的二级外观面(即电子元器件的内部观感)的美化作用及阻焊作用。在本技术中,主板接口 1021及显示屏接口 1022的厚度略小于柔性电路板1023的厚度。如图3及图4所示,该主板接口 1021的第一金手指10211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覆盖有第一导电胶层1026 (The First 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且该第二端面覆盖有一层第一透明覆盖膜1025 (Coverlay)。该主板接口 1021的第二金手指10221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三端面及第四端面。该第三端面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层1028 (The Second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且该第四端面覆盖有一层第二透明覆盖膜 1029。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导电胶层1026及第二导电胶层1028优选为异方性透明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该第一透明覆盖膜1025以及该第二透明覆盖膜1029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包括柔性电路板(1023)、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一端的主板接口(1021)、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另一端的显示屏接口(10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接口(1021)包括第一金手指(10211),所述第一金手指(1021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覆盖有第一导电胶层(1026),所述第二端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覆盖膜(1025);所述显示屏接口(1022)包括第二金手指(10221),所述第二金手指(1022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层(1028),所述第四端面覆盖有第二透明覆盖膜(10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装置,包括柔性电路板(1023)、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 —端的主板接口(1021)、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另一端的显示屏接口(10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接口(1021)包括第一金手指(10211),所述第一金手指(1021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覆盖有第一导电胶层(1026),所述第二端面覆盖有第一透明覆盖膜(1025);所述显示屏接口(1022)包括第二金手指(10221),所述第二金手指(1022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覆盖有第二导电胶层(1028),所述第四端面覆盖有第二透明覆盖膜(10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的外表面覆盖有用于阻焊的黑色覆盖膜(1027),所述黑色覆盖膜(1027)沿所述柔性电路板(1023)四周延伸并与所述主板接口(1021)及所述显示屏接口(1022)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覆盖膜(1025)及所述第二透明覆盖膜(1029)均为黄色透明覆盖膜。4.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2)的终端设备(100),所述终端设备(100)还包括主板(101)及显示屏(10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0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手指(10211)相适配的第三金手指(1011),所述第三金手指(1011)包括第五端面,所述第五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胶层(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在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