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采用现浇施工方法,该方法模板用量大、施工周期长、用人工量大,现场施工噪音大、产生污水及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严重。现有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方法一是:采用立体的预制柱、梁,梁柱在节点位置立体成型,重量大,制作难度大,运输不便,梁与柱、柱与柱、梁与梁之间钢筋多采用套筒连接或搭接,造价高,安装难度大。现有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方法二是:柱、梁单独制作,梁柱节点处现浇,制作简单,但安装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减少施工现场操作、施工周期短、能够提高强度、可预制。为了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预制框架柱和预制框架梁,预制框架柱上设置有凸块;预制框架梁两端具有凸出其端面的支撑端,且框架梁的支撑端设置在凸块上;凸块和支撑端通过后浇混凝土固定。上述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中,预制框架梁内设置梁下部纵向钢筋,预制框架梁两端部设有多个梁凹孔,梁钢筋端部位于梁凹孔内,但不突出梁端面;预制框架柱与框架梁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预制框架柱和预制框架梁,预制框架柱上设置有凸块;预制框架梁两端具有凸出其端面的支撑端,且框架梁的支撑端设置在凸块上;凸块和支撑端通过后浇混凝土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预制框架柱和预制框架梁,预制框架柱上设置有凸块;预制框架梁两端具有凸出其端面的支撑端,且框架梁的支撑端设置在凸块上;凸块和支撑端通过后浇混凝土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预制框架梁内设置梁纵向钢筋,预制框架梁两端部设有多个梁凹孔,梁钢筋端部位于梁凹孔内,但不突出预制框架梁端面;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对应的位置设与梁纵向钢筋对应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位于柱凹孔内,但不突出预制框架柱侧面;梁纵向钢筋与锚固钢筋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预制框架梁还包括有多个上部纵向钢筋,经箍筋与预制框架梁连接;预制框架柱内设有与上部纵向钢筋相对应的上锚固钢筋,上锚固钢筋位于柱凹孔内,但不突出预制框架柱侧面;上部纵向筋与上锚固钢筋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预制框架柱设置凸块的位置,设置多个带套筒的钢筋,套筒不突出预制框架柱侧面,凸块通过高强螺栓与该套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预制框架柱为内设有灌浆空腔的中空薄壁结构,预制框架柱的薄壁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柱纵筋,预制框架柱两端面设有多个纵向凹孔,柱纵筋两端位于纵向凹孔内,但不突出预制框架柱两端面;相邻预制框架柱之间柱纵筋经第三连接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梁纵向钢筋、柱纵筋及锚固钢筋的端 头均设有外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其特征是:梁凹孔、柱凹孔和纵向凹孔形状为半球形或锥台形或方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制作安装预制框架系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