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魏聪哲专利>正文

一种气压支撑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012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压支撑缸,包括:支撑缸本体、安装于支撑缸本体上的后盖、安装于支撑缸本体内的锥形活塞、设于锥形活塞中的活塞杆以及推动活塞杆移动的小活塞,所述的锥形活塞套设与后盖上,与后盖之间形成一气腔;所述的锥形活塞其外壁与支撑缸本体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气道;所述的后盖开设有连通小活塞的第一气道以及连通气腔的第二气道,所述的第一气道还与第三气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一气道进气,第二气道出气,相互配合有序地完成支撑缸的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通过钢珠与特制夹套对活塞杆产生强劲的握紧力,其结构紧凑,在低压范围内也能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气压支撑缸
:本技术涉及支撑缸产品
,特指一种稳定工作的气压支撑缸。
技术介绍
:在CNC(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液压缸(通常采用油压缸)。通过液压缸产生的压紧力作用在被加工的工件上,以对工件起到压紧、支撑的作用。这种支撑用的液压缸与工件压紧接触后,对工件产生支撑力,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防止加工的工件变形,并且可吸收切削力,提升工件的加工精度与品质。但是,目前市面的此类产品中存在如下缺点:支撑用的液压缸在低压状态下工作不稳定,不能产生强劲的支撑力。同时,这类产品结构采用金属薄壁变形原理,在工作时间较长后,容易导致金属疲劳,不能顺畅工作等,从而无法实现上述对工件支撑的功效。综上所述,目前支撑用的液压缸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 申请人:也正是出于此目的而创作设计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压支撑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气压支撑缸,包括:支撑缸本体、安装于支撑缸本体上的后盖、安装于支撑缸本体内的锥形活塞、设于锥形活塞中的活塞杆以及推动活塞杆移动的小活塞,所述的锥形活塞套设与后盖上,与后盖之间形成一气腔;所述的锥形活塞其外壁与支撑缸本体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气道;所述的后盖开设有连通小活塞的第一气道以及连通气腔的第二气道,所述的第一气道还与第三气道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盖包括:第一后盖以及第二后盖,支撑缸本体上开设有供第一后盖安装的套孔,第二后盖套设于支撑缸本体外;所述的第一后盖上成型有一缸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小活塞安装于第一后盖中,小活塞上安装有顶杆,顶杆伸出第一后盖外;所述的小活塞与第一后盖内壁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套设于顶杆外。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锥形活塞具有一中空腔体,其套设于第一后盖外围,于第一后盖之间形成所述的气腔,所述的顶杆延伸至活塞杆中,并于顶杆顶端与活塞杆内壁之间安装有活塞杆上升弹簧。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活塞杆套设于第一后盖的缸体外,活塞杆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夹紧活塞杆的夹套;所述的锥形活塞下方设置有释压弹簧,锥形活塞具有一上升锥面,夹套具有与该上升锥面对应的受力锥面,锥形活塞通过气压作用向下移动,其上升锥面对受力锥面产生水平夹紧力。[0011 ]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开设于第二后盖上,第一气道与第三气道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后盖上开设有第四气道,第二气道通过该第四气道与气腔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小活塞安装于第一后盖中与第一气道连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活塞的上升锥面与夹套的受力锥面之间安装有钢珠。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锥形活塞上设有钢珠挡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设置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一气道进气,在气压作用下小活塞先行上升,同时带动顶杆上升,顶杆将力量作用于回位弹簧中,活塞杆借弹簧力上升,令其顶端与工件接触,活塞杆接触到工件后,停止上升。小活塞停止上升后,空气不断地进入第三气道,锥形活塞在气压作用下开始下压。在下压过程中,锥形活塞的上升锥面将对夹套的受力锥面产生水平夹紧作用力,通过钢珠对活塞杆产生强劲的握紧力,而形成支撑力。如此,在杆体和夹套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对活塞杆支撑的目的。释压弹簧起到一顺序作用,使活塞杆停止上升后,锥形活塞开始下压。另外,本技术由于通过钢珠与特制夹套对活塞杆产生强劲的握紧力,其结构紧凑,在低压范围内也能稳定工作,夹套在锥形活塞的作用下收缩,使其对活塞杆形成支撑,可彻底消除切削载荷、振动等误动作,能有效地防止工件变形,有效地保护活塞杆,防止活塞杆损坏,有效地减少液压支撑缸的受力,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支撑缸本体11第一气道 12第二气道13第三气道14第四气道15套孔2锥形活塞 21上升锥面22释压弹簧23挡块3活塞杆31上升弹簧4小活塞 41顶杆42回位弹簧5夹套51受力锥面6后盖61第一后盖 62第二后盖7 钢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所示,一种气压支撑缸,包括:支撑缸本体1、安装于支撑缸本体I上的后盖6、安装于支撑缸本体I内的锥形活塞2、设于锥形活塞2中的活塞杆3以及推动活塞杆3移动的小活塞4,所述的锥形活塞2套设与后盖6上,与后盖6之间形成一气腔;所述的锥形活塞2其外壁与支撑缸本体I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气道13 ;所述的后盖6开设有连通小活塞的第一气道以 及连通气腔的第二气道,所述的第一气道还与第三气道连通。具体而言,所述的后盖6包括:第一后盖61以及第二后盖62,支撑缸本体I上开设有供第一后盖61安装的套孔,第二后盖套62设于支撑缸本体I外;所述的第一后盖61上成型有一缸体。所述的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12开设于第二后盖62上,第一气道11与第三气道13连通。第一后盖61上开设有第四气道14,第二气道12通过该第四气道14与气腔连通。所述的小活塞4安装于第一后盖61中与第一气道11连通,小活塞4上安装有顶杆41,顶杆41伸出第一后盖61外;所述的小活塞4与第一后盖61内壁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42,回位弹簧42套设于顶杆41外。锥形活塞2具有一中空腔体,其套设于第一后盖61外围,于第一后盖61之间形成所述的气腔,所述的顶杆41延伸至活塞杆3中,并于顶杆41顶端与活塞杆3内壁之间安装有活塞杆上升弹簧31。活塞杆3套设于第一后盖61的缸体夕卜,活塞杆3外壁上套设有用于夹紧活塞杆3的夹套5 ;所述的锥形活塞2下方设置有释压弹簧22,锥形活塞2具有一上升锥面21,夹套5具有与该上升锥面21对应的受力锥面51,锥形活塞2通过气压作用向下移动,其上升锥面21对受力锥面51产生水平夹紧力。所述锥形活塞2的上升锥面21与夹套5的受力锥面51之间安装有钢珠7,所述的锥形活塞2上设有钢珠挡块23。本在使用时,从第一气道11进气,气体沿第一气道11进入并推动小活塞4,小活塞4推动活塞杆3上行,当活塞杆3在油缸设计行程范围内,任意行程接触到工件后停止。气体推动小活塞4上移的同时进入到第三气道13,锥形活塞2在释压弹簧22的作用下,起到顺序作用。当小活塞4推动活塞杆3上行接触到工件后,锥形活塞2在一定的气压作用下开始下行,在锥形活塞2下行作用下,钢珠7对夹套5的受理锥面51形成横面挤压,迫使夹套5内径收缩从而达到抱紧活塞杆3的效果。在锥形活塞2下行运动时,空气通过第四气道14和第二气道12排出。动作完成后,锥形活塞2依靠释压弹簧22的恢复力上行回位,夹套5横面压力释放松开,活塞杆3在上升弹簧31的作用下复位,小活塞4复位完成整套动作。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支撑缸,包括:支撑缸本体(1)、安装于支撑缸本体(1)上的后盖(6)、安装于支撑缸本体(1)内的锥形活塞(2)、设于锥形活塞(2)中的活塞杆(3)以及推动活塞杆(3)移动的小活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活塞(2)套设与后盖(6)上,与后盖(6)之间形成一气腔;所述的锥形活塞(2)其外壁与支撑缸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气道(13);所述的后盖(6)开设有连通小活塞的第一气道以及连通气腔的第二气道,所述的第一气道还与第三气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支撑缸,包括:支撑缸本体(1)、安装于支撑缸本体(1)上的后盖(6)、安装于支撑缸本体(1)内的锥形活塞(2)、设于锥形活塞(2)中的活塞杆(3)以及推动活塞杆(3)移动的小活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活塞(2)套设与后盖(6)上,与后盖(6)之间形成一气腔;所述的锥形活塞(2)其外壁与支撑缸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一第三气道(13);所述的后盖(6)开设有连通小活塞的第一气道以及连通气腔的第二气道,所述的第一气道还与第三气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支撑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6)包括:第一后盖(61)以及第二后盖(62),支撑缸本体(1)上开设有供第一后盖(61)安装的套孔,第二后盖套(62)设于支撑缸本体(1)外;所述的第一后盖(61)上成型有一缸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压支撑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活塞(4)安装于第一后盖(61)中,小活塞(4)上安装有顶杆(41),顶杆(41)伸出第一后盖(61)外;所述的小活塞(4)与第一后盖(61)内壁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42),回位弹簧(42)套设于顶杆(41)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压支撑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活塞(2)具有一中空腔体,其套设于第一后盖(61)外围,于第一后盖(61)之间形成所述的气腔,所述的顶杆(41)延伸至活塞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魏聪哲
申请(专利权)人:邱魏聪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