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445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8:48
若使卡合片自座垫后端突出,则在从座椅靠背下端进行拉出时,防止卡合片卡挂于底罩的上部面板后端而感到不自然。卡合片(20)自座垫后端突出,底罩(17)具有由合成树脂成形并覆盖底座构件的上表面的上部面板(17u),上部面板后端向上方倾斜。在使座垫后端滑入座椅靠背下端时,作为供卡合片(20)避免与上部面板后端的斜面之间的接触地进行进入的前后方向的引导部的引导槽(22),形成于上部面板后端的斜面,肋(22a)设置于引导槽的底面。卡合片(20)以引导槽(22)为躲避空间并在引导槽内向其前后方向移动,不会卡挂于上部面板后端的斜面(上表面)地按压、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座垫的后端翻起并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被广泛采用于第二排座椅、第三排座椅那样的后排座椅中。在该类型的座椅中,座垫以其前端部能够利用将棒状弯折为大致U字形状的连结杆、左右一对连结连杆等连结部件进行摆动地连结于车内地板并能够使其后端翻起的方式配置在车内地板上,座椅靠背以能够向前倾倒的方式配置在车内地板上(例如,日本特开2009-25571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91120号公报)。而且,通过在翻起座垫之后使座椅靠背大致水平地向前倾倒而在座椅靠背背面上设定行李空间(行李室)。也公知有将座垫、座椅靠背不直接配置在车内地板上,而是分别配置在设置于车内地板上的底座构件(基座)上的结构。通常,座垫以其后端进入座椅靠背下端并紧贴座椅靠背下端而被束缚且在座垫后端与座椅靠背下端之间未残留有间隙的状态保持在大致水平的落座位置。而且,在座垫后端、座椅靠背下端之间设有用于使座垫后端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并将座垫保持在该落座位置的卡合部件。以如下方式进行座垫的翻起。首先,在连结部件的作用下使座垫摆动,拉起座垫前端并放低座垫后端同时进行拉出,解除座垫后端、座椅靠背下端的卡合而释放由座椅靠背下端进行的束缚。接着,在连结部件的作用下抬起座垫前端部并使座垫摆动大致90度,座垫后端翻起至相对于车内地板大致直立的翻起位置翻起。通过使座垫的后端滑入并卡合于恢复到直立状态的座椅靠背的下端来进行从翻起位置向落座位置的复原。作为使座垫后端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而将座垫保持在落座位置的卡合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255718号公报中,在组合有金属线(日文:ワイヤ)(钢线)的座椅架的后端,将金属线弯折为俯视大致U字形状而形成卡合片并向后方突出,使卡合片卡合于设置在座垫的左右侧架之间的连结杆上的保持构件。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191120号公报中,使设置于座垫后端上部的凸部卡合于座椅靠背后端的凹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57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11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将座垫后端上部的凸部与座椅靠背下端的凹部之间的组合作为卡合部件的日本特开2007-191120号公报的结构中,由于仅设置了凹凸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座垫后端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但是,由于是单纯的凹凸的卡合,因此若在上下车等时集中的载荷施加于座垫的前端部,则存在卡合脱离且座垫前倾而使落座者失去平衡(缺乏稳定感的)的隐患。与此相对,在将自座垫后端突出的卡合片与设置在左右侧架之间的连结杆上的保持片之间的组合作为卡合部件的日本特开2009-255718号公报的结构中,与单纯的凹凸的组合相比较,能够可靠地使座垫后端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但是,需要设置供座垫后端的卡合片卡合的保持片。在与车内地板之间设置了座椅悬架等底座构件(基座)的结构中,座垫以其前端部能够利用将棒状弯折为大致U字形状的连结杆、左右一对连结连杆等连结部件进行摆动地连结于底座构件并能够使其后端翻起的方式配置在底座构件上,座椅靠背以能够向前倾倒的方式配置在底座构件上。在该结构中,由于底座构件的前表面、侧面暴露在外,因此在底座构件上安装底罩,覆盖底座构件并相对于外部视场遮挡底座构件以防止外观质量降低。另外,利用底罩的上部面板覆盖底座构件的上表面,防止座垫翻起时的外观质量降低。通常,上部面板成形为同座椅靠背下端相邻的其后端与底座构件的形状相对应地向上方倾斜的形状。即使卡合片自座垫后端突出,在翻起座垫并从座椅靠背下端拉出卡合片时,也能够不受到上部面板后端的斜面妨碍地拉出卡合片。但是,若卡合片自座垫后端突出,则在为了返回到落座位置而使座垫摆动并使座垫后端滑入座椅靠背下端时,倾斜的上部面板后端位于可能阻挡(日文:立ふさがるか)的位置,因此座垫后端的卡合片卡挂于上部面板后端的倾斜处而易于感到不自然(卡挂感)。另外,不仅当卡合片卡挂于上部面板后端的斜面时会感到不自然,而且存在抓挠斜面(上表面)而产生噪音或者损伤斜面的隐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会感到不自然地使座垫后端滑入座椅靠背下端的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技术方案1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其在车内地板上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上述座垫通过使自其后端突出的卡合片卡合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下端而被保持在大致水平状态的落座位置,并且能够从落座位置向收纳状态的朝向前方翻起的位置移动,其中,上述座垫设有引导部,当使座垫在落座位置与翻起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引导部向车内地板引导上述卡合片的移动。专利技术效果由于卡合片进入设置于车内地板的引导部且未接触车内地板上表面,因此卡合片不会卡挂于车内地板的上表面地进入并按压、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因此,能够不感到不自然地使座垫后端滑入座椅靠背下端。附图说明图1的(A)(B)(C)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落座位置、卡合的解除阶段的示意图、座椅靠背翻起位置的概略侧视图。图2的(A)(B)分别表示底罩的立体图、局部剖切的放大图。图3的(A)(B)(C)是沿着图2的(B)的线X-X的纵剖视图,表示卡合片在用于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的引导槽内的移动。图4是表示底罩的上部面板的局部剖切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用于按压、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而限定大致水平的座垫落座位置的卡合片自座垫后端突出,底罩具有覆盖底座构件的上表面的上部面板。按压、卡合于座椅靠背下端的卡合片,自座垫后端突出,上部面板成形为其后端向上方倾斜的形状。而且,在为了自翻起位置返回到其落座位置而使座垫摆动并使座垫后端滑入座椅靠背下端时,用于避免与可能阻挡地倾斜配置的上部面板后端之间的接触地使卡合片进入的前后方向的引导槽,形成于上部面板后端的斜面。例如,上部面板由合成树脂成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成形于上部面板的引导槽的底面。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的(A)(B)(C)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落座位置、卡合的解除阶段的示意图、座垫翻起位置的概略侧视图。如图1的(A)所示,车辆用座椅10包括座垫12和设于座垫的后端的座椅靠背14,是使座垫的后端翻起并且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座垫翻起式的座椅。即,如图1的(C)所示,座椅10构成为翻起座垫后端并保持大致直立,并且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至座垫12所处的空间内,以座椅靠背背面为装货台面而设定行李空间。在实施例中,座垫12形成为使1.5人用的座垫一体化的形状,底座构件16以能够利用座椅滑动装置18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车内地板19上。座垫12以在其大致中间部利用连结部件13连结于底座构件16且其后端能够翻起的方式载置在底座构件上,座椅靠背14以能够向前倾倒的方式载置在底座构件上。而且,底罩17安装、覆盖于底座构件16以相对于外部的视场遮挡底座构件。连结部件13例如形成为将棒状弯折为大致U字形状的连结杆,其左右的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底座构件16,并且其中间部枢接于座垫12的框架(座垫架)而将座垫以能够相对于底座构件进行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底座构件而能够翻起座垫后端。另外,也可以不夹设底座构件16地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其在车内地板上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上述座垫通过使自其后端突出的卡合片卡合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下端而被保持在大致水平状态的落座位置,并且能够从落座位置向收纳状态的朝向前方的翻起位置移动,其中,上述座垫设有引导部,当使座垫在落座位置与翻起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引导部向车内地板引导上述卡合片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26 JP 2012-0695071.一种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其在车内地板上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上述座垫通过使自其后端突出的卡合片卡合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下端而被保持在大致水平状态的落座位置,并且能够从落座位置向收纳状态的朝向前方的翻起位置移动,其中,上述座垫设有引导部,当使座垫在落座位置与翻起位置之间移动时,该引导部向车内地板引导上述卡合片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翻起式的车辆用座椅,其中,上述引导部形成于树脂制的底罩,该底罩覆盖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结有上述座垫的车内地板侧的底座构件的上表面。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谷豪也贵岛义和中尾洋志横山太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塔捷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