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083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多个导流壁、进水管、出水管、工艺孔和密封塞。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多个所述导流壁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用于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壁均包括多个导烟管,且所述导烟管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侧壁的下部或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密封塞可拆卸地封盖所述工艺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下部或底壁上的工艺孔,使热交换器内的杂质可以快速且完全的排出换热腔室,提高热交换器的排污效率和排污效果,便于热交换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凝式二次热交换器结构和生产工艺复杂,使用时,其U管弯曲部分常出现漏水现象,而且,所述冷凝式二次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积炭现象,导致难以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艺简单、避免了因管壁太薄引起的漏水现象且排污方便的热交换器。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多个导流壁、进水管、出水管、工艺孔和密封塞。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多个所述导流壁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用于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壁均包括多个导烟管,且所述导烟管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侧壁的下部或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密封塞可拆卸地封盖所述工艺孔。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多个导流壁在换热腔室内间隔出迂回水道,水流由进水管输入并由出水管输出,且在换热腔室内与导烟管进行热交换,用于排污的工艺孔设在壳体的侧壁下部或底壁上。由此,在较小体积的换热腔室形成迂回水道,使水流能沿迂回水道流动并与沿途的导烟管换热,提高了换热腔室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水流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塞,可用于对换热腔室进行排污,而且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下部或底壁上的工艺孔,使热交换器内的杂质可以快速且完全的排出换热腔室,提高热交换器的排污效率和排污效果,便于热交换器的使用。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热交换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多个所述导烟管的外壁依次相连形成所述导流壁。由此,使较小的换热腔室内即可设置较大数量的导烟管,使水流在换热腔室内与导烟管接触的面积大,提高水流与导烟管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加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所述导流壁还包括导流板,多个所述导烟管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导流板上。由此,便于热交换器的装配以及生产,使热交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热交换器的生产效率。此外,还使导烟管布置合理,预留出预定体积的供水流通过的空间。所述导烟管为圆管状导烟管,多个所述导烟管的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导流板相配合形成波纹。由此,便于加热和排烟。同时,对于相同体积的多边形管状导烟管,圆管状导烟管具有换热面积大等特点,进一步的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同时圆管状导烟管使水流平缓,提高了热交换器工作的稳定性。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邻近所述壳体的顶面。由此,进水管输入的水装满整个换热腔室后再有出水管排出,增加了水流的热交换时间,提闻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且提闻了换热腔室的空间利用率。所述壳体和所述导流壁分别由铝材一体形成。由此,生产工艺简单,降低了热交换器的生产成本。避免了焊接成型容易发生的虚焊等现象,提高了热交换器的合格率和工作稳定性。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及所述导流壁的表面上均设有防腐层。由此,避免水及其中的杂质侵蚀热交换器,提高了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方便用户使用。同时生产过程中多余的防腐材料可由工艺孔排出换热腔室,简化了热交换器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孔的壁形成有卡槽,所述密封塞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钩,所述密封塞卡扣在所述工艺孔上。由此,密封塞与工艺孔卡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装配效率。所述工艺孔的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塞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工艺孔螺纹连接。由此,装配方便,同时使密封塞和工艺孔配合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所述工艺孔为两个,所述密封塞为与所述两个工艺孔对应的两个。由此,进一步的便于清理换热腔室内的杂质。【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图1示出的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卸下密封塞后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C-C截面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热交换器100 ;壳体10 ;导流壁20 ;进水管31 ;出水管32 ;工艺孔40 ;密封塞50 ;换热腔室101 ;迂回水道102 ;导烟管21 ;导流板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热交换器。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热交换器100包括壳体10、多个导流壁20、进水管31、出水管32、工艺孔40和密封塞50。具体地说,壳体10内具有换热腔室101并形成有用于水流通过的迂回水道102。也就是说,多个导流壁20间隔布置在换热腔室101内,用于形成迂回水道102,迂回水道102如图1所示。具体地说,参照图1,多个导流壁20沿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两个导流壁20中的一个与壳体10的左侧壁相连且另一个与壳体10的右侧壁相连,从而使多个导流壁20在换热腔室101内形成如图1所示的迂回水道102,水流可沿多个导流壁20间隔形成有弯曲的水道流动。其中,每个导流壁20均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多个导流壁,多个所述导流壁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用于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壁均包括多个导烟管,且所述导烟管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侧壁的下部或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可拆卸地封盖所述工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室; 多个导流壁,多个所述导流壁间隔布置在所述换热腔室内用于形成迂回水道,其中,每个所述导流壁均包括多个导烟管,且所述导烟管贯通所述壳体的顶面和底面; 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 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在所述壳体侧壁的下部或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可拆卸地封盖所述工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烟管的外壁依次相连形成所述导流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壁还包括导流板,多个所述导烟管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导流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管为圆管状导烟管,多个所述导烟管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荣寿利萍郑仪军黄官贤唐晓峨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