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壳内的热交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180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42
一种位于壳内的热交换器装置,所述壳例如是内燃机的进给管,所述热交换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堆叠和具有媒质连接的端板,所述堆叠包含导管和散热片,并且其中所述堆叠被插入所述壳内并被固定于该壳内。包含媒质连接和/或至少一个有轮廓的轨道的连接块被置于所述端板上。所述壳具有至少一个横截面扩展的壁围和/或至少一个集成在所述壳壁中的插槽,其中所述连接块位于横截面扩展部,和/或所述插槽的横截面与所述轨道的横截面近似地相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德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13002478.1、申请日为2013年2月13日的申请和德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13002523.0、申请日为2013年2月13日的申请的优先权,因此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于壳内的热交换器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于壳内的热交换器装置,所述壳例如是内燃机的进给管,其中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由导管和散热片组成的堆叠和具有流体通道的端板,并且其中所述堆叠被插入所述壳内并被固定于其中。 例如,EP 1 785 609 A1和EP 1 830 048 A1公开了此种热交换器装置。此种热交换器装置包含间接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增压空气(或者增压空气和将被引回至内燃机的排放气体流的混合物)通过此间接的增压空气冷却器被液态冷却剂冷却。在这些参考文件中,堆叠具有端板,所述端板从所述堆叠的轮廓的周边和上部突出,并且所述堆叠被从上部插入到壳内的开口中。通过螺钉连接或类似的方法在所述壳的开口边缘处和所述端板的突出边缘处进行固定。 WO 2012/085008 A1涉及一种壳内热交换器装置并且包括具有导管和散热片的堆叠;许多其它公开文件也类似,但是是将端板替换为导管板,在所述导管板的开口处设置有导管末端。
技术实现思路
<br>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装置,此装置可更好地适用于具有高机械负载的特定应用。 一些实施例彻底省略了端板上的在整个周边方向中突出的固定边缘。对于端板的厚度和表面范围来说,与前述介绍中提到的在先技术相比较,所述端板可被设计得更小和更轻,这也是因为上述端板仅需要吸收更小的力(因为力被更好地分散了)。 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位于端板上的突出边缘,上述突出边缘也可被设计得更小并且因此而仅有局部的边缘,也就是,非呈环的边缘。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壳内热交换器的固定和力的更佳分散;在本发明中,被置于堆叠的端板上的、用于冷却剂的连接块位于壳的壁围内,所述壳的壁围以与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相匹配的方式形成。至少一个壁围提供了所述壳的横截面扩展部。所述连接块被容纳在壳空间内,所述壳空间由所述壁围构建。所述连接块扩展了所述端板中的流体孔径。因此,所述连接块也具有流体孔径。 在壳内固定热交换器的其它方法以及力的更佳分散可由有轮廓的轨道等提供,所述有轮廓的轨道等被置于堆叠上(或堆叠周围)并被紧固,上述轨道可被推入另外的插槽中,所述插槽形成于壳壁上并且所述插槽的横截面与轨道的横截面近似地相匹配。也可以框架的方式设置所述轨道,此框架位于所述堆叠的外围。 推入方向与所述堆叠的纵向方向近似地横切并且等同于液体流的方向,所述液体流在该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流经所述堆叠的散热片。液体冷却剂随后流经所述堆叠的导管。 通过位于所述插槽内的轨道而进一步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如果所述壳为在适当压力下可变形的塑料壳,那么这样一种设计对抑制变形尤其重要。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有轮廓的轨道位于所述堆叠的端板上,并且位于集成于壳壁的插槽内,其中所述插槽的横截面与轨道的横截面近似地相匹配以便提供特别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对震动和其它机械负载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这种结构还适用于避免所述堆叠和所述壳壁之间的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以如下方式被集成入所述壳的壳壁内:所述壳壁的内侧大体保持平坦并且所述壳壁的外侧具有弧度。这可使得平坦的内侧和平坦的端板之间大体上光滑接触。 轨道的整个长度被置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槽也具有相应的长度。 特别地,如果具体应用需要使用位于超常尺寸的壳内的热交换器装置,或者替换多个更小的热交换器装置并因此打算节约成本,那么需要更加关注设计的稳定性。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该方面内容。 以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以下描述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更重要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交换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3示出了进给管中的热交换器。 图4示出了图3的放大细节。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方面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图6至图7所示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A-A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某些方面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7至图18的位于壳内的热交换器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了位于内燃机的进给管10内的热交换器装置,所述进给管10构成了壳10,其中热交换器是间接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和/或排放气体循环冷却器。因此下文中,凡是提到进给管的地方均可用“壳”来进行置换,并且还可以进行反向置换。 然而,实际上本专利技术不受限于此具体应用。本专利技术可被用于很多其它应用,特别是那些实现了气体和液体间热交换的应用,例如,用于供暖的热交换器、用于空调的热交换器等。 然而,本专利技术也不欲被限制至此,这是因为例如利用液体冷却剂进行工作的油冷却器也构成了可想到的应用,其中,就横截面尺寸而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导管(和/或堆叠的散热片)进行适当地改变。 组成热交换器的堆叠1包括扁平管2和散热片3(例如波形散热片),所述扁平管2和散热片3以交替的方式被放置。所示的每个扁平管2由两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交换器装置,包括:壳,所述壳具有至少一个横截面扩展的壁围;至少一个堆叠,所述堆叠位于所述壳内,所述堆叠具有导管和散热片;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堆叠相连并且具有流体通路;以及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端板上并且流体连通到所述流体通路,其中,所述连接块容纳于所述壁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3 DE 102013002523.0;2013.02.13 DE 10201301.热交换器装置,包括:
壳,所述壳具有至少一个横截面扩展的壁围;
至少一个堆叠,所述堆叠位于所述壳内,所述堆叠具有导管和散热
片;
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堆叠相连并且具有流体通路;以及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端板上并且流体连通到所述流体通路,
其中,所述连接块容纳于所述壁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壁围包括连接开
口,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连接块中的流体开口近似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壁
围限定了用于固定的其它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所述热交换器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堆叠上的有轮廓的轨道,其中所述壳包括限定了插槽的壳壁,
每个轨道近似地延伸跨越过所述堆叠的整个长度,其中所述轨道被插入
到所述插槽内,并且其中所述插槽的横截面大体上与所述轨道的横截面
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插槽整体地形成
于所述壳壁内,以便所述壳壁的内侧大体上保持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包括多
个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壳限定了所述壁
围和所述插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所述热交换器装置还包括:
突出长度,所述突出长度位于所述端板上且位于与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一
端,其中所述突出长度作为形成于所述壳壁内的通道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所述热交换器装置还包括:

\t第二突出长度,所述第二突出长度位于所述端板上且在所述连接块的一
侧跨越所述堆叠,所述第二突出长度和所述连接块的边缘片参与了形成
于壳壁内的第二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通道和所述第
二通道以相似的方式形成至所述壁围,其中所述壁围置于所述壳的纵向
壁中,所述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置于所述壳的相对的横向壁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和所
述壁围彼此相邻并且共同构成了所述壳的横截面扩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通道和所述第
二通道以及所述壁围被置于相互隔开的位置。
13.热交换器装置,包括:
壳,所述壳具有限定了插槽的壳壁;
至少一个堆叠,所述堆叠包括导管和散热片,所述堆叠被插入所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多恩赛夫K·卡尔巴彻R·格吕克
申请(专利权)人:摩丁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