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297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冷媒进管(12)和冷媒出管(13);多个热交换部,多个热交换部位于壳体内部且通过管板(14)相互隔离,多个热交换部之间设置有冷媒平衡部(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央空调,包括前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当壳体内部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因泄露导致冷媒量与设计要求不一致时,通过冷媒平衡部使各个热交换部导通,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最终使各个热交换部的冷媒量恢复相同,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机组故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多系统的中央空调中,使用管壳式换热器,冷媒在壳体11内部流动,位于同一壳体内部的多个系统通过管板14相互隔开,管板与铜管使用强度胀接密封。 在空调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各个系统的存在着压力差,一旦中间管板密封失效时,会出现微量泄漏情况(如箭头Sl所示),当机组长期运行,微量泄漏长时间积累会导致各个系统中的冷媒量与设计要求不一致,造成部分系统冷媒过多,另一部分系统的冷媒过少,这样会引起整个机组故障,而且难以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壳体内部各热交换部之间冷媒量能够有效平衡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多个热交换部,多个热交换部位于壳体内部且通过管板相互隔离;多个热交换部之间设置有冷媒平衡部。进一步地,冷媒平衡部包括平衡管道以及设置在平衡管道上的控制阀,平衡管道与不同的热交换部连通。进一步地,平衡管道设置在壳体的下部。进一步地,控制阀为电子控制阀。进一步地,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热交换部,平衡管道具有两个端口,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个热交换部连通。进一步地,壳体内部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热交换部,平衡管道具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端口,每个端口分别与热交换部连通,相邻的两个端口之间设置有控制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前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当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壳体内部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因泄露导致冷媒量与设计要求不一致时,通过冷媒平衡部使各个热交换部导通,进而平衡各热交换部中的冷媒量使之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机组故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管壳式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1,壳体 11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冷媒进管12和冷媒出管13,多个热交换部,多个热交换部位于壳体内部且通过管板14相互隔离,多个热交换部之间设置有冷媒平衡部16。当壳体内部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因泄露导致冷媒量与设计要求不一致时,通过冷媒平衡部使各个热交换部导通,进而平衡各热交换部中的冷媒量使之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机组故障。冷媒平衡部16包括平衡管道16a以及设置在平衡管道16a上的控制阀16b,平衡管道16a与不同的热交换部连通,控制阀16b控制平衡管道16a的导通与否,控制阀16b打开时,平衡管道16a连接的热交换部相互导通,冷媒量多的热交换部中的冷媒流向冷媒量少的热交换部,使各个热交换部的冷媒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机组固定。当控制阀16b关闭时,热交换部相互隔离,各个热交换部独立工作。优选地,平衡管道16a设置在壳体11的下部,便于控制阀16b打开时各热交换部之间的冷媒流动。优选地,控制阀16b为电子控制阀,与空调的控制系统连接,便于控制。 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壳体11内部设置有两个热交换部,平衡管道16a具有两个端口,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个热交换部连通。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壳体11内部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热交换部,平衡管道16a具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端口,每个端口分别与热交换部连通, 相邻的两个端口之间设置有控制阀16b。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前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在空调机组运转过程中,关闭控制阀16b,使两个或多个热交换部的冷媒分离。即使某一个系统的热交换部运转,管壳式换热器的各个热交换部之间相互压差较大,也只是在中间管板隔开部分产生微量泄漏。而微量泄漏,并不影响机组正常运转。当机组运转一定时间后,让机组各个系统全部停止运转,然后再打开各个系统连通的电子控制阀16b,使各个系统的热交换部之间导通,冷媒能够从冷媒量多的热交换部流向冷媒量少热交换部,由于压力和重力的作用,最终使各个热交换部的冷媒量恢复相同。由于机组的冷媒都在壳体11内部,总量不变,因此,各个系统冷媒量也与设计一致,确保机组可以重新开机,正常运转。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当壳体内部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因泄露导致冷媒量与设计要求不一致时,通过冷媒平衡部使各个热交换部导通, 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最终使各个热交换部的冷媒量恢复相同,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机组故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冷媒进管(1 和冷媒出管(13); 多个热交换部,多个所述热交换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通过管板(14)相互隔离; 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交换部之间设置有冷媒平衡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平衡部(16)包括平衡管道(16a)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管道(16a)上的控制阀(16b),所述平衡管道(16a)与不同的所述热交换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管道(16a)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16b)为电子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部设置有两个热交换部,所述平衡管道(16a)具有两个端口,两个所述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热交换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部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热交换部,所述平衡管道(16a)具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端口,每个所述端口分别与所述热交换部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口之间设置有所述控制阀(16b)。7.—种中央空调,包括管壳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热交换器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冷媒进管(12)和冷媒出管(13);多个热交换部,多个热交换部位于壳体内部且通过管板(14)相互隔离,多个热交换部之间设置有冷媒平衡部(16)。根据本技术的中央空调,包括前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根据本技术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当壳体内部的多个热交换部之间因泄露导致冷媒量与设计要求不一致时,通过冷媒平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观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