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冷却器。
技术介绍
从实践中充分已知借助于冷却器冷却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气态的介质。这样的冷却器可以是在两个压缩机级之间的中间冷却器或者是在最后的或者唯一的压缩机级之后的再冷却器。 从实践中已知的用于冷却在压缩机中压缩的气态的介质的冷却器具有壳体,其中,在壳体中布置有用于冷却压缩的、气态的介质的换热器。这样的冷却器具有被冷却剂流过的且被待冷却的气态的介质环流的多个管。 冷却剂典型地是水,而待冷却的气态的介质典型地是空气。 冷却器的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部(Zulauf),经由其可将待冷却的气态的介质引入冷却器的壳体中且可输送给换热器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处。此外,壳体具有至少一个排出部(Ablauf),经由其可将冷却的气态的介质从换热器的流动离开侧的部段出发从冷却器的壳体中导出。 根据应用领域,这样的冷却器可能具有较大尺寸。由此已知其壳体具有超过10米的长度和超过3米的直径的冷却器。尤其在带有这样大的尺寸的冷却器中存在该问题,即在冷却器内构造有对于待冷却的气态的介质不均匀的流动。对于待冷却的气态的介质这样不均匀的流动是不利的,因为冷却器那么不能最佳地来运行。压缩的、气态的且待冷却的介质不均匀地流动通过冷却器限制冷却器的冷却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出发,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冷却器。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却器来实现。根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冷却在压缩机中压缩的气态的介质的冷却器(10),其:带有壳体(11);带有定位在所述壳体(11)中的换热器(12),其具有被冷却剂流过的且被待冷却的气态的所述介质环流的多个管;带有至少一个输入部(13),经由其能够将待冷却的所述介质引入所述冷却器(10)的壳体(11)中且能够输送给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14);并且带有至少一个排出部(15),经由其能够将冷却的介质从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离开侧的部段(16)出发从所述冷却器的壳体(11)中导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1)中在待冷却的所述介质的流动方向上观察在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14)上游定位有穿孔的板状的至少一个流动均匀化元件(18,19;22,23,24)。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18 DE 102013000766.61. 一种用于冷却在压缩机中压缩的气态的介质的冷却器(10),其:带有壳体(11);带有定位在所述壳体(11)中的换热器(12),其具有被冷却剂流过的且被待冷却的气态的所述介质环流的多个管;带有至少一个输入部(13),经由其能够将待冷却的所述介质引入所述冷却器(10)的壳体(11)中且能够输送给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14);并且带有至少一个排出部(15),经由其能够将冷却的介质从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离开侧的部段(16)出发从所述冷却器的壳体(11)中导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1)中在待冷却的所述介质的流动方向上观察在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14)上游定位有穿孔的板状的至少一个流动均匀化元件(18,19;22,23,2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1)中在待冷却的所述介质的流动方向上观察在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14)上游定位有穿孔的板状的多个流动均匀化元件(18,19;22,23,2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待冷却的所述介质的流动方向上观察定位在所述换热器(12)的流动进入侧的部段(14)上游的穿孔的板状的至少一个流动均匀化元件(18,19;22,23,24)划分成不同孔隙度的多个节段。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1)中定位有穿孔的板状的至少两个流动均匀化元件(18,19),其彼此角型材式地布置成使得上部的第一流动均匀化元件(18)在通过所述换热器(12)的待冷却的所述介质的流动方向上延伸,而下部的第二流动均匀化元件(19)倾斜于通过所述换热器(12)的待冷却的所述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流动均匀化元件(18)和下部的所述第二流动均匀化元件(19)包围在30°与60°之间的角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流动均匀化元件(18)和下部的所述第二流动均匀化元件(19)包围在40°与50°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布吉纳,T格雷文,S福哈伯,
申请(专利权)人: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