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1588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粉放入第一管式真空炉中,通入CO-CO2混合气体,升温至600~750℃保温0.5~1h,抽真空至低于0.01Pa,保温0.3~0.8h,保持真空度并冷却至室温;将纳米氧化物粉置于第二管式真空炉中,在温度400~600℃,真空度低于0.01Pa下进行1~3h的烘烤除气;将处理后的原料粉和纳米氧化物粉混合置于真空球磨罐中,通入压强为0.1~0.3MPa,体积比为1:0.5~1:1的Ar和CO-CO2混合气体,通过球磨得到合金粉;将合金粉置于第三管式真空炉中,在真空度低于0.01Pa,温度为250~350℃下保温0.3~0.8h;升温至400~600℃,通入真空度为1000~5000Pa的CO2气体,保温0.5~1.5h;抽真空至低于0.01Pa,保温1~3h,保持真空度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是在合金中加入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纳米氧化物颗粒,使其均匀分散在基体中,通过阻碍位错和晶界运动而产生强化的一类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可广泛应用但不限于核反应堆、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机轮、能源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相比于未添加氧化物弥散相的铁基、镍基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蠕变疲劳性能、抗辐照损伤及耐腐蚀性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延伸率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升高的问题。通过后续的形变热处理可部分改善其性能,但工序复杂、成本高昂,而且容易造成材料的各向异性。现有技术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微观组织,认为由于烧结后的块体材料中存在原始颗粒边界以及晶界处富集大尺寸氧化物脆性相(如TiO2),导致了材料延伸率低、韧脆转变温度高。微米级粉体表面吸附氧以及球磨过程中导致的过量氧固溶是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由于现有球磨工艺中普遍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氛,制得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氧含量较高。另外欧洲的一些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氢气作为球磨还原气氛,研究结果表明氢气氛下所得粉体氧含量明显降低,但是会产生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粉放入第一管式真空炉中,通入CO‑CO2混合气体,升温至600~750℃保温0.5~1h,并抽真空至低于0.01Pa,保温0.3~0.8h,保持真空度并冷却至室温;所述原料粉为按照所需元素配比的纯金属粉或雾化预合金粉;将纳米氧化物粉置于第二管式真空炉中,在温度400~600℃,真空度低于0.01Pa下进行1~3h的烘烤除气;将上述处理后的所述原料粉和所述纳米氧化物粉混合,置于真空球磨罐中,通入压强为0.1~0.3MPa,体积比为1:0.5~1:1的Ar和CO‑CO2混合气体,通过球磨得到固溶均匀的合金粉;将所得的所述合金粉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原料粉放入第一管式真空炉中,通入CO-CO2混合气体,升温至600~750°C保温0.5~lh,并抽真空至低于0.01Pa,保温0.3~0.8h,保持真空度并冷却至室温;所述原料粉为按照所需元素配比的纯金属粉或雾化预合金粉; 将纳米氧化物粉置于第二管式真空炉中,在温度400~600°C,真空度低于0.01Pa下进行I~3h的烘烤除气; 将上述处理后的所述原料粉和所述纳米氧化物粉混合,置于真空球磨罐中,通入压强为0.1~0.3MPa,体积比为1:0.5~1:1的Ar和CO-CO2混合气体,通过球磨得到固溶均匀的合金粉; 将所得的所述合金粉置于第三管式真空炉中,在真空度低于0.01Pa,温度为250~350°C下保温0.3~0.8h ;升温至400~600°C,通入真空度为1000~5000Pa的CO2气体,保温0.5~1.5h ;抽真空至低于0.01Pa,保温I~3h,保持真空度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刘少军黄群英徐刚吴宜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