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包括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以及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一个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机体结构支架、驾驶座椅、水平结构支架、减震支架、滑行轮胎、两个水平尾翼、两个垂直尾翼、两台垂直设置的升力发动机、一台水平设置的推进发动机。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造加工难度低、对材料的结构强度要求低、易于操作驾驶,不需要专用的跑道和机库。也不需要专业的驾驶技术。可用于上班、运动、娱乐、旅行、农业、救援等领域。低廉的造价,简易的操作使得它更容易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并有望缓解平面交通带来的拥堵问题,加速人们进入立体交通的时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包括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以及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一个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机体结构支架、驾驶座椅、水平结构支架、减震支架、滑行轮胎、两个水平尾翼、两个垂直尾翼、两台垂直设置的升力发动机、一台水平设置的推进发动机。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造加工难度低、对材料的结构强度要求低、易于操作驾驶,不需要专用的跑道和机库。也不需要专业的驾驶技术。可用于上班、运动、娱乐、旅行、农业、救援等领域。低廉的造价,简易的操作使得它更容易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并有望缓解平面交通带来的拥堵问题,加速人们进入立体交通的时代。【专利说明】—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
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涉及航空及飞行器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大多数飞行器难以实现的短距起降、垂直起降以及飞行器的小型化。较高的加工难度,机体材料强度的要求都增加了飞行体的成本,使得飞行器很难普及,无法实现立体化交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包括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以及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一个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机体结构支架、驾驶座椅、水平结构支架、减震支架、滑行轮胎、两个水平尾翼、两个垂直尾翼、两台垂直设置的升力发动机、一台水平设置的推进发动机。矩形气流管道两侧设置有矩形开口,开口的高度大于两个水平涵道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上的叶片高度,长度小于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直径。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叶片末端与叶片轮的环形涵道壁的内侧固接,环形涵道壁的外侧设置有气流驱动叶片,等间距环形分布于环形涵道壁的外侧。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位于矩形气流管道的两侧,未完全封闭的涵道壁与矩形气流管道的开口边缘管道壁相连接,气流驱动叶片轮的叶片完全伸入矩形气流管道内;两侧的叶片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三台发动机,两台通过传动轴连接于水平涵道风扇的下方,另一台发动机连接于垂直推进涵道风扇的后方的传动轴。这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有两种运行模式,可以由两台水平涵道风扇的发动机通过风扇叶片的旋转产生升力,由位于风扇叶片末端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上的气流驱动叶片提供前进的推力;也可以由位于机体后部的发动机带动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旋转产生推进力,通过矩形气流通道的高速气流推动气流驱动叶轮以及两个涵道风扇产生升力。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其它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图2为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的俯视图。图4为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2。图5为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的正视图。图中,1、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2、气流驱动叶片轮的涵道壁,3、气流驱动叶片轮,4、气流驱动叶片轮的叶片,5、两侧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叶片,6、两侧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传动轴,7、位于矩形气流管道上方的燃料箱,8、垂直尾翼,9、垂直推进涵道风扇的叶片,10、垂直涵道风扇的涵道壁,11、推进发动机,12、减震支架,13、水平支架,14,、滑动轮,15、驾驶座椅,16、座椅结构支架,17、水平涵道风扇发动机发动机,18发动机固定支架,19传动轴承,20、水平尾翼。【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包括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1、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两个水平涵道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3、一个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机体结构支架、驾驶座椅、水平结构支架13、减震支架12、滑行轮胎14、垂直尾翼8、水平尾翼20、两台升力发动机17,垂直推进发动机11、水平支架13、滑动轮14、驾驶座椅15、座椅结构支架16。矩形气流管道I两侧设置有矩形开口,开口的高度大于两个水平涵道风扇叶片5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3上的叶片高度,长度小于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直径。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叶片5末端与叶片轮3的环形涵道壁2的内侧固接,环形涵道壁2的外侧设置有气流驱动叶片4,等间距环形分布于环形涵道壁2的外表面。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位于矩形气流管道I的两侧,未完全封闭的涵道壁2与矩形气流管道I的开口边缘管道壁相连接,气流驱动叶片轮3的叶片完全伸入矩形气流管道I内;两侧的叶片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三台发动机,两台通过传动轴19连接于水平涵道风扇的下方,另一台发动机连接于垂直推进涵道风扇的后方的传动轴6。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I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其它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这种三涵道风扇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有两种运行模式,可以由两台水平涵道风扇的发动机17通过风扇叶片5的旋转产生升力,由位于风扇叶片末端的气流驱动叶片轮3上的气流驱动叶片4提供前进的推力;也可以由位于机体后部的发动机11带动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旋转产生推进力,通过矩形气流通道I的高速气流推动气流驱动叶轮3以及两个涵道风扇产生升力。运行模式一:由两台水平发动机17带动两个水平涵道风扇旋转,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5产生升力。位于风扇叶片5外侧的气流驱动叶片4推动矩形气流管道I内的气流向后喷射出管道,提供飞行器前进的推力。整个飞行器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在飞行过程中由两个水平尾翼和两个垂直尾翼控制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运行模式二:由飞行器后部的推进发动机11带动垂直推进涵道风扇叶片9高速旋转,提供向前的推力,同时在矩形气流管道I内产生高速气流,高速气流通过气流驱动叶片4推动位于矩形气流管道内的气流驱动叶片轮3以及与其固接的水平涵道风扇。再由两侧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6产生升力。整个飞行器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滑动轮滑行实现短距起降。在飞行过程中由两个水平尾翼和两个垂直尾翼控制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权利要求】1.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包括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以及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一个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机体结构支架、驾驶座椅、水平结构支架、减震支架、滑行轮胎、两个水平尾翼、两个垂直尾翼、两台垂直设置的升力发动机、一台水平设置的推进发动机。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矩形气流管道两侧设置有矩形开口,开口的高度大于两个水平涵道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上的叶片高度,长度小于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两个水平涵道风扇的叶片末端与叶片轮的环形涵道壁的内侧固接,环形涵道壁的外侧设置有气流驱动叶片,等间距环形分布于环形涵道壁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位于矩形气流管道的两侧,未完全封闭的涵道壁与矩形气流管道的开口边缘管道壁相连接,气流驱动叶片轮的叶片完全伸入矩形气流管道内;两侧的叶片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三台发动机,两台通过传动轴连接于水平涵道风扇的下方,另一台发动机连接于垂直推进涵道风扇的后方的传动轴。6.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有两种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涵道风扇双模式飞行器,包括一个两侧有开口的矩形气流管道、两个水平涵道风扇以及风扇叶片末端连接的气流驱动叶片轮、一个垂直推进涵道风扇、机体结构支架、驾驶座椅、水平结构支架、减震支架、滑行轮胎、两个水平尾翼、两个垂直尾翼、两台垂直设置的升力发动机、一台水平设置的推进发动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何长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