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1475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底盘架上,包括横向承力臂、纵向承力臂、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横向承力臂组于底盘架并具有分隔支撑臂和三角架,分隔支撑臂将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而后端具有接合部,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借助扣合槽由上往下扣于底盘架,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借助接合部接合于分隔支撑臂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组装于纵向承力臂处;第一锁固件沿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纵向承力臂的前端与底盘架并锁固纵向承力臂与底盘架;第二锁固件沿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接合部与分隔支撑臂处并锁固接合部与分隔支撑臂,确保前起落架的起落可靠性,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Bearing mechanism of landing gear of ducted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nding gear bearing mechanism of a ducted vehicle, which is assembled on a chassis frame, comprising a transverse support arm, a longitudinal bearing arm, a first lock and a two lock. The lateral bearing arm group on the chassis frame and having separate support arm and the support arm will separate tripod, tripod separating the left triangular bracket and a right triangle;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longitudinal arm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groove and the rear end has connecting part, front longitudinal arm with groove bearing from the top down button on the chassis frame. The longitudinal bearing arm back with a bonding section in the separation support arm, the front landing gear df-uav assembled in vertical bearing arm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fastener;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of the chassis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longitudinal bearing force and the chassis frame and locking longitudinal bearing force arm and chassis frame; the second fastening pieces along the right and left direction. The chassis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joint and separate support arm and locking joint and separate support arm,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anding gear,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而涵道飞行器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众所周知,涵道飞行器为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提供一种飞行的器具,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借助对涵道飞行器的操作,便能达到于低空飞行的目的,因此,涵道飞行器十分受到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所青睐。目前,在现有的涵道飞行器中,由于其前起落架的承力装置的构件繁多,故使得现有的承力装置的结构复杂,组装不便,且所受的冲击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确保起落的可靠性,故安全性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其结构简单、承力可靠且安全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涵道飞行器的底盘架上。其中,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包括横向承力臂、纵向承力臂、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所述横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组装于所述底盘架上,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具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顶部朝上布置,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所述分隔支撑臂将所述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所述纵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具有与所述分隔支撑臂接合的接合部,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借助所述扣合槽由上往下扣合于所述底盘架处,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借助所述接合部接合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组装于所述纵向承力臂处;所述第一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与所述底盘架并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与底盘架;所述第二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并锁固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较佳地,所述分隔支撑臂垂直平分所述三角架。较佳地,所述纵向承力臂垂直平分所述横向承力臂。较佳地,所述分隔支撑臂开设有与所述接合部匹配的分隔槽,所述接合部由前往后插置于所述分隔槽内。较佳地,所述第一锁固件包含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栓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从所述底盘架的左侧往右侧方向穿过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及底盘架,所述第一螺母旋入所述第一螺栓并与该第一螺栓一起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和底盘架。较佳地,所述第二锁固件包含相互配合的第二螺栓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从所述底盘架的左侧往右侧方向穿过所述纵向承力臂的接合部及分隔支撑臂,所述第二螺母旋入所述第二螺栓并与该第二螺栓一起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的接合部和分隔支撑臂。较佳地,所述横向承力臂邻近所述三角架之角落外的部位分别向前及向后延伸出前接管头及后接管头,所述横向承力臂通过所述前接管头及后接管头与所述底盘架插接。较佳地,所述分隔支撑臂与所述三角架的交汇处为圆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包括横向承力臂、纵向承力臂、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借助纵向承力臂的扣合槽和接合部,以及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使得纵向承力臂能更方便快捷地组装于底盘架及横向承力臂处,故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组装更方便。又由于横向承力臂的中部具有三角架,三角架的顶部朝上布置,横向承力臂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三角架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分隔支撑臂将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而纵向承力臂的前端通过第一锁固件与底盘架锁固在一起,纵向承力臂之后端的接合部借助第二锁固件与分隔支撑臂锁固在一起,根据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特性,从而使得纵向承力臂能更可靠地固定于横向承力臂与底盘架上,最大限度地缓解前起落架在降落时所产生的向上冲力,而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在向上冲力作用下处于受剪状态,因而使得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所承受的向上冲力更大,进而提高前起落架起落时的可靠性,因此确保涵道飞行器起落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底盘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与底盘架相分离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前起落架及前轮三者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100组装于涵道飞行器的底盘架200上,由底盘架200提供安装支撑。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100包括横向承力臂10、纵向承力臂20、第一锁固件30及第二锁固件40。横向承力臂10沿底盘架200的左右方向组装于底盘架200上,由底盘架200为横向承力臂10提供安装支撑;横向承力臂10的中部具有三角架11,三角架11的顶部朝上布置,防止三角架11的顶部因朝下布置而造成底盘架200的结构笨重;横向承力臂10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三角架11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12,分隔支撑臂12将三角架11分隔出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支撑臂12垂直平分三角架11,使得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的大小一致,因而使得三角架11所承受的冲击力更大,但不以此为限。为了提高横向承力臂10与底盘架200组拆的便捷性,故横向承力臂10邻近三角架11之角落外的部位分别向前及向后延伸出前接管头14及后接管头15,使得横向承力臂10通过前接管头14及后接管头15与底盘架200插接,实现横向承力臂10与底盘架200的三通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为了使得三角架11的角落处的应力集中更小,故分隔支撑臂12与三角架11的交汇处为圆弧结构13,从而使得分隔支撑臂12与三角架12间的连接更可靠,进而确保起落架降落时的可靠性。如图3至图5所示,纵向承力臂20沿底盘架200的前后方向布置,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21,纵向承力臂20的后端具有与分隔支撑臂12接合的接合部22,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借助扣合槽21由上往下扣合于底盘架200处,使得纵向承力臂20的前端与底盘架200的组卸更快捷;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300组装于纵向承力臂20处;纵向承力臂20的后端借助接合部22接合于分隔支撑臂12处,由分隔支撑臂12对纵向承力臂20的后端进行支撑,而分隔支撑臂12又为左三角架11a及右三角架11b的共用三角边,借助三角形不易变的特性,从而使得纵向承力臂20在分隔支撑臂12的支撑下能承受更大的冲出力,因而更能确保降落时的平稳可靠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承力臂20垂直平分横向承力臂10,使得纵向承力臂20所受到的横向承力臂10的支撑力更均匀可靠,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支撑臂12开设有与接合部22匹配的分隔槽121,接合部22由前往后插置于分隔槽121内,使得纵向承力臂20与分隔支撑臂12间的组卸更便捷;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承力臂20的具体组装过程是:先使纵向承力臂20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涵道飞行器的底盘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包括:横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组装于所述底盘架上,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具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顶部朝上布置,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所述分隔支撑臂将所述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纵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具有与所述分隔支撑臂接合的接合部,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借助所述扣合槽由上往下扣合于所述底盘架处,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借助所述接合部接合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组装于所述纵向承力臂处;第一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与所述底盘架并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与底盘架;以及第二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并锁固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组装于涵道飞行器的底盘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包括:横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组装于所述底盘架上,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具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顶部朝上布置,所述横向承力臂的中部还延伸出伸至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并与该顶部结成一体的分隔支撑臂,所述分隔支撑臂将所述三角架分隔出左三角架及右三角架;纵向承力臂,沿所述底盘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底部开设有扣合槽,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具有与所述分隔支撑臂接合的接合部,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借助所述扣合槽由上往下扣合于所述底盘架处,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后端借助所述接合部接合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所述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组装于所述纵向承力臂处;第一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纵向承力臂的前端与所述底盘架并锁固所述纵向承力臂与底盘架;以及第二锁固件,沿所述底盘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处并锁固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分隔支撑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支撑臂垂直平分所述三角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道飞行器的前起落架承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华罗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哈威飞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