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862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主体,其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主体的顶端靠近第一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第一固定板,其垂直设置在主体上,第一固定板位于主体和凸起的连接处,置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之间;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选挡软轴固定孔;第二固定板,其垂直设置在主体的底部,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换挡软轴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减轻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重量,且可通过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强度,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结实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主体,其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主体的顶端靠近第一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第一固定板,其垂直设置在主体上,第一固定板位于主体和凸起的连接处,置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之间;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选挡软轴固定孔;第二固定板,其垂直设置在主体的底部,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换挡软轴固定孔。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减轻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重量,且可通过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强度,使本技术更加结实耐用。【专利说明】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重型卡车所使用的选换挡机构很大一部分是采用纯软轴变速操纵机构,该结构布置方便,但变速器端需要通过软轴固定支架来固定软轴,从而实现选换挡软轴的功能,但现有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多为拼焊件,存在零件重量大、一致性差、故障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紧凑、重量轻、强度高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主体,其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主体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第一固定板,其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主体和凸起的连接处,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选挡软轴固定孔;第二固定板,其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换挡软轴固定孔。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减重孔。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两根,分别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侧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二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减重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减重孔。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减轻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重量,且可通过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强度,使本技术更加结实耐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使用状态图。图中附图标记为:主体100、第一固定孔101、第二固定孔102、凸起103、第三固定孔104、第一减重孔105、第一固定板200、第一侧面201、第二侧面202、选挡软轴固定孔203,204、第二固定板300、第一侧面301、第二侧面302、换挡软轴固定孔303,304、第一加强筋400、第二减重孔40、I第二加强筋500、第三减重孔501、选挡软轴1、换挡软轴2、选挡摇臂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体100、第一固定板200和第二固定板300。如图1所示,主体100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二固定孔102。主体100的顶端靠近第一固定孔101 —侧设置有长圆形凸起103,凸起1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04。第一固定板200垂直设置在主体100上,该第一固定板200位于主体100和凸起103的连接处,置于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三固定孔104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200上设置有两个选挡软轴固定孔203,204,两个选挡软轴固定孔203,204沿该第一固定板200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固定板300垂直设置在主体100的底部。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板300上设置有两个换挡软轴固定孔303,304,两个换挡软轴固定孔303,304沿第二固定板300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固定板200和第二固定板300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需根据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如图1所示,主体10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减重孔105,有助于减轻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重量。如图1所示,主体100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第一固定板200和第二固定板300之间。加强筋为两根,分别为第一加强筋400和第二加强筋500。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400连接第一固定板200的第一侧面201和第二固定板300的第一侧面301。如图3所示,第二加强筋500连接第一固定板200的第二侧面202和第二固定板300的第二侧面302。加强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强度,使本技术更加结实耐用。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400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减重孔401。第二加强筋500上开设有一个第三减重孔501,其目的还是在于减轻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重量。第一减重孔105、第二减重孔401和第三减重孔501时经过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分析后,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在应力较小处进行挖孔减重处理。使用时,如图4所示,与选挡摇臂3相连的选挡软轴I借助第一固定板200上的两个选挡软轴固定孔203,20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00上。换挡软轴2借助第二固定板300上的两个换挡软轴固定孔303,30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00上。通过选换挡软轴的推拉运动、完成选换挡的切换。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第一固定孔101、第二固定孔102和第三固定孔104固定在变速箱上。综上,本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其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二固定孔(102);所述主体(100)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孔(101) —侧设置有凸起(103),所述凸起(1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04); 第一固定板(200),其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100)上,所述第一固定板(200)位于所述主体(100)和凸起(103)的连接处,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三固定孔(104)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选挡软轴固定孔; 第二固定板(300),其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100)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板(3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换挡软轴固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减重孔(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0)和第二固定板(30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两根,分别为第一加强筋(400)和第二加强筋(500),所述第一加强筋(40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00)的第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其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二固定孔(102);所述主体(100)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孔(101)一侧设置有凸起(103),所述凸起(10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04);第一固定板(200),其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100)上,所述第一固定板(200)位于所述主体(100)和凸起(103)的连接处,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01)和第三固定孔(104)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选挡软轴固定孔;第二固定板(300),其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100)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板(3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换挡软轴固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鹏王凯峰张荣瑾张翔张纬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