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631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总成,包括活塞体、活塞管、工作缸筒、储油缸筒Ⅰ和储油缸筒Ⅱ,工作缸筒设于储油缸筒Ⅰ内部,储油缸筒Ⅰ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设有导向座组合并通过导向座组合与活塞管滑动连接并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震器总成,在压缩行程中,油液通过双向油路、单向油路Ⅰ和单向油路Ⅱ这三个油路进入复原腔,保证复原腔内时刻充满油液,避免示功空程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总成,包括活塞体、活塞管、工作缸筒、储油缸筒Ⅰ和储油缸筒Ⅱ,工作缸筒设于储油缸筒Ⅰ内部,储油缸筒Ⅰ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设有导向座组合并通过导向座组合与活塞管滑动连接并密封,本技术的减震器总成,在压缩行程中,油液通过双向油路、单向油路Ⅰ和单向油路Ⅱ这三个油路进入复原腔,保证复原腔内时刻充满油液,避免示功空程现象发生。【专利说明】减震器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元件,具体是一种减震器总成。
技术介绍
减震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减震元件,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压缩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复原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现有的减震器在压缩行程中,油液只有一个油路通道流经底阀组合和活塞组合产生阻尼力,易因腔内油液补充不及时造成阻尼力不稳定,产生示功空程现象。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在压缩行程中,油液通过多个油路进入复原腔,保证复原腔内时刻充满油液,从而避免示功空程现象发生的减震器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避免示功空程现象发生的减震器总成。本技术的减震器总成,包括包括活塞体、活塞管、工作缸筒、储油缸筒I和储油缸筒II,工作缸筒设于储油缸筒I内部,储油缸筒I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设有导向座组合并通过所述导向座组合与活塞管滑动连接并密封,活塞体设于工作缸筒内部将工作缸筒内腔上下分隔为压缩腔和复原腔,储油缸筒II套于储油缸筒I外壁,储油缸筒II下端与活塞管下端固定并密封,储油缸筒II上端与储油缸筒I外壁滑动配合并密封,储油缸筒I内腔位于工作缸筒以外的部分与储油缸筒II内腔组合形成储油腔,压缩腔与储油腔互通,活塞体上设有连通压缩腔与复原腔的双向油路和供油液由压缩腔流向复原腔的单向油路I,导向座组合上设有供油液由储油腔流向复原腔的单向油路II,这里所述的“上端”为图中指向A的一端,“下端”为图中指向B的一端;进一步,所述减震器总成还包括阻尼力调节机构,阻尼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销、调节杆、调节螺钉、调节座、调节旋钮和压缩弹簧,调节销和调节杆设于活塞管内部,调节座固定于活塞管下端,调节螺钉通过螺纹副与调节座连接用于推动调节杆和调节销沿活塞管轴向移动,压缩弹簧设于活塞体与调节销之间,调节螺钉与调节旋钮同步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调节螺钉头部设有径向卡槽,调节旋钮设有与径向卡槽卡接的的卡块;进一步,所述工作缸筒侧壁设有使压缩腔与储油腔互通的补油孔;进一步,所述导向座组合包括导向座壳体和设于导向座壳体内部的阀系组合;所述阀系组合与导向座壳体间设有径向间隙;进一步,所述双向油路与活塞体同轴设置;单向油路I设有多个并沿活塞体周向均布;进一步,所述导向座组合与活塞体之间设有弹簧I,导向座组合与导向环之间设有弹簧I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减震器总成,在压缩行程中,油液通过双向油路、单向油路I和单向油路II这三个油路进入复原腔,保证复原腔内时刻充满油液,避免示功空程现象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E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E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震器总成,包括活塞体4、活塞管16、工作缸筒3、储油缸筒I 8和储油缸筒II 9,工作缸筒3设于储油缸筒I 8内部,储油缸筒I 8和工作缸筒3的上端固定连接,工作缸筒3的下端设有导向座组合6并通过所述导向座组合6与活塞管16滑动连接并密封,活塞体4设于工作缸筒3内部将工作缸筒3内腔上下分隔为压缩腔2和复原腔17,储油缸筒II 9套于储油缸筒I 8外壁,储油缸筒II 9下端与活塞管16下端固定并密封,储油缸筒II 9上端与储油缸筒I 8外壁滑动配合并密封,储油缸筒I 8内腔位于工作缸筒3以外的部分与储油缸筒II 9内腔组合形成储油腔10,压缩腔2与储油腔10互通,活塞体4上设有连通压缩腔2与复原腔17的双向油路20和供油液由压缩腔2流向复原腔17的单向油路I 21,导向座组合6上设有供油液由储油腔10流向复原腔17的单向油路II 7,这里所述的“上端”为图中指向A的一端,“下端”为图中指向B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总成还包括阻尼力调节机构,阻尼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销19、调节杆22、调节螺钉13、调节座15、调节旋钮14和压缩弹簧5,调节销19和调节杆22设于活塞管16内部,调节座15固定于活塞管16下端,调节螺钉13通过螺纹副与调节座15连接用于推动调节杆22和调节销19沿活塞管16轴向移动,压缩弹簧设于活塞体4与调节销19之间,调节螺钉13与调节旋钮14同步转动连接。因此,减震器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旋钮14带动调节螺钉13旋转迫使调节杆22及调节销19沿活塞管16轴向运动,以达到增大或减小双向油路20通油面积的目的,从而实现减震器复原阻尼力大小可调节的目标,满足不同用户对各种路况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钉13头部设有径向卡槽,调节旋钮14设有与径向卡槽卡接的的卡块,由于调节旋钮14的卡快卡接于调节螺钉13的卡槽,因此,减震器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旋钮14带动调节螺钉13旋转迫使调节杆22及调节销19沿活塞管16轴向运动,从而实现减震器复原阻尼力大小可调。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缸筒3侧壁设有使压缩腔2与储油腔10互通的补油孔I,工作缸筒3外壁和储油缸筒I 8之间有径向间隙,压缩腔2与储油腔10通过补油孔I和该径向间隙互通,当减震器在压缩行程中,压缩腔2中的油液经过双向油路20流入复原腔17,同时从补油孔I进入储油腔10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座组合6包括导向座壳体和设于导向座壳体内部的阀系组合;导向座壳体固定于工作缸筒内壁;阀系组合包括阀芯和阀盖;所述阀盖通过卡簧压紧固定于导向座壳体下端面,卡簧卡接于工作缸筒内壁;阀芯套于活塞杆外部密封滑动配合并通过导向座壳体和阀盖轴向限位;阀芯与导向座壳体之间有径向间隙,阀芯上端与导向座壳体之间设有膜片弹簧并通过该膜片弹簧将阀芯紧压于阀盖;所述阀系组合用于对油液进行节流从而产生阻尼力,当减震器在复原行程时,膜片弹簧产生弹性力迫使阀芯将单向油路II 7封闭,而当减震器在压缩行程时,膜片弹簧被迫压缩,单向油路II 7打开;阀系组合与导向座壳体设有径向间隙,使得减震器在运动过程中,阀系组合可进行径向运动,与现有结构的导向座组合6相比减少了一个摩擦副,从而使该导向座组合6可以有效的降低减震器的摩擦力,提高减震器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油路20与活塞体4同轴设置;单向油路I 21设有多个并沿活塞体4周向均布,由于双向油路20设于活塞中心,使得活塞管16中的调节销19可以方便的对双向油路20的通油面积进行调节,以实现减震器复原阻尼力大小可调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座组合6与活塞体4之间设有弹簧I 18,导向座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体、活塞管、工作缸筒、储油缸筒Ⅰ和储油缸筒Ⅱ;所述工作缸筒设于储油缸筒Ⅰ内部;储油缸筒Ⅰ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设有导向座组合并通过所述导向座组合与活塞管滑动连接并密封;所述活塞体设于工作缸筒内部将工作缸筒内腔上下分隔为压缩腔和复原腔;所述储油缸筒Ⅱ套于储油缸筒Ⅰ外壁,储油缸筒Ⅱ下端与活塞管下端固定并密封,储油缸筒Ⅱ上端与储油缸筒Ⅰ外壁滑动配合并密封,储油缸筒Ⅰ内腔位于工作缸筒以外的部分与储油缸筒Ⅱ内腔组合形成储油腔;所述压缩腔与储油腔互通;所述活塞体上设有连通压缩腔与复原腔的双向油路和供油液由压缩腔流向复原腔的单向油路Ⅰ;所述导向座组合上设有供油液由储油腔流向复原腔的单向油路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