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542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后减震器总成(10)组成后摆臂总成;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通过焊接连接,后减震器(10)设置在后摆臂主梁(2)上;后摆臂总成与后驱动桥总成(1)通过U形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科学合理,减震稳定、效果好,安装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颁发和落实,以及社会关注度的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新兴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发展的问题也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现有的电动汽车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点:在电动汽车领域,一直以来相关技术人员致力于不断降低车身自重的研宄,包括设计新结构,采用新材料等来达到节能及提高续航的目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又出现,那就是驾车的舒适性。避震是提高驾车舒适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讲,车身越重、乘客重量占车身重量的比例越小则减震效果越明显,当然也要充分考虑车辆本身的固有频率、弹簧的固有频率及路面情况等等由于受电池容量的影响,电动汽车中,乘客重量所占的比例范围在10%-50%之间,跨度很大。这种情况下对减震系统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电动汽车中,乘客的重量变化程度对整体车重而言,所占比例很高,因此再采用传统的减震系统设计原理已显然不能满足需要。然而困难的是如何设计一套巧妙的减震系统,来抵消掉乘客重量变化区间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结构简单、布置合理、稳定性高、舒适性好的后减震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后减震器总成(10)组成后摆臂总成;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通过焊接连接,后减震器总成(10)设置在后摆臂主梁(2)上;后摆臂总成与后驱动桥总成(I)通过U形螺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简化整个后减震系统,整个后减震托臂部分采用两个独立的三角形摆臂分别与后驱动桥连接,不但降低了整体摆臂式的装配难度,而且在调节灵活性方面有了较大改善,有利于崎岖路况的减震自我调节。2、后摆臂的三角结构的自身稳定性方面亦是大大的优化,众所周知,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并且采用了 30*50*3的高强度矩形钢管做骨架,使后摆臂的刚度和强度及结构的稳定性更加可靠,抗颠簸性大大增强。3、减震器的减震弹簧选用了鼓式结构,更符合整车在载荷情况下在颠簸路况行驶时的所受冲击载荷曲线,使驾乘人员感觉更舒适,吸震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后摆臂总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电动车的后减震机构由它包括有后减震器支座、后摆臂、后减震器总成及专用U型螺栓等组装而成,整个减震机构通过U型螺栓与后驱动桥栓接在一起,驱动桥上焊接有两个专用板簧座,用于驱动桥和后摆臂的面接触,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机构中的后摆臂总成,总体结构为稳定性较强的三角形结构,由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和后减震器支座9通过焊接而成。其中由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采用优质高强度型钢为原材料;前后限位座6和左右限位座8用来分别限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后驱动桥和后摆臂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移;减震块总成5由外固定套和带有钢骨的柱形橡胶块两部分组成,橡胶减震块通过过盈配合与外固定套装配在一起,更换维修更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后减震器总成(10)组成后摆臂总成; 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通过焊接连接,后减震器总成(10)设置在后摆臂主梁(2)上; 后摆臂总成与后驱动桥总成(I)通过U形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采用高强度型钢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后减震器总成(10)组成后摆臂总成;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通过焊接连接,后减震器(10)设置在后摆臂主梁(2)上;后摆臂总成与后驱动桥总成(1)通过U形螺栓连接。本技术具有结构科学合理,减震稳定、效果好,安装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IPC分类】B60G13-00【公开号】CN204322975【申请号】CN201420751869【专利技术人】牛鑫, 郑逢良, 郭三刺, 马辉, 王蕾, 马魏恒, 李增阳, 周明印 【申请人】焦作龙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后减震器总成(10)组成后摆臂总成;后摆臂主梁(2)、后摆臂横梁(3)、后摆臂斜支撑梁(4)、减震块总成(5),前后限位座(6)、U形螺栓座(7)、左右限位座(8)、后减震器支座(9)通过焊接连接,后减震器总成(10)设置在后摆臂主梁(2)上;后摆臂总成与后驱动桥总成(1)通过U形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鑫郑逢良郭三刺马辉王蕾马魏恒李增阳周明印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龙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