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897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包括电子内镜图像处理中心,内窥镜包括操作部、插入部和前端部,所述前端部设有喷嘴、物镜、光导部和钳道,所述喷嘴内设有递送凝胶类材料的第一管道和递送喷雾类材料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互分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在术前进行精密检测,在术后能修复创口,并兼顾手术操作,同时适用于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产品的体内植入,术后愈合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包括电子内镜图像处理中心,内窥镜包括操作部、插入部和前端部,所述前端部设有喷嘴、物镜、光导部和钳道,所述喷嘴内设有递送凝胶类材料的第一管道和递送喷雾类材料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互分隔。本技术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在术前进行精密检测,在术后能修复创口,并兼顾手术操作,同时适用于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产品的体内植入,术后愈合快。【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内窥镜一般包括操作部、插入部和前端部,前端部上设有物镜,具有色调再现逼真,细微病变诊断率高,图像处理高效快捷,器械耐用的优点,医生利用物镜拍摄的图像进行病情诊断,如发现病人的器官有病变,在病变处做好标记,并进行手术处理,在手术过程中钳具的使用一般是切除病变或坏死组织并将切除的组织取出,术后小创面血管出血后一般不作处理,大创面出血后用激光刀灼烧表面血管使之炭化以达到止血的作用,这使得创口不容易愈合且对创面恢复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其能在术前进行精密检测,在术后能修复创口,并兼顾手术操作及术后治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包括电子内镜图像处理中心,内窥镜 包括操作部、插入部和前端部,所述前端部设有喷嘴、物镜、光导部和钳道,所述喷嘴内设有递送凝胶类材料的第一管道和递送喷雾类材料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互分隔。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与喷嘴连通,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优选的,所述喷嘴内还设有独立的第三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均与喷嘴连通,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三管道内设有第三单向阀。三个管道可以单独或配合使用,以达到检测与治疗效果。优选的,还包括递送钳,所述递送钳钳喙为空心半圆柱形或碗形,两个钳喙外侧面边缘沿径向有伸出的连接条,两连接条铰链连接,钳喙固定座沿长度方向开有槽,铰链连接部位于钳喙固定座的开槽内,铰链连接部通过连板连接拉杆的一端,拉杆位于钳杆内,拉杆另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钳喙固定座与钳杆前端连接。优选的,所述钳喙固定座与钳杆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钳喙固定座与钳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空心半圆柱形的钳喙包括侧面和至少一个端面。优选的,所述钳喙内表面覆盖有蜡状防水层。本技术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在术前进行精密检测,在术后能修复创口,并兼顾手术操作,同时适用于生物材料或组织产品的体内植入,术后愈合快。【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窥镜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窥镜前端部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窥镜喷嘴内部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窥镜喷嘴内部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递送钳前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递送钳钳喙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递送钳钳喙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操作部,2-插入部,3-前端部,4-光导部,5-喷嘴,51-第一管道,52-第二管道,53-第三管道,6-物镜,7-钳道,81-第一单向阀,82-第二单向阀,83-第三单向阀,9-钳_,10-铰链连接部,11-连板,12-拉杆,13-钳喙固定座,14-钳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包括电子内镜图像处理中心,电子内镜处理中心包括光源、内窥镜、监视器、视频控制器、调焦距控制器、照相机、打印机,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1、插入部2和前端部3,所述前端部3设有喷嘴5、物镜6、光导部4和钳道7,所述喷嘴5内设有递送凝胶类材料的第一管道51和递送喷雾类材料的第二管道52,第一管道51和第二管道52相互分隔;或者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和第三管道53均与喷嘴5连通,第一管道5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81,第二管道52内设有第二单向阀82。操作时,将内窥镜置入人体腔道内,利用光导部4和物镜6,可观察到腔道内的状况,找到病变组织处,可将手术用器具通过钳道7伸入至病变组织处进行切除,并利用钳具取出切除后的组织,手术完成后,对创面递送修复材料,修复材料为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产品,根据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凝胶类材料、喷雾类材料和膜状材料,使用时根据需要通过喷嘴5内的第一管道51注入凝胶类材料或第二管道52注入喷雾状材料处理创口,一方面给创口止血,另一方面对创口进行消毒和修复,促进创口的恢复。使用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创口先敷设一层凝胶类材料,再敷设一层喷雾状材料形成防护膜,使得创面不再受到二次损伤,其中通过在管道中设置单向阀用以防止凝胶类或者喷雾类材料在递送过程中从另外的管道中流出。优选的,喷嘴5内还设有独立的第三管道53。当所需的凝胶类或者喷雾类材料不能与其他凝胶类或喷雾类材料混合送入时,可将这类材料从第三管道53内递入,可在第一管道51注入或是第二管道52注入材料在体内凝胶化形成凝胶敷设在创面上或者其他材料的表面以达到术后的创面修复处理。优选的,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和第三管道53均与喷嘴5连通,第一管道5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81,第二管道52内设有第二单向阀82,第三管道53内设有第三单向阀83。使用时通过在管道中设置单向阀用以防止凝胶类或者喷雾类材料在递送过程中从另外的管道中流出。所述喷嘴5内的各管道可设计为重复使用与一次性使用两种类别,对于粘附性较强、不好清洗的可注射生物材料,使用一次性管道材料。对于易于清洗的生物材料,用乙醇、弱酸或弱碱进行洗涤处理,管道可反复使用,不易堵塞,清洗后进行消毒灭菌。优选的,还包括递送钳,所述递送钳钳喙9为空心半圆柱形或碗形,钳喙9的外径小于钳道7的直径,两个钳喙9外侧面边缘沿径向有伸出的连接条,两连接条铰链连接,钳喙固定座13沿长度方向开有槽,该槽可为矩形槽,铰链连接部10位于钳喙固定座13的开槽内,铰链连接部10通过连板11连接拉杆12的一端,拉杆12位于钳杆14内,拉杆12另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钳喙固定座13与钳杆14前端连接。操作时,通过递送钳的操作手柄来控制拉杆12沿长度方向运动,当拉杆12沿递送钳后端运动时,拉杆12拉动连板11向后运动,连板11带动铰链连接部10向后运动,由于铰链连接部10位于钳喙固定座13的槽内,钳喙9后端被带入槽内,钳喙9状态由张开向闭合转变,直至钳喙9前端完全闭合;同理,拉杆12向前运动时,钳喙9的状态由闭合向张开转变。使用时,将钳喙9闭合,将膜状材料卷成筒状,放置在钳喙9内表面,将递送钳从钳道7递入至创面处,通过递送钳操作手柄控制钳喙9张开,钳喙9张开后膜状材料掉出,达到敷设在创面的目的,再由喷嘴5内送入凝胶类材料和/或喷雾类材料进行表面复合处理,或者是在创口表面覆盖凝胶类材料和/或喷雾类材料后再覆盖膜状材料,以达到修复创口,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优选的,钳喙固定座13与钳杆14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采用螺纹连接,并且根据需要设定固定的型号,使用时可更换不同型号的钳喙固定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内窥镜精密植入治疗检测装置,包括电子内镜图像处理中心,其特征在于:内窥镜包括操作部(1)、插入部(2)和前端部(3),所述前端部(3)设有喷嘴(5)、物镜(6)、光导部(4)和钳道(7),所述喷嘴(5)内设有递送凝胶类材料的第一管道(51)和递送喷雾类材料的第二管道(52),第一管道(51)和第二管道(52)相互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慧琪龚梅王旻谢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