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429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包括按工序依次设置的内圈料筒、内圈沟道磨床、内圈内孔磨床和内圈超精磨床,相邻的所述内圈料筒、内圈沟道磨床、内圈内孔磨床和内圈超精磨床之间均通过下料槽、套圈转送机构和上料槽连接,其中所述套圈转送机构包括传动齿轮、传送带和传送带安装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将独立的工序连接起来,各单元之间的套圈转送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转送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不会混淆加工基准面,确保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包括按工序依次设置的内圈料筒、内圈沟道磨床、内圈内孔磨床和内圈超精磨床,相邻的所述内圈料筒、内圈沟道磨床、内圈内孔磨床和内圈超精磨床之间均通过下料槽、套圈转送机构和上料槽连接,其中所述套圈转送机构包括传动齿轮、传送带和传送带安装板。采用本技术的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将独立的工序连接起来,各单元之间的套圈转送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转送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不会混淆加工基准面,确保产品的质量。【专利说明】轴承磨加工生产线
本技术属于轴承套圈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轴承套圈加工,各设备之间没有连接关系,轴承套圈从上一步工序进入下一步工序时,是通过人工进行转运,生产操作人员有约40%的工作时间都用于下料到上料之间的转运工作,工人劳动强度增大,生产效率低,运转周期长;而且在人工转运的过程中,工人会将加工的基准面混淆,影响套圈加工的精度,产品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后来出现了一种用于轴承加工的生产线,将各设备连接,但其提供的技术方案并没有给出连接后套圈转送的具体方式。因此,需要将轴承套圈的各个加工设备连接起来,并解决连接后轴承套圈转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包括按工序依次设置的内圈料筒、内圈沟道磨床、内圈内孔磨床和内圈超精磨床,其关键在于:相邻的所述内圈料筒、内圈沟道磨床、内圈内孔磨床和内圈超精磨床之间均通过下料槽、套圈转送机构和上料槽连接,其中所述套圈转送机构包括传动齿轮、传送带和传送带安装板,所述传送带安装板呈倒置的“L”型,围绕所述传送带安装板的边缘设置有滑槽,所述传送带安装板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安装板平行安装,所述传送带的边框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传动齿轮为两个,两个该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的两端,在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的卡槽,所述传送带套装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上,处于竖`直部分的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下料槽的下料口接触,处于水平部分的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上料槽的上料口接触,在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设置有间隔的限位条,该限位条与所述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垂直,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上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限位板与传送带之间。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上料槽和下料槽的安装在磨床内部,轴承套圈经过一个磨床的加工工序后,从下料槽送出经过套圈转送机构送至下个工序的上料槽,轴承套圈在套圈转送机构上时这样被转送的,下料槽的下料口与传送带接触,轴承套圈通过自身重力滚至传送带上,轴承套圈的下端随着传送带上限位条的推送,从竖直方向提升至水平方向,再在传送带的输送尽头掉落至下个工序的上料槽,在传送带安装板上安装的限位板,在转送时将套圈和限位条夹在限位板与传送带之间,套圈不会掉落;将整个生产线连通后,套圈的转运工作不需要人员手工操作,大大节省劳动力,也不会混淆加工基准面,套圈的加工精度提高。上述传送带安装板的竖直部分通过支撑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安装板的水平部分安装在所述上料槽的上方。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竖直部分的传送带安装板将套圈向上提升,水平部分的传送带安装板将套圈运送至上料槽的上料口。上述传送带和所述限位板均由软质材料制得。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套圈在传送带和限位板之间运送时,不会磨损套圈。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将独立的工序连接起来,各单元之间的套圈转送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转送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不会混淆加工基准面,确保产品的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承磨加工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套圈转送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包括按工序依次设置的内圈料筒a、内圈沟道磨床b、内圈内孔磨床c和内圈超精磨床d,相邻的所述内圈料筒a、内圈沟道磨床b、内圈内孔磨床c和内圈超精磨床d之间均通过下料槽1、套圈转送机构2和上料槽3连接;所述下料槽I包括内圈料筒下料槽、内圈沟道磨床下料槽和内圈内孔磨床下料槽,所述上料槽3包括内圈沟道磨床上料槽、内圈内孔磨床上料槽和内圈超精磨床上料槽;所述内圈料筒下料槽和内圈沟道磨床上料槽之间通过所述套圈转送机构2连接,所述内圈沟道磨床下料槽和内圈内孔磨床上料槽之间通过所述套圈转送机构2连接,所述内圈内孔磨床下料槽和内圈超精磨床上料槽之间通过所述套圈转送机构2连接;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套圈转送机构2包括传动齿轮21、传送带22和传送带安装板23,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呈倒置的“L”型,围绕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边缘设置有滑槽,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安装板23平行安装,所述传送带22的边框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传动齿轮21为两个,两个该传动齿轮21分别安装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两端,在所述传送带22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的卡槽,所述传送带22套装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1上,处于竖直部分的所述传送带22与所述下料槽I的下料口接触,处于水平部分的所述传送带22与所述上料槽3的上料口接触,在所述传送带22的外表面设置有间隔的限位条4,该限位条4与所述传送带22的运动方向垂直,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上安装有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条4位于所述限位板24与传送带22之间,所述传送带22和所述限位板24均由软质材料制得,所述限位板24的水平部分长度比所述传送带22的水平部分与长度短,所述上料槽3的上料口靠近所述限位板24水平部分的末端,轴承套圈在运送至限位板24水平部分的末端时,由于没有限位作用,套圈通过自身重力掉落至所述上料槽3 ;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竖直部分通过支撑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水平部分安装在所述上料槽3的上方。【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包括按工序依次设置的内圈料筒(a)、内圈沟道磨床(b)、内圈内孔磨床(c)和内圈超精磨床(d),其关键在于:相邻的所述内圈料筒(a)、内圈沟道磨床(b)、内圈内孔磨床(C)和内圈超精磨床(d)之间均通过下料槽(I)、套圈转送机构(2)和上料槽(3 )连接,其中所述套圈转送机构(2 )包括传动齿轮(21)、传送带(22 )和传送带安装板(23),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呈倒置的“L”型,围绕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边缘设置有滑槽,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安装板(23)平行安装,所述传送带(22 )的边框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传动齿轮(21)为两个,两个该传动齿轮(21)分别安装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两端,在所述传送带(22)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的卡槽,所述传送带(22 )套装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1)上,处于竖直部分的所述传送带(22 )与所述下料槽(I)的下料口接触,处于水平部分的所述传送带(22)与所述上料槽(3)的上料口接触,在所述传送带(22)的外表面设置有间隔的限位条(4),该限位条(4)与所述传送带(22)的运动方向垂直,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上安装有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条(4)位于所述限位板(24)与传送带(2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磨加工生产线,包括按工序依次设置的内圈料筒(a)、内圈沟道磨床(b)、内圈内孔磨床(c)和内圈超精磨床(d),其关键在于:相邻的所述内圈料筒(a)、内圈沟道磨床(b)、内圈内孔磨床(c)和内圈超精磨床(d)之间均通过下料槽(1)、套圈转送机构(2)和上料槽(3)连接,其中所述套圈转送机构(2)包括传动齿轮(21)、传送带(22)和传送带安装板(23),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呈倒置的“L”型,围绕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边缘设置有滑槽,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安装板(23)平行安装,所述传送带(22)的边框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传动齿轮(21)为两个,两个该传动齿轮(21)分别安装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的两端,在所述传送带(22)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的卡槽,所述传送带(22)套装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1)上,处于竖直部分的所述传送带(22)与所述下料槽(1)的下料口接触,处于水平部分的所述传送带(22)与所述上料槽(3)的上料口接触,在所述传送带(22)的外表面设置有间隔的限位条(4),该限位条(4)与所述传送带(22)的运动方向垂直,在所述传送带安装板(23)上安装有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条(4)位于所述限位板(24)与传送带(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遵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新超力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