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886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3:12
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纵长的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电连接器沿第一绝缘本体纵长方向设有连续的收容槽,该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基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自基部延伸而成并位于收容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二侧壁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四对接部,若干导电端子配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对接部上。所述设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三对接部,增加了传输通道、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向下兼容现有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申请人在2011年03月17日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第201110065066.5号专利技术名称为「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在两电子组件之间建立电性连接之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设备中之组件与组件、组件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运用,进行电气连接和讯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之基础组件。SAS(Serial Attached SCSI, 串行附加小型计算器系统接口)是基于串行技术的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计算器系统接口),其除了具有可供高速信号传输的一般串行技术的优点外,其另有一显著优点即可提供对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串行高级技术附件)的兼容性。换句话说,如果计算机系统同时支持SAS与SATA协议,则SATA插头连接器可直接与SAS插座连接器对接。这样,系统厂商可将SATA与SAS设备整合于一起,相对于两个相互独立的SATA与SAS设备而言,可大幅降低制造及运营的成本。SAS插座连接器与SATA插座连接器具有大致相同的构形,不同处在于:SATA插座连接器有两个收容腔,而SAS插座连接器则将该两个收容腔合并形成一个较大的收容腔;另外,SAS插座连接器相较于SATA插座连接器在第一侧壁上设有两组导电端子外,其又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增设有第三组导电端子,以增强服务器之稳定性,中国专利公告第CN2689512Y号即公开了这样一种SAS插座连接器之结构。然而,SATA和SAS连接器既有介面的带宽和传输速度上已经达到的一定的瓶颈,不能满足高速大容量传输的需要。基于所述的现有技术,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纵长的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电连接器沿第一绝缘本体纵长方向设有一个连续的收容槽,该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基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自基部延伸而成并位于收容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分别设有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对接部设有若干第三导电端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与一种上述电连接器配合的对接电连接器,其具有纵长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座体及自座体一侧延伸而成的一块舌板,该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第三接合部,所述第一、第二接合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对接端子,所述第三接合部设有若干第三对接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之第一凹槽内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三对接部,对接电连接器之第一凸部上设有第三接合部,两电连接器相配合可增加传输通道、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向下兼容现有的SATA及SAS电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对接状态立体图。图2为图1电连接器组合的分离状态立体图。图3为图1电连接器组合另一视角的分离状态立体图。图4为图1电连接器组合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1电连接器组合中对接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1电连接器组合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合1,系用以作为小尺寸硬盘存储器的接口,该电连接器组合1包括电连接器2及与其相配合的对接电连接器3。请参阅图4及图6,电连接器2包括纵长第一绝缘本体21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21的若干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纵长方向设有连续的收容槽211,该第一绝缘本体21还包括基部212及相对的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该第一侧壁213与第二侧壁214自基部212延伸而成并位于收容槽2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213外侧为光滑的平壁面,内侧具有面向收容槽211的第一对接部2131、第二对接部2132及设于第一对接部2131与第二对接部2132之间的第一凹槽2135。所述第一凹槽2135内设有面向收容槽211的第三对接部2133。在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一对接部2131较第二对接部2132短,而第三对接部2133则最短,使得所述第一凹槽2135非对称设置于收容槽211内。由于设在第一侧壁213上的三个对接部具有共同的外侧平壁面,又因为第一凹槽2135的存在,使得第三对接部2133的厚度相对更薄,即第一侧壁213对应的第一对接部2131和第二对接部2132的厚度一样,而第三对接部2133的厚度比第一对接部2131和第二对接部2132的厚度小。所述第二侧壁214则为一样的厚度,具有面向收容槽211的内侧平面及平行于内侧平面的外侧平面,所述第二侧壁214面向收容槽211的部分形成第四对接部2134。所述导电端子22包括收容于第一对接部2131用以传输信号的第一导电端子221、收容于第二对接部2132用以传输电源的第二导电端子222、收容于第一凹槽2135内的第三对接部2133以传输信号的第三导电端子223及收容于第四对接部2134用以传输信号的第四导电端子224。所述设于第一对接部2131和第二对接部2132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21和第二导电端子222具有弧形弯折的接触部2211、2212,而设于第三对接部2133上的第三导电端子223则具有平板状的接触部2231,此设计无需额外增加侧壁的厚度以收容弧形弯折形的导电端子,同时,也不会对现有产品造成可能干涉的情形,此外,第三导电端子223接触部的宽度小于第一导电端子221的宽度,以利其配置于窄且薄的第三对接部2133内,该等导电端子的固定部则固定在基部,固定部的两侧有倒刺,实现于基部的干涉配合而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224则布满于电连接器1纵长的第二侧壁214上,与第一侧壁213的第一对接部2131、第二对接部2132、第三对接部2133均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导电端子224接触部的间距小于第一导电端子221接触部的间距,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配置更多的传输通道。请参阅图3、图5及图6,所述对接电连接器3包括纵长第二绝缘本体31、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31的若干对接端子32以及固定对接端子32尾部的固板部33。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1包括座体311及自座体311一侧延伸而成的舌板312,该舌板312具有平行相对的第一表面313及第二表面314,第一表面313具有第一接合部3131和第二接合部3132及设于第一接合部3131与第二接合部3132之间的第一凸部3135,所述第一凸部3135上设有第三接合部3133;所述第二表面314设有第四接合部3134。所述对接端子32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一接合部3131、第二接合部3132、第三接合部3133及第四接合部3134的第一对接端子321、第二对接端子322、第三对接端子323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纵长的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电连接器沿第一绝缘本体纵长方向设有一个连续的收容槽,该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基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自基部延伸而成并位于收容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分别设有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对接部设有若干第三导电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纵长的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电连接器沿第一绝缘本体纵长方向设有一个连续的收容槽,该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基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自基部延伸而成并位于收容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分别设有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对接部设有若干第三导电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一样,所述第一侧壁对应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厚度一样,而第三对接部的厚度比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厚度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面向收容槽的第四对接部,所述第四对接部与第一侧壁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对接部均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对接部若干第四导电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第一、第二及第三对接部的位置均布置满第四导电端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纵长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对接部较第二对接部长,而第三对接部则最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宇刘兴良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