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怡芬专利>正文

改进的双台面式网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44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双台面式网版印刷机,主要包含:一机台;一高度固定的印刷机构;二组对称设位的上输送皮带带动一上平台于一水平位置往复移动;二组对称设位的下输送皮带位于上平台下方,带动一下平台与上平台呈交替方式在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一升降板,设于该下平台上,与该下平台之间设一升降装置,控制该升降板上下移动;藉由上述构造,达到节省工作时程,容易定位,精确度较高,调校位准较容易的进步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与网版印刷机有关,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双台面式网版印刷机。关于双台面式网版印刷机的结构,请配合附图说明图1,主要包含一机台1,做为其它装置的支持结构;一下台面机构2,设有一真空吸盘,藉由驱动机构可使该真空吸盘前后滑行;一上台面机构3,设有一真空吸盘,藉由驱动机构可使该真空吸盘前后滑行;一网版架机构4,设有一网版架,藉由驱动机构可使该网版架上下滑行;一刮刀架机构5,设有一刮刀架,刮刀架上设有刮刀,藉由驱动机构可使该刮刀架前后滑行;藉由驱动机构使下台面机构2及上台面机构3上的真空吸盘交替进入网版架机构内,复藉由刮刀架机构4的刮刀对进入网版架机构4下方的真空吸盘上的料件进行印刷,再藉网版架机构4的同步抬版动作,使印刷物不致发生黏版及阴影的情形。上述习知技术是以上、下台面机构2、3的真空吸盘交替移动,利用印程空挡时间取料、置料,且在印刷机构不需停机的状态下,人员可自由地进行换板及整理板料的工作。而该习知技术以刮刀架机构4上下移动来配合上、下台面机构2、3,驱动机构控制该刮刀架机构4上下移动,荷重较重,且升降移动次数多,需经常调校否则容易造成位准失差。而控制上、下台面机构2、3行程的驱动机构系以气压、油压装置为主,亦是需要经常调校,维持其行程精准度,而驱动装置耗损更换的成本亦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双台面式网版印刷机,包括,一机台;一高度固定的印刷机构,设于该机台上;一上输动装置,设于该机台上,以二组对称设位的上输送皮带带动一上平台于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一下输动装置,设于该机台上,位于该上平台的下方,系二组对称设位的下输送皮带带动一下平台,与上平台呈交替方式在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数个支撑滑轨,设于该机台上,位于该上、下输送皮带的邻侧,分别支撑该上平台及下平台的边部;一升降板,设于该下平台上,与该下平台之间设一升降装置,控制该下平台升降;一磁附式位准装置,设于该印刷机构下方,以将移动至印刷机构下方的上平台或升降板磁附定位。另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下输动装置的二组下输送皮带系设于该二上输送皮带的内侧,高度低于该上输送皮带;该支撑滑轨位于该上、下输送皮带之间的机台上;每一支撑滑轨具有二个高度不等的滑道,上位置的滑道支承该上平台底边部,该下位置的滑道支承该下平台底边部;该下平台底部悬吊该升降装置,其阀杆穿过该下平台结合于升降板底面中央;该升降板的下周边另设数个定位柱往下穿伸过该下平台对应的定位环中。本技术进步效果在于利用上、下平台自动交错替换,于印程空挡时间取料、置料、节省工作时程,以可提升的平台来配合固定高度的印刷机构,较不易损坏,容易定位,可提高精确度,且调校位准比较容易。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侧视动作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侧视动作示意图二。一上输动装置,主要为二组对称设位的上输送皮带30、30′构成,该上输送皮带系一种高刚性时规皮带,以数个固定架31固定于机台10上,其一端部位于该印刷机构20下方。该上输送皮带30、30′上共设一上平台32,该上平台32上载设一印刷板料(图未示);该输送皮带30、30′载动该上平台32在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以进入该印刷机构20下进行印刷,或将印刷完成的板料载送移出该印刷机构20,以便进行换板;一下输动装置,亦系二组对称设位的下输送皮带40、40′所构成,该下输送皮带亦系一种高刚性时规皮带,以数个固定架41固设于机台10上,且令其位于二上输送皮带30、30′的内侧,且高度低于该上输送皮带30、30′;该下输送皮带40、40′上设一下平台42;该下输送皮带40、40′载动该下平台42与上平台32呈交替方式在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二支撑滑轨50、50′,设于该上输送皮带30、30′及下输送皮带40、40′之间的机台10上;每一支撑滑轨50、50′具有二个高度不等的滑道51、51′,二滑道51、51′的高度分别与上输送皮带30、30′及下输送皮带40、40′的上表面水平切齐,使上位置的滑道50支承该上平台32底边部,下位置的滑道51′支承该下平台42底边部,使被该上、下输送皮带30、30′、40、40′载动的上、下平台32、42除了一高刚性时规皮带稳定地水平带动之外,亦可获得支撑滑轨50、50′的支撑而得以更稳定地水平移动;而上、下平台32、42与滑道51、51′的磨擦面,系得以各种习知的润滑技术减少其间的磨擦系数,以保持良好的润滑移动关系。一升降板60,设于该下平台42上,其上表面载设印刷料板;该下平台42底部悬吊一升降装置61例如油压缸或气压缸,其阀杆穿过该下平台42结合于升降板60底面中央,而升降板60的下周边另设数个定位柱62往下穿伸过该下平台42对应的定位环43中;当下输送皮带40、40′载动该下平台42及该升降板60移动至印刷机构20下方,由该升降装置61的阀杆控制该升降板60上下移动,上升至预定印刷高度配合印刷机构20进行料板印刷,或下降将料板退离印刷机构20。而升降动作藉由该定位柱62及定位环43而得一稳定的配合。一磁附式位准装置70,设于该印刷机构20下方板料进行印刷的预定高度,其目的系为了将移动至印刷机构20下方的上平台32以及升降板60以磁力予以吸附定位;其磁力系控制在恰足以定位该上平台32及升降板60即可,但可让上平台32及升降板60顺利地退出该印刷机构20,而不会对该平台有任何过当的吸附牵扯。请配合图3、图4,兹将本技术的动作方式说明如下校车完成后,上平台32位于印刷机构20下方,由该磁附式位准装置70将上平台32磁附定位。启动该印刷机构20,驱动该刮刀架23作往复的滑行运动,对上平台32上的板料进行印刷作业。当印刷工作执行完毕,刮刀架23复位,该上输送皮带30、30′带动该上平台32连同其上印刷好的板料退出印刷机构20,以进行换料。该下输送皮带40、40′在上平台32退出印刷机构20的同时,将下平台42及其上的升降板60往印刷机构20的下方输动,至印刷的预定位置,该升降装置61控制该升降板60往上顶升至预定印刷的高度,并由该磁附式位准装置70将该升降板60予以磁附定位。该印刷机构20启动,以其刮刀架23对该升降板60上的板料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该升降装置61驱动该升降板60下降,并由下输送皮带40、40′将下平台42、升降板60及其上的印刷板料退出该印刷机构20。同时,该上输送皮带30、30′带动该上平台32及其上的板料移动至印刷机构20下方进行印刷。依上述作动方式循环完成板料印刷的工作。明了本技术的结构及动作方式后,兹再将本技术的优点说明如下本技术以上、下平台32、42自动交错替换,利用印程空挡时间取料、置料,在印刷机构20不需停机的状态下,人员可自由地进行换板及整理网版的工作,进而节省工作时程。传统技术是以印刷机构上下移动来配合只能水平移动的上、下平台,缺点诚如创作背景所述。而本技术以下平台42的升降装置61带动该升降板60升降来配合固定高度的印刷机构20,该升降装置61的荷重较轻,较不易损坏,容易定位,精确度较高,且调校位准比较容易。再者,本技术以磁附式位准装置70磁附定位移至印刷位置的上平台32及升降板60,系一简单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双台面式网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一机台(10);一高度固定的印刷机构(20),设于该机台上;一上输动装置,设于该机台(10)上,包括二组对称设位的带动一上平台(32)于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的上输送皮带(30、 30′);一下输动装置,设于该机台(10)上,位于该上平台(32)的下方,包括二组对称设位的带动一下平台(42),与上平台(32)呈交替方式在一水平位置上往复移动的下输送皮带(40、40′);数个支撑滑轨(50、50′),设于该机台 (10)上,位于该上、下输送皮带(30、30′、40、40′)的邻侧,分别支撑该上平台(32)及下平台(42)的边部;一升降板(60),设于该下平台(42)上,与该下平台(42)之间设一升降装置(61),控制该下平台(42)升降;一 磁附式位准装置(70),设于该印刷机构(20)下方,以将移动至印刷机构(20)下方的上平台(32)或升降板(60)磁附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怡芬
申请(专利权)人:张怡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