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14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机,主要由侧板1、主传动齿轮2、从动齿轮3、筒状金属丝网4、滚动轴承5、网筒轴6、刮墨刀固定架7、压印滚筒8、压印滚筒轴9、压印滚筒齿轮10、可调式回墨装置11、刮墨刀组件12组成,其中,主传动齿轮2、网筒轴6、压印滚筒轴9分别固定在侧板1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机。目前,对印刷带状商标通常是采用间接式轮转印刷机进行印刷,此类印刷机是将商标图案用树脂板制版后,通过印版滚筒把图案印制到中心橡皮滚筒上,带料在中心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通过,从而将商标图案印制到带料上。采用此法印制出来的商标图案质感、色泽较差,易脱色,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锁。或采用平面丝网印刷,速度慢、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机。该机是通过丝网直接印刷,其印刷质量好,色泽均匀,有立体感,美观、耐用,且设备结构间单、可靠、易操作。(图一)本技术主要由放料装置1、张力调节器2、主传动齿轮3、筒状金属丝网4、干燥机5、压印滚筒6、带料7、收料装置8、侧板9、丝印机底座10等组成。其中,放料装置1、张力调节器2、主传动齿轮3、筒状金属丝网4、压印滚筒6收料装置8等分别固定在侧板9上。印刷时,由电动机带动的主传动齿轮3与筒状金属丝网4、的齿轮啮合再带动压印滚筒6的齿轮,使筒状金属丝网4与压印滚筒6接触,带料从筒状金属丝网4与压印滚筒6之间通过,刮墨刀在筒状金属丝网4内挤压出的油墨,通过筒状金属丝网4中的微孔将商标图案渗透印刷到带料上,经干燥机干燥后,由收料装置将印好的带料收卷,实现单色印刷。(图二)本技术二色机结构原理示意图。主要由放料装置A、带料B、第一张力调节器C、第二张力调节器D、传送带E、第一色印刷F、第一干燥器G、第二色印刷H、第二干燥器I、收料装置J等组成。印刷时,带料B从放料装置A出发,经第一张力调节器C和第二张力调节器D及传送带E传送到第一色印刷F,由第一干燥器G干燥后,再进行第二色印刷H、到第二干燥器I干燥后、到收料装置J,最后由收料装置J将印好的带料收卷,实现二色印刷。本技术在图二的基础上往右增加图中k结构,即可实现三色、四色……等多色印刷。(图三)本技术的关键部件。主要由侧板1、主传动齿轮2、从动齿轮3、筒状金属丝网4、滚动轴承5、网筒轴6、刮墨刀固定架7、压印滚筒8、压印滚筒轴9、压印滚筒齿轮10、可调式回墨装置11、刮墨刀组件12等组成。其中,主传动齿轮2、网筒轴6、压印滚筒轴9分别固定在侧板1上,电动机带动主传动齿轮2与从动齿轮3啮合而带动筒状金属丝网4转动,并通过与从动齿轮3啮合的另一压印滚筒齿轮10的转动,使压印滚筒8逆转,并与筒状金属丝网4带动带料作直线运动;刮墨刀装于固定架7上作单臂支承,既可旋转也可上下移动,并在筒状金属丝网4内挤压油墨,实现丝网印刷。筒状金属丝网4内装有可调式回墨装置11,用于回收多余油墨。权利要求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机,主要由侧板1、主传动齿轮2、从动齿轮3、筒状金属丝网4、滚动轴承5、网筒轴6、刮墨刀固定架7、压印滚筒8、压印滚筒轴9、压印滚筒齿轮10、可调式回墨装置11、刮墨刀组件12组成,其中,主传动齿轮2、网筒轴6、压印滚筒轴9分别固定在侧板1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机,属于一种高速轮转式丝网印刷(直接式印刷)机;它主要由放料装置、张力调节器、主传动齿、筒状金属丝网、干燥机、压印滚筒、收料装置、侧板、丝印机底座等组成,既可作单色印刷,也可构成多色印刷;单色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实用及使用方便;多色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文档编号B41F15/08GK2671801SQ0227311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以相, 刘天容, 李成龙 申请人:肇庆市金辉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以相刘天容李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金辉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