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11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其于一中央补强杆配合一撑杆结构以共同定位伺服印压机构;伺服印压机构设有伺服马达机构,该伺服马达机构设于一固定座体的顶端,其所带动一精密导螺杆,精密导螺杆伸入组接含有线性轴承及轴管套的固定座体内部,精密导螺杆接合传动一连动块,该连动块组接于一轴座的预设通孔,轴座组合于一刮刀杆固定夹座的凹口空间中,由此以达到印刷深度及压力更精细的控制功能;撑杆结构设有一撑板,此撑板在其超出中央补强杆两侧端部的位置设有弧形沟槽;两侧弧形沟槽稍内侧位置分别组合端板;两固定座夹设于撑板两侧弧形沟槽位置,以调整螺栓经由该固定座经弧形沟槽以锁定或松放以调整印压倾斜角及提高整个印刷头结构的受力强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尤指其可进行精细印压深度与印刷压力控制,并能方便的调整印刷倾斜角。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网版印刷机的印刷头印压结构均为气压式传动机构,其因而受到气动系统的限制。举例而言,当必需进行精细印刷压力及印刷深度控制时,气压式印压结构传动机构即会受到包括气缸大小、长度以及如空气压缩性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随使用者的需求加以有效控制,相当不理想。同时,现有印压机构通常也只固定于单一支杆上,当进行高印压时,该支杆明显强度不足而容易产生变形,此一受力变形现象会严重影响网版印刷机的印压品质。再者,习用网印机的印刷头结构通常设为直线往复运动方式,但在某些印压作业程序则需以倾斜角度进行印压,但在现有的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在进行倾斜印刷的调整上均相当麻烦与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其对于印刷头结构的印刷深度及印刷压力可进行更为精细的控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其可有效提升此类印刷头结构的作业受力强度。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其在倾斜角印压的调整上也更为快速便捷。为达上揭目的,本技术于一设定长度的中央补强杆邻近中间前后位置设有多数组伺服印压机构,该中央补强杆并配合一撑杆结构以共同定位伺服印压机构;上述伺服印压机构设于刮刀机构上方,其设有伺服马达机构,该伺服马达机构设于一固定座体的顶端,并使其所带动一精密导螺杆,使该精密导螺杆伸入组接一含有线性轴承及轴管套的固定座体内部,此一精密导螺杆接合传动一连动块,该连动块以一连动轴心组接于一轴座的预设通孔,轴座则以另一通孔透过另一刮刀杆旋转轴组合于一刮刀杆固定夹座的凹口空间中。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撑杆结构设有一横向长度及宽度均大于中央补强杆并位于其底部的撑板,此一撑板于伺服印压机构所在位置预设多数相对通孔,以及在其超出中央补强杆两侧端部的位置设有弧形沟槽;上述两侧弧形沟槽稍内侧位置分别组合端板;两固定座则可夹设于上述撑板两侧弧形沟槽位置,并以调整螺栓经由该固定座经上述弧形沟槽以锁定或松放。上述撑板配接一键条组合于中央补强杆底面。上述固定座为含有由上下相对夹片所形成内夹口的侧U形断面形状,并预设相对的上通孔及下内螺孔,上述调整螺栓经由上通孔穿过弧形沟槽再锁接于下内螺孔中。上述调整螺栓为附有把手的螺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图1的撑杆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的伺服印压结构图; 图4为显示图3伺服印压结构的元件分解图;图5为显示图1的倾斜角度调整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装设于相关网印设备的示意图。10------撑杆结构20------伺服印压机构30------网印机设备101------中央补强杆102------撑板103------键条104------端板105------固定座106------螺栓201------伺服马达202------联轴器203------螺帽204------马达座205------封盖206------轴承207------轴承盖208------精密导螺杆209------导螺帽210------轴管套213------固定座体214------线性轴承216------连动块 217------轴座218------连动轴心219------刮刀杆固定夹座222------刮刀固定杆223------刮刀夹套224------刮刀225------回墨刀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于图示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于一设为特定长度的中央补强杆101邻近中间前后位置设有多数组伺服印压机构20,该中央补强杆101并配合一撑杆结构10以共同定位上述多数组伺服印压机构20及供进行倾斜角印压调整。如图2所示,上述中央补强杆101基本上可为一铝挤型框件供预设相关接槽及螺接条,一横向长度及宽度均大于该中央补强杆101的撑板102则设于底部,此一撑板102于伺服印压机构20所在位置预设多数相对通孔1021,以及在其超出中央补强杆101两侧端部的位置设有弧形沟槽1022。一可预先组合于中央补强杆101相关接槽的键条103则设有多数间隔孔1031,上述撑板102则在相对位置设孔1023,使整个撑板102因而可组合于中央补强杆101底面。于中央补强杆101两端面及撑板102表面于上述两侧弧形沟槽1022稍内侧位置可预先组合端板104,于图示实施例中,该等端板104以其正面孔1041及底部孔(图未示)供分别配合中央补强杆101的螺接条及撑板102相对孔1024加以锁接固定。两固定座105则可夹设于上述撑板102两侧弧形沟槽1022位置,于图示较佳实施例中,该等固定座105设为含有由上下相对夹片所形成内夹口的侧U形断面形状,并预设相对的上通孔1051及下内螺孔1052,而能以调整螺栓106经由上通孔1051穿过弧形沟槽1022再锁定于下内螺孔1052中。由此可透过该等螺栓106的锁定以固定整个印刷头结构,或在其松释时进行倾斜角调整。于此一实施例中的调整螺栓106虽为含有必需以工具(如扳手)由其帽端扳动的螺栓,但其当然也可采用附有把手的螺栓,使其可在无需使用工具下,直接锁紧或松放该等调整螺栓106。现请参阅图3、图4,本技术伺服印压机构20设于刮刀机构上方,该刮刀机构基本上包括一刮刀固定杆222,夹设于刮刀固定杆222的刮刀夹套223,以及设于刮刀固定杆222底端的一刮刀224及一回墨刀225。于图示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伺服印压机构20设有一伺服马达201,该伺服马达201配合联轴器202、螺帽203、马达座204、封盖205、轴承206及轴承盖207等构件传动一含有导螺帽209的精密导螺杆208。上述伺服马达机构设于一固定座体213的顶端,并使其所带动的精密导螺杆208伸入组接含有线性轴承214及轴管套210的固定座体213内部,使此一精密导螺杆208接合传动一连动块216。于图示实施例中,该连动块216以一连动轴心218组接于一轴座217的预设通孔2171,轴座217则以另一通孔2172透过另一刮刀杆旋转轴220组合于一刮刀杆固定夹座219的凹口空间中。依上述的伺服印压机构20因而可将伺服马达201的动力经精密导螺杆208透过连动块216、轴座217及刮刀杆固定夹座219传送至刮刀机构。如图5所示,本技术因而可经由上述调整螺栓106的松放将整个印刷头调整至所需倾斜位置后将其锁定即可进行印压作业,其在不同角度刷印作业选择上相当快速而方便。同时,再将本技术装设于如图6所示的相关网印机设备30时,本技术可见的优点为能摆脱习用气压式印压结构的限制,其以伺服马达201经线性轴承214往复移动的精密导螺杆208以驱动印刷头而可对印刷深度及印刷压力作更为精细的控制,而可配合低印压或高印压作业需求加以调控。再者,由于本技术整个印刷头结构透过撑板102组合键条103及两侧端板104与印刷头固定座105结合的整个强化设计,其因而可在高印压时提高其受力强度而无变形之虞。另外,上述改良结构设计在使用同样的伺服马达下,也可透过进行精密导螺杆208的减速比需求组装以输出更大扭力值。本技术依上述结构因而可有效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印机印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一设定长度的中央补强杆邻近中间前后位置设有多数组伺服印压机构,该中央补强杆并配合一共同定位伺服印压机构的撑杆结构以;上述伺服印压机构设于刮刀机构上方,其设有伺服马达机构,该伺服马达机构设于一固定座体的顶端,伺服马达机构带动一精密导螺杆,该精密导螺杆伸入组接含有线性轴承及轴管套的该固定座体内部,此一精密导螺杆接合传动一连动块,该连动块以一连动轴心组接于一轴座的预设通孔,轴座则以另一通孔透过另一刮刀杆旋转轴组合于一刮刀杆固定夹座的凹口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钦
申请(专利权)人:东远精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