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喷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424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0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喷墨结构,包括多个喷头,所述喷头包括导管,导管上同轴设置有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环形喷墨腔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叶轮,圆形喷墨腔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叶轮,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倾斜方向相反,环形喷墨腔的内侧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滑槽,顶板的滑槽上设置有与第一叶轮相接触的第一弹簧体,圆形喷墨腔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体连接至圆形喷墨腔的顶部,第一叶轮的底部和第二叶轮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拨片,旋转轴顶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设置有第三叶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喷头的自清理能力,减少了喷墨结构清洗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结构,尤其是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喷墨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印刷机的喷墨装置一般为呈矩阵形式排列的若干个喷孔,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 202528585 U。这种结构中的喷孔容易出现堵塞,所以必须频繁地对喷墨结构进行清洗,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喷墨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喷头的自清理能力,减少了喷墨结构清洗的频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喷墨结构,包括多个喷头,所述喷头包括导管,导管上同轴设置有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圆形喷墨腔位于导管的末端,环形喷墨腔位于圆形喷墨腔的上方,环型喷墨腔的侧壁与导管相连通,环形喷墨腔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叶轮,圆形喷墨腔的顶壁与导管相连通,圆形喷墨腔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叶轮,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倾斜方向相反,环形喷墨腔的内侧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滑槽,第一叶轮滑动卡接于滑槽内,顶板的滑槽上设置有与第一叶轮相接触的第一弹簧体,圆形喷墨腔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体连接至圆形喷墨腔的顶部,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环形缺口,第一叶轮的底部和第二叶轮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穿过环形缺口的拨片,上下两组拨片选择性接触,旋转轴顶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第二弹簧体伸入导管,连接杆顶部设置有第三叶轮,第三叶轮穿过导管的侧壁伸入环形喷墨腔内,并与第一叶轮选择性啮合,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迎液面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导流槽。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的外侧边缘各设置有凹槽。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喷墨腔的外径为3mm,内径为2mm ;圆形喷墨腔的外径为2.3mm ;环形喷墨腔与圆形喷墨腔之间垂直方向的距离为1.7_。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改变传统喷孔直接喷涂的结构,使用叶轮将油墨进行离心喷涂,提高了喷头的自清洁能力。油墨通过导管向下传导,然后分别流入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在油墨向下流动的推动作用下,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进行相应方向的旋转,由于两组叶轮设置的倾斜方向相反,所以其旋转方向不同。油墨在叶轮的离心旋转作用下,向外侧抛射喷出,从而使得油墨内的杂质不易沉积与出口处,而且这种旋转的流体可以将原本沉积在出口处的杂质逐渐带离,并向外侧抛离。导流槽可以增强油墨的水平方向流动性,从而提高杂质向外侧抛离的效果。当两个喷墨腔均正常喷墨时,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均依靠油墨的反向作用下向上移动,相互不影响。当某个喷墨腔发生杂质堵塞时,叶轮被杂质卡住而无法旋转,叶轮就失去了原本在旋转时由油墨给予的向上的反向作用力。当第一叶轮卡住时,第三叶轮与第一叶轮啮合,带动第一叶轮反向旋转,从而将与第一叶轮卡在一起的杂质反向带出;当第二叶轮卡住时,两组拨片相互接触,第一叶轮带动第二叶轮反向旋转,将与第二叶轮卡在一起的杂质反向带出。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的外侧边缘的凹槽用来收集向外抛离的杂质,避免杂质的二次回流。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的外侧边缘优选的尺寸和间距可以减少两个喷墨腔的相互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环形喷墨腔左半部分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圆形喷墨腔的结构图。图中:1、导管;2、环形喷墨腔;3、圆形喷墨腔;4、第一叶轮;5、第二叶轮;6、滑槽;7、第一弹簧体;8、旋转轴;9、第二弹簧体;10、环形缺口 ;11、拨片;12、导流槽;13、凹槽;14、连接杆;15、第三叶轮;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3,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多个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导管,导管上同轴设置有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圆形喷墨腔位于导管的末端,环形喷墨腔位于圆形喷墨腔的上方,环型喷墨腔的侧壁与导管相连通,环形喷墨腔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叶轮,圆形喷墨腔的顶壁与导管相连通,圆形喷墨腔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叶轮,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倾斜方向相反,环形喷墨腔的内侧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滑槽,第一叶轮滑动卡接于滑槽内,顶板的滑槽上设置有与第一叶轮相接触的第一弹簧体,圆形喷墨腔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体连接至圆形喷墨腔的顶部,环形喷墨腔和圆形喷墨腔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环形缺口,第一叶轮的底部和第二叶轮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穿过环形缺口的拨片,上下两组拨片选择性接触,旋转轴顶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第二弹簧体伸入导管,连接杆顶部设置有第三叶轮,第三叶轮穿过导管的侧壁伸入环形喷墨腔内,并与第一叶轮选择性啮合,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迎液面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导流槽。油墨通过导管I向下传导,然后分别流入环形喷墨腔2和圆形喷墨腔3。在油墨向下流动的推动作用下,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进行相应方向的旋转,由于两组叶轮设置的倾斜方向相反,所以其旋转方向不同。油墨在叶轮的离心旋转作用下,向外侧抛射喷出,从而使得油墨内的杂质不易沉积与出口处,而且这种旋转的流体可以将原本沉积在出口处的杂质逐渐带离,并向外侧抛离。导流槽12可以增强油墨的水平方向流动性,从而提高杂质向外侧抛离的效果。当两个喷墨腔均正常喷墨时,第一叶轮4与第二叶轮5均依靠油墨的反向作用下向上移动,相互不影响。当某个喷墨腔发生杂质堵塞时,叶轮被杂质卡住而无法旋转,叶轮就失去了原本在旋转时由油墨给予的向上的反向作用力。当第一叶轮4卡住时,第三叶轮15与第一叶轮4啮合,带动第一叶轮4反向旋转,从而将与第一叶轮4卡在一起的杂质反向带出;当第二叶轮5卡住时,两组拨片11相互接触,第一叶轮4带动第二叶轮5反向旋转,将与第二叶轮卡5在一起的杂质反向带出。环形喷墨腔2和圆形喷墨腔3的外侧边缘各设置有凹槽13,用来收集向外抛离的杂质,避免杂质的二次回流。环形喷墨腔2的外径为3mm,内径为2mm ;圆形喷墨腔3的外径为2.3mm ;环形喷墨腔2与圆形喷墨腔3之间垂直方向的距离为1.7mm,可以减少两个喷墨腔的相互干扰。另外,环形喷墨腔2的边缘向下倾斜设置,其与水平方向的第一夹角α为7°,圆形喷墨腔3的边缘向上倾斜设置,其与水平方向的第二夹角β为5°。这种倾斜的设计可以使两个喷墨腔的喷墨覆盖位置相互重叠互补,的那个某一个喷墨腔堵塞无法喷墨时,另一个喷墨腔也可以对于喷墨区域进行喷墨处理。本技术是在
技术介绍
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喷头的结构进行的改进,印刷机的其余硬件构造和供墨流程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印刷机喷墨结构,包括多个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导管(1),导管(1)上同轴设置有环形喷墨腔(2)和圆形喷墨腔(3),圆形喷墨腔(3)位于导管(1)的末端,环形喷墨腔(2)位于圆形喷墨腔(3)的上方,环型喷墨腔(2)的侧壁与导管(1)相连通,环形喷墨腔(2)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一叶轮(4),圆形喷墨腔(3)的顶壁与导管(1)相连通,圆形喷墨腔(2)内均匀排布有若干个第二叶轮(5),第一叶轮(4)与第二叶轮(5)的倾斜方向相反,环形喷墨腔(2)的内侧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滑槽(6),第一叶轮(4)滑动卡接于滑槽(6)内,顶板的滑槽(6)上设置有与第一叶轮(4)相接触的第一弹簧体(7),圆形喷墨腔(3)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8),旋转轴(8)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体(9)连接至圆形喷墨腔(3)的顶部,环形喷墨腔(2)和圆形喷墨腔(3)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环形缺口(10),第一叶轮(4)的底部和第二叶轮(5)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穿过环形缺口(10)的拨片(11),上下两组拨片(11)选择性接触,旋转轴(8)顶部设置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穿过第二弹簧体(9)伸入导管(1),连接杆(14)顶部设置有第三叶轮(15),第三叶轮(15)穿过导管(1)的侧壁伸入环形喷墨腔(2)内,并与第一叶轮(4)选择性啮合,第一叶轮(4)和第二叶轮(5)的迎液面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导流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茂鑫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